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残

✍ dations ◷ 2025-05-16 09:21:02 #佛教戒律,佛教名数13

僧残(巴利语:saṅghādisesa,梵语:saṃghāvaśeṣa),也作僧初残、众余、众决断、僧始终,音译为僧伽胝施沙、僧伽婆尸沙、僧伽伐尸沙,现代音译为桑喀地谢沙,是佛教出家众具足戒(别解脱戒)的第二类重罪的称呼,仅次于波罗夷罪。比丘有十三条,称为十三僧残;比丘尼有十七条,称为十七僧残。

僧残之名义为犯戒犹如法命被杀,残命岌岌可危,须迅速忏悔救护。犯波罗夷罪者,必须逐出僧团为惩。犯僧残罪者,需要六日六夜行摩那陲灭罪法(梵语、巴利语:mānatta,义为“悦众意”),留在僧团内观察,为大众服务、行苦行,再在20人以上的僧团大众前认罪忏悔,得到大众的认可,方能灭罪,恢复僧尼资格。

相关

  • 封建制封建是源自于中国古代天子依爵位高低将领土分封与宗室或功臣作为食邑的制度。在下,大地主或领主能强行索取土地收入,并且能在其领地上行使政府职权。而在现代的汉语使用上,“封
  • 北赤道洋流北赤道海流(英语:North Equatorial Current),为太平洋及大西洋上一支显著的洋流,纬度位于北纬10度至20度之间,其流向由东向西。北赤道海流为构成亚热带环流(Subtropical Gyre)的南
  • 卡尔·李特尔卡尔·李特尔(Carl Ritter,1779年8月7日-1859年9月28日),为德国地理学家,出生在奎德林堡,后世称之为人文地理学之父。1796年,他入读了哈雷大学,读自然科学和文史等课程。1819年,他担任
  • 加速子加速子一种假想的亚原子粒子,是首先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假设的一般认为它的相互作用比中微子还弱。 虽然目前在实验中没有直接观察到这种粒子的存在,但它很有可能是暗能量的组
  • 氮化铀一氮化铀(UN),黄褐色或灰色晶体,立方晶系氯化钠型结构。相对密度14.31。熔点2630±50 °C。铀和氮加热至400 °C时产生的是一氮化铀、三氮化二铀和二氮化铀的混合物。用作核燃
  • CVL-26 蒙特利号蒙特利号航空母舰(CVL-26)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为独立级航空母舰的五号舰。她是美军第三艘以蒙特利为名的军舰,纪念美墨战争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蒙特利战役。蒙特利号在
  • MonacoMonaco是一个无衬线等宽字体,由美国的苏珊·卡尔(英语:Susan Kare)与克莉丝·荷姆斯(英语:Kris Holmes)于1983年创造。Monaco被选为Mac OS X的内置字体之一,因为具有美观与容易识别
  • 布赖恩·科比尔卡布莱恩·科比尔卡(英语:Brian Kobilka,1955年5月30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和细胞生理学教授和博士。他也是ConfometRx,一家专注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生物技术公司的共同创办人
  • 粒子探测器粒子探测器(英语:Particle detector),是在物理实验、原子核物理学等领域用于探测、跟踪和鉴别高能粒子的一种物理实验设备。现代粒子探测器也用于测量放射粒子的能量、动量、旋
  • 长柄斧东方与西方都有名称或字义为长柄斧的武器,但两者形制不同。东方的长柄斧是宋朝用来对付重甲骑兵的武器,明代《武备要略》亦有纪载。西方的长柄斧,或称头斧(pollaxe、poleaxe、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