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墨战争

✍ dations ◷ 2024-07-01 05:01:56 #美墨战争
美国胜利美墨战争是美国与墨西哥之间于从1846年至1848年爆发的一场战争。19世纪,美国国内流行“天定命运论”,昭昭天命成为美国19世纪时的政治标语 ,其中一层含义就是美国人是“天选之民”必须要扩张领土与势力,传播他们的价值观。美墨战争的爆发原因是墨西哥与德克萨斯共和国之间未解决的边境问题以及美国的扩张主义。1836年德克萨斯革命后新建立的德克萨斯共和国与墨西哥之间的边境有争议。墨西哥不承认德克萨斯的独立,宣布要将德克萨斯重新并入其领土,并警告假如美国介入的话两国之间将爆发战争。德克萨斯维持其独立立场,并强调格兰德河是其边境。英国试图调停这场争议但没有成功,因为墨西哥不肯承认德克萨斯。1845年美国宣布假如德克萨斯共和国愿意加入美国的话,美国将承认格兰德河为其边境。同年德克萨斯加入美国成为美国的第28个州。美国总统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认为:若美墨爆发战争,墨西哥无法防御新墨西哥、上加利福尼亚2个遥远北部省份,而这正好符合美国民主党的扩张美国疆域的昭昭天命。与此相反的美国辉格党强烈反对美国的疆域扩张和强烈反对对墨西哥作战。对墨西哥来说,德克萨斯加入美国首先是美国介入墨西哥内政,因为美国以此来支持一个反叛的省份,其次美国非法地占据了既非是德克萨斯又非是美国的领土。墨西哥多年以来一直在以战争威胁。英国始终试图防止墨西哥向比它强大的美国宣战,但是1844年英国本身也与美国有一些严重的争执。两国之间爆发了一些小冲突后波尔克下令扎卡里·泰勒带兵进入德克萨斯。泰勒渡过纽埃西斯河,不顾墨西哥向他提出的撤军要求,一直进军到格兰德河畔并开始在那里建筑布朗堡。1846年4月24日战争正式爆发。墨西哥骑兵进攻并俘虏了一支美国在格兰德河附近的部队。冲突爆发后波尔克要求宣战,他宣称墨西哥“入侵了我们的边界,在美国领土上撒了美国人的血”,以此来鼓动美国的民情。5月13日美国国会向墨西哥宣战。美国北部和辉格党基本上反对这场战争,而南部和民主党则赞成这场战争。5月23日墨西哥向美国宣战。即使在美国宣战后许多辉格党人依然不相信波尔克所说的“在美国领土上撒了美国人的血”。他们相信美国军队渡过了格兰德河进行蓄意挑衅。当时刚刚被选入美国众议院的辉格党新手亚伯拉罕·林肯引入了一系列决议要求波尔克给出美国人的血撒到的具体地点。但由于美国士兵被杀,因此这些反对没有受到多少注意。宣战后美国从多个战线入侵墨西哥领土。在太平洋美国海军派约翰·斯洛特(John D. Sloat)占领加利福尼亚并将它归入美国领土,因为美国怕英国会试图占领该地区。斯洛特获得加利福尼亚北部盎格鲁殖民者的支持,这些殖民者此前就宣称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加利福尼亚共和国,在他们的支持下,斯洛特占据了一些重要城市。同时斯蒂芬·瓦特·科尔尼带领的美军攻占了圣菲,然后向加利福尼亚进军,在一些小挫折后他与罗伯特·斯朵克顿的海军增援联合占据了圣迭戈和洛杉矶。但此后科尔尼与斯朵克顿之间爆发了对加利福尼亚管理的冲突,原因是华盛顿发表的命令在这一点上不明确。斯朵克顿任命弗莱蒙(John C. Fremont)为加利福尼亚总督,而科尔尼则称自己为总督。最后科尔尼占了上手,弗莱蒙被拘捕和处罚。泰勒领导的主力军跨过格兰德河,1846年9月在蒙特雷战役中获胜。墨西哥总统安东尼奥·洛佩斯·德·桑塔·安纳亲自带兵北上,但是于1847年2月22日战败。同时波尔克派遣了另一支美军,在温福德·斯哥特的带领下,从韦拉克鲁斯登岸并开始入侵墨西哥中心地区。斯哥特攻克韦拉克鲁斯并进军墨西哥城,最后攻占墨西哥首都。1847年1月13日美国与墨西哥签署条约在加利福尼亚停战。1848年2月2日签署的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最终停战,美国获取对加利福尼亚(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仍属墨西哥)、内华达、犹他的全部地区,科罗拉多、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和怀俄明部分地区,同时美国亦向墨西哥支付1825万美元作为补偿(相当于2012年中627,482,629美元)。在整个战争中约1.3万美国士兵死亡,其中约1700人直接阵亡,其他死于疾病或者战时不卫生的条件。墨西哥的死亡人数不明,估计达2.5万。战争中有一个主要由爱尔兰移民组成的团圣帕特里克大队(英语:Saint Patrick's Battalion)(Saint Patrick's Battalion)叛变美国投奔墨西哥。有人说他们叛变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美军中因其宗教信仰受到其他士兵的侮辱,因此叛变到天主教的墨西哥。这些士兵中的大多数在战争中阵亡,部分人在被俘虏后绞死。有些历史学家说这些人实际上是墨西哥战俘,被迫在墨西哥方作战,其他人则称他们是叛徒。至今为止在墨西哥仍有一些纪念他们的纪念碑。据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数据最后一名参战的美国士兵于1929年9月3日高龄98岁逝世。墨西哥在战后失去了大半江山,并此后始终留有对美国的仇恨。但美墨战争也促使墨西哥国内形成了建国(1821年)以来一直缺乏的民族主义观。这场战争也导致了新一代的墨西哥政治家的出现,最后他们摆脱了桑塔·安纳对墨西哥的统治并于1857年建立了一个自由共和国。这个自由共和国最早的措施之一就是加速对墨西哥北部空旷地区的殖民,而这个措施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未来的领土丧失。在被美国占据的领土上有数千墨西哥家庭生活。这些家庭有些回到墨西哥,有些留在美国,在两国的和平条约上有对他们的保护。这些家庭的历史大多被记载下来了,他们是最早的墨西哥裔美国人。1889年美国与墨西哥组成国际边界及水利委员会来解决其它未解决的边境争议。在美国战争胜利导致了一场爱国浪潮,美国在西部和南部获得了新的领土。泰勒成为战争英雄并于1848年当选为美国总统。但是这个爱国浪潮并没有持续很久。美国北方州对这场战争持反对态度,南方州持支持态度,而这个意见不同的原因在于对于奴隶制度的看法的不同以及对于战争和领土扩张对奴隶制度将要带来的影响的期待。当时德克萨斯承认奴隶制,而墨西哥禁止奴隶制。许多北方反奴隶制的人认为这场战争是南方奴隶主试图扩张奴隶制和加强他们对联邦政府的影响。亨利·戴维·梭罗写了《公民不服从》并拒绝交税来反对这场带有侵略性的战争。反奴隶制人士最关心的是奴隶制进入联邦领域。1820年的《密苏里妥协》规定北纬36°30'以北的联邦领域中禁止奴隶制,但这个和约没有阐明未来的新的州是否允许奴隶制。假如这些州允许奴隶制的话,那么参议院的权力平衡就会被破坏。因此许多南方人支持战争来扩大他们的势力。当时有人建议将德克萨斯分为多个州(其领土是当时美国所有州中最大的),但是这个计划没有获得支持。战争首年众议员戴维·韦莫特提出了一个立法草案在任何从墨西哥新占领的领土上禁止奴隶制。这个草案立刻就遭到了南方的反对。对南方来说北方显然要打破参议院的平衡。这个法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但是没有在参议院获得通过。在两院里投票的结果都显然体现出了南北之间的矛盾。1848年民主党建议每个州的人民自己可以公投决定该州是否允许奴隶制。1854年,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将这个建议立为美国法律。反对奴隶制的人在同年组织了美国共和党。泰勒虽然以战争英雄的身份于1848年11月赢得总统选举,但他本人没有任何政治经历,根本无法解决这个南北之争。1850年他死后米勒德·菲尔莫尔继任为总统。菲尔莫尔决定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后他提出了《1850年妥协》。但是这个建议引发了更多的争议,辉格党内部分裂,不再是一个国家级的党派。辉格党最后还试图推荐另一位战争英雄斯格特作为总统候选人来克服党内的分歧,但是没有成功。在斯格特手下服役的尤里西斯·格兰特后来将美墨战争描写为扩张奴隶制的征服战争,因此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前奏。10年后的南北战争中的将军之中,很多人都曾参加美墨战争:前述的格兰特,以及乔治·麦克劳伦、安布罗斯·伯恩塞特、斯通威尔·杰克逊、乔治·米德、罗伯特·李和后来的美利坚联盟国总统杰佛逊·戴维斯等。

