新式练军

✍ dations ◷ 2024-07-03 05:55:53 #新式练军
新军全称“新建陆军”,是清朝政府于甲午战争之后编练的新式陆军军队,为清末新政的一部分。这支军队的特色是完全使用西式的军事制度、训练以及装备,是清朝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正规军。新军为中国军事制度带来根本性变革,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肇端。1911年,湖北新军发动武昌起义,各地新军成为辛亥革命主力之一。最终,袁世凯凭借北洋新军拥兵倒逼溥仪退位,清朝灭亡。故中国学界将新军定义为清朝的“掘墓人”。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原广西按察使胡燏棻奉清政府之命,在天津用西法编练十营定武军,分别为步兵三千人、炮兵一千人、马兵二百五十人、和工兵五百人,一共四千七百多人。次年胡燏棻调任平汉铁路督办。袁世凯接手“定武军”,在天津小站训练部队(人称“小站练兵”),改为“新建陆军”,一切依照德国与日本的制度,由德国人为主的洋人监督,更把规模扩至七千士兵,参照德国陆军制度进行编制,并分立警、步、马、炮、工、辎等兵科。之后,被编为武卫军“前后左右中”五路中的武卫右军,跟随袁世凯到山东去镇压义和团运动。在那里,袁世凯将三十四营旧军改编,命名为“武卫右军先锋队”,令武卫右军扩大至两万余人。在新建陆军成立的同时,署理两江总督的张之洞也编练了一支名叫自强军的新军。这支军队也依照西式军队编制步、马、炮、工等13营,共二千余人。后来自强军由刘坤一接办,到最后被袁世凯所收编,划归其武卫右军。庚子事变中,武卫军诸军损失惨重,惟袁世凯所部右军及右军先锋队得以保存实力,成为清朝北方仅剩的新军武力,1902年改名常备军,庚子新政中加入全国新军改编。1905年2月28日,袁世凯等奏请统一全国新军番号,提出“以陆军编号通国一贯,脉络相连”,并呈请将“所有常备军各镇拟即一律改为陆军各镇,以符名实而遵定制”。即全国各镇统一数字番号。新的陆军营制在北洋常备军营制的基础上略加变化而来,一镇计步、马、炮、工、辎共二十营,与日本师团的组织相似。第一批即以北洋、京旗两支常备军改编为北洋六镇。1907年陆军部拟订了全国编练三十六镇的计划。1911年清亡时,共计成立十四个镇、十六个混成协、禁卫军2协,以及几个独立标、营。新军采取的是行省(城市)加上番号的方式,如第一镇是“近畿陆军第一镇”,第八镇是“湖北陆军第八镇”(不是湖北地方部队,仍属中央国防军系列)等。混成协在中国不算是战时编制。因为编练新军对于各省来说,财政花费实在太大,因此从河南新军开始,采取了变通办法,先成立混成一协,以后再扩为一镇。这个办法后在全国各地推广,于是出现了一批混成协。通常混成协按清廷定制,一般是步队一协、马炮各一营、工辎各一队,实际情况各省略有差别,不完全一致。各省各自编练新军达到协的标准,呈请练兵处(后为陆军部)批准成协,如果审批通过则授予无数字番号的混成协(如“陕西陆军混成协”)或有数字番号暂编混成协(如“四川暂编陆军第三十三混成协”)。一部分混成协是以上的两种番号都经历过,如河南先成“河南陆军混成协”,再改称“河南暂编陆军第二十九混成协”。大多数混成协是准备将来扩编为镇的,所以都加“暂编”二字,只有从北洋六镇中划出驻守东北的陆军第一、二混成协不在此例。各省编炼新军达到一镇的标准,报陆军部审核后授予暂编镇番号,如“四川暂编陆军第十七镇”。陆军部派员亲临校阅,若合格则去掉“暂编”二字,成为正规的陆军镇。至清亡,只有北洋六镇和湖北第八镇、南洋第九镇等几个镇是通过校阅的正规镇,其余各镇全属“暂编”镇。北洋新军的正式名字叫做“新建陆军”,原名“定武军”。袁世凯为新建陆军督办。主要军官由袁世凯亲友、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生和淮军旧部组成。编制机构及其人员:戊戌变法前夕新建陆军被编为武卫右军,跟武卫左、前、后、中,通于归属总督荣禄管辖。1907年,从六镇各抽调一部分官兵,编成第二十镇。辛亥革命时期,冯玉祥任第40协第80标第三营管带。1909年,袁世凯被开缺回乡。北洋六镇高层,有所调整。清廷签订《辛丑条约》后,慈禧太后决心推行新政,进行军事改革。光绪二十九年十月成立总理练兵处,并令各省成立督练公所,负责训练新军;并且裁减原有的旧军(防军、练军、绿营),剩下的精选若干营为常备、后备军及巡警营(即宪兵)。清政府原订计划以北洋新军为中央军、各省的新军为地方军,一共在全国编练三十六镇新军;到清朝覆亡的时候,全国已练成新军十六镇和十六个混成协(一说为十四个镇﹑十八个混成协),其中装备与训练为袁世凯的北洋六镇为最佳,遍布直隶、山东与东北。按《陆军营制饷章》规定,国家常备军的编制以两镇为一军,两协为一镇(一镇官兵12512人)、两标为一协(一协官兵4038人),每标三营,每营四队。每镇还辖炮队一标(官兵1756名)、马队一标 (官兵1117名)、1个辎重营(官兵754人)、1个工程营 (官兵667人)。步、炮、工兵每队均为三排,每排三棚;马队两排,每排二棚;辎重队三排,每排三棚。常备军的编制与中国传统营制已完全不同,成为一个步、骑、炮、工、辎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单位,这是一种适合形势需要的现代化编制。建军初期,全军由一名总统(即袁世凯)统率,有左右两翼(相当于旅),每翼有一名翼长、一名统领和两名分统负责;翼下面为营,有统带官和帮统官各一名;营下面为队(相当于连),由一名领官管理;队下面为哨(相当于排),由一名哨官和两名哨长负责;最下面为棚(相当于班),有正副头目各一名。(每棚十二人)新军机关以总部为首,其下有参谋营务处、执法营务处、督操营务处、稽查营务处等。清政府推行“新政”之后,新军改为常备军制,并因人数的增加,故以改编作镇、协、标、营、队、排、棚,各级军官改称统制﹑协统﹑标统﹑管带﹑队官﹑排长和正副目。每镇额设官兵一万二千五百一十二人,仍有步、马、炮、工程、辎重等兵种。军官大多由学习军事的留学生和国内各武备学堂的毕业生担任,士兵则采取招募制,选拔标准较以往严格,对年龄、体格和文化程度等都有明文规定。在组建和训练新军的时候,由于使用西方军队方式编练、采用西式装备,需要从军者拥有文化知识,故对知识分子优先录取。而在清末新政、废除科举的背景下,更促成知识分子加入新军,以谋求个人出路。一些开明地方大员如张之洞、端方等,注重招收有文化的青年入伍,和招收留学生任军官如蔡锷、阎锡山、许崇智等,这些知识青年读过书见识广,敢于持有不同政见,不同于旧军官兵愚昧效忠皇权。同时革命党人如黄兴、宋教仁等注重开展兵运,秘密向新军中输送革命分子,如吴禄贞、赵声、孙武等。这些军内革命党人待命伺机发动起义。1911年武昌首义是新军起义,然后响应的陕西、湖南二省,是新军起义。接下来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山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也是新军起义。除上海、广东、广西辛亥革命起义是以民军商团为主之外,其他各地起义均为新军起义为主。辛亥革命也可以说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新军大起义。

