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密度

✍ dations ◷ 2025-07-01 09:16:24 #电流密度
在电磁学里,电流密度(current density)是电荷流动的密度,即每单位截面面积电流量。电流密度是一种矢量,一般以符号 J {displaystyle mathbf {J} } 表示。采用国际单位制,电流密度的单位是安培/米2(ampere/meter2,A/m2)。电流密度 J 可以简单地定义为通过单位面积 A(国际单位:m2)的电流 I(国际单位:A)。它的量值由极限给出:当电流密度作为矢量 J 时,在曲面 S 上进行曲面积分后,再对持续时间 t1 到 t2 积分,得到 (t2 − t1) 这段时间流过该面的电荷总量:计算通量所用到的面积可实可虚,可平可曲,可为截面也可为表面。例如,对于通过导体的载流子来说,这里遇到的面积是导体的截面。对于电力系统和电子系统的设计而言,电流密度是很重要的。电路的性能与电流量紧密相关,而电流密度又是由导体的物体尺寸决定。例如,随着集成电路的尺寸越变越小,虽然较小的元件需要的电流也较小,为了要达到芯片内含的元件数量密度增高的目标,电流密度会趋向于增高。更详尽细节,请参阅摩尔定律。在高频频域,由于趋肤效应,传导区域会更加局限于表面附近,因而促使电流密度增高。电流密度过高会产生不理想后果。大多数电导体的电阻是有限的正值,会以热能的形式消散功率。为了要避免电导体因过热而被熔化或发生燃烧,并且防止绝缘材料遭到损坏,电流密度必须维持在过高值以下。假若电流密度过高,材料与材料之间的互连部分会开始移动,这现象称为电迁移(electromigration)。在超导体里,过高的电流密度会产生很强的磁场,这会使得超导体自发地丧失超导性质。对于电流密度所做的分析和观察,可以用来探测固体内在的物理性质,包括金属、半导体、绝缘体等等。在这科学领域,材料学家已经研究发展出一套非常详尽的理论形式论,来解释很多机要的实验观察。安培力定律描述电流密度与磁场之间的关系。电流密度是安培力定律的一个重要参数,大自然有很多种载有电荷的粒子,称为“带电粒子”,例如,导电体内可移动的电子、电解液内的离子、等离子体内的电子和离子、强子内的夸克。这些带电粒子的移动,形成了电流。电荷流动的分布可以由电流密度来描述:其中, J ( r , t ) {displaystyle mathbf {J} (mathbf {r} ,t)} 是在位置 r {displaystyle mathbf {r} } 、在时间 t {displaystyle t} 的电流密度矢量, q {displaystyle q} 是带电粒子的电荷量, n ( r , t ) {displaystyle n(mathbf {r} ,t)} 是带电粒子密度,是单位体积的带电粒子数量, ρ ( r , t ) {displaystyle rho (mathbf {r} ,t)} 是电荷密度, v d ( r , t ) {displaystyle mathbf {v} _{d}(mathbf {r} ,t)} 是带电粒子的平均漂移速度。电流密度时常可以近似为与电场成正比,以方程表达为其中, E {displaystyle mathbf {E} } 是电场, J {displaystyle mathbf {J} } 是电流密度, σ {displaystyle sigma } 是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电阻公式阐明,一个均匀截面的物体的电阻与电阻率和导体长度成正比,与截面面积成反比。以方程表达,其中, R {displaystyle R} 是电阻, ℓ {displaystyle ell } 是物体长度, A {displaystyle A} 是物体的截面面积, ρ {displaystyle rho } 是电阻率。根据欧姆定律,电压 V {displaystyle V} 等于电流 I {displaystyle I} 乘以电阻:所以,注意到在物体内,电场与电压的关系为其中, z ^ {displaystyle {hat {z}}} 是电流方向。所以,电导率为电阻率的倒数, σ = 1 / ρ {displaystyle sigma =1/rho } 。电流密度与电场的关系为采用更基础性的方法来计算电流密度。这方法建立于方程其中, r ′ {displaystyle mathbf {r} '} 和 t ′ {displaystyle t'} 分别是位置积分变数和时间积分变数。这方式显示出电导率 σ {displaystyle sigma } 在时间方面的滞后响应,和在空间方面的非局域响应属性。原则上,通过微观量子分析,才能推导出来电导率函数。例如,对于足够弱小的电场,可以从描述物质的电导性质的线性响应函数(linear response function)推导。经过一番沉思,可以了解,这电导率和其伴随的电流密度反映出,在时间方面和在空间方面,电荷传输于介质的基本机制。假设每当 Δ t < 0 {displaystyle Delta t<0} 时, ε r ( Δ t ) = 0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_{r}(Delta t)=0} ,则这积分的上限可以延伸至无穷大:做一个对于时间与空间的傅里叶变换,根据折积定理,可以得到其中, σ ( k , ω ) {displaystyle sigma (mathbf {k} ,omega )} 是参数为波矢 k {displaystyle mathbf {k} } 和角频率 ω {displaystyle omega } 的电导率复函数。许多物质的电导率是张量,电流可能不会与施加的电场同方向。例如,晶体物质这是这样的物质。磁场的施加也可能会改变电导行为。穿过曲面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的电流 I {displaystyle I} 可以用面积分计算为其中, J {displaystyle mathbf {J} } 是电流密度, d a {displaystyle mathrm {d} mathbf {a} } 是微小面元素。由于电荷守恒,从某设定体积流出的电流的净流量,等于在这体积内部的电荷量的净变率。以方程表达,其中, ρ {displaystyle rho } 是电荷密度, d r 3 {displaystyle mathrm {d} r^{3}} 是微小体元素, V {displaystyle mathbb {V} } 是闭曲面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所包围的体积。这方程左边的面积分表示电流从闭曲面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所包围的体积 V {displaystyle mathbb {V} } 流出来,中间和右边的体积分的负号表示,随着时间的前进,体积内部的电荷量逐渐减少。根据散度定理,所以,注意到对于任意体积 V {displaystyle mathbb {V} } ,上述方程都成立。所以,两个被积式恒等:称这方程为连续方程。