相关

  • 自体免疫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缩写为AID),亦作自身免疫问题,指人体内异常的免疫反应攻击了正常细胞。目前至少有80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身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常见症状包
  • 病毒 (消歧义)病毒可以指:
  • 钾离子通道在细胞生物学的范畴,钾离子通道是最广泛分布的离子通道,且几乎存在大多数的生物中。 它们具有钾离子选择性的孔洞在细胞膜上,并且存在于大多数的细胞,控制了广泛的生物功能。钾
  • 腹泻腹泻(俗称拉肚子,广东俗称肚痾,台语俗称漏屎,中医称之为泄泻,英语:diarrhea, diarrhœa来自希腊语:διάρροια,包含两个字根:“διά /dia,经过”,以及“ῥέω/rheo,流动”)的定
  • 微血管微血管(capillary)又称为毛细血管或微丝血管,连接动脉与静脉,是由动脉分支为较小的动脉,再分支多次的血管。微血管是管壁最薄的血管,只有一层细胞的厚度,利于细胞之间物质的交换。
  • 群体集体又称群体(英语:collective),当多个团体中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或动机,为了达到同一目标而组合成集体来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集体可以提出或行使政治或社会权利。有些集体是建立
  • 瘀点瘀点(petechia)是在身体上的一个红色或紫色的血点块,医学上也称作出血点。2毫米(mm)以下的红色或紫色的血点块。其他大小的红色或紫色的血点块请参见:紫斑,瘀斑造成瘀点的最基本原
  • 伪阳性第一型及第二型错误(英语:Type I error & Type II error)或型一错误及型二错误为统计学中推论统计学的名词。在假设检验中,有一种假设称为“零假设(虚无假设)”;假设检验的目的是利
  • 效价强度效价强度(英语:potency)在药理学中是药物活性的量度,以达到一定效果所需的剂量来表示。效价强度高的药物(如吗啡、阿普唑仑、利培酮)在低浓度时就有强烈反应,而效价强度低的药物(如
  • 女权运动第二波女性主义(英语:Second-wave feminism)是女性主义者的一场社会运动,最早开始于1960年代初的美国,最终波及至整个西方世界和其他地区。尽管社会运动持续到1980年代初,但是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