相关

  • 血压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在单位面积上的侧压力,即压强。习惯以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而动脉血压则指的是血液对动脉血管的压力,一般指主动脉压。而平均血压则是 = (收缩压+ 2 x 舒
  • 氯胺酮氯胺酮(英语:Ketamine),俗称小姐、K仔、K粉、K他命、克他命、恺他命,在台湾,经常被称为裤子(相对于衣,衣代表的是Ecstasy 的第一个字母)、下面(相对于穿在上面的衣服),一种非鸦片系麻醉
  • 换能器换能器是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器件。这些能量形式包括电能、机械能、电磁能、光能、化学能、声能和热能等。虽然“换能器”这一术语一般表示一种感测器,事实上
  • 影像图像是人对视觉感知的物质再现。图像可以由光学设备获取,如照相机、镜子、望远镜及显微镜等;也可以人为创作,如手工绘画。图像可以记录、保存在纸质介质、胶片等等对光信号敏感
  • 培养皿培养皿(英语:Petri dish, Petrie dish, Petri plate, cell-culture dish),以德国细菌学家朱利斯·理察·佩特里之名命名,是一种浅圆柱形且附盖的玻璃或塑胶碟子,用以培养如细菌或
  • 沈学础沈学础(1938年2月28日-),物理学家。生于江苏溧阳。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
  • 波士顿肾蕨波士顿肾蕨(学名:Nephrolepis exaltata),又称波士顿蕨,是肾蕨属下的一种多年生蕨类植物,原产于世界各地的湿热带地区,后来成为一种园艺植物。波士顿肾蕨的叶长50-250厘米,宽6–15厘
  • 尼柯耶上座部佛教巴利圣典尼柯耶(巴利文与梵语:Nikāya),原义是收集、集合、分类、群体等。在上座部佛教中,用来称巴利藏中的经藏部分,相当于汉传佛教中的阿含经(āgama)。在部派佛教中,上
  • 全身型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英语:Anaphylaxis)反应系指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发病极快且具有致命性。通常会伴随以下症状:起痒疹、舌头或咽喉肿胀、呼吸困难、呕吐、头晕及低血压;以上症状往
  • 水的循环水循环是指水由地球不同的地方透过吸收太阳以来的能量转变存在的模式到地球中另一些地方,例如:地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存在模式包括有固态、液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