相关

  • 高速气流高速气流,或称喷射气流、高空急流、极锋喷流(英语:Jet Stream),是行星尺度的大气环流。在地球上,指数条围绕地球的强而窄的高速气流带,集中在对流层顶,在中高纬西风带内或在低纬度地
  • 罗马式建筑罗曼式建筑(英语:Romanesque architecture,又译罗马式建筑、罗马风建筑、似罗马建筑)为欧洲中世纪一种以半圆拱为特征的建筑风格,并从12世纪开始逐渐过渡到以尖拱为特征的哥特式
  • HIO次碘酸(HIO)是用氧化汞与碘水混合时制得的。它很不稳定,迅速发生歧化反应:活泼的次碘酸盐可由碱金属氢氧化物与碘单质反应制得。它们也能迅速歧化成碘化物和碘酸盐。理论上次碘
  • HSOsub3/subCl氯磺酸(化学式:HSO3Cl)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为剧毒。具有辛辣气味,在空气中发烟,是硫酸的一个-OH 基团被氯取代后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为四面体构型,取代的基团处于硫酸与硫酰氯
  • 罗伯特·泰弗士罗伯特·泰弗士(英语:Robert L. Trivers,/ˈtrɪvərz/,1943年2月19日-),美国进化论学家和社会生物学家,罗格斯大学人类学与生物科学教授。他提出了互利主义(英语:reciprocal altruism
  • 明尼苏达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英语: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是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双城区(即明尼阿波利斯及圣保罗)的一所公立大学,为明尼苏达大学系统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
  • IgA抗体(antibody),又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简称Ig),是一种主要由浆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
  • 荷兰病荷兰病(荷语:Hollandse ziekte)是一个和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相关的术语。是指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导致货币汇率上升,因而工业出口减少、国内制造业衰退的现象。在经济学中,荷兰病是特
  • 浙江绍兴皖系是北洋军阀的派系之一,主要人物是段祺瑞、徐树铮、卢永祥、吴光新、曾宗鉴、倪嗣冲、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等。皖系领袖段祺瑞原籍安徽(皖),皖系故以此得名。段祺瑞一度曾
  • 尹文英尹文英(1922年10月18日-),河北平乡人,中国昆虫学家。1991年尹文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她的父亲是民国时期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尹赞勋。1947年毕业于当时仍是中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