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性恋

✍ dations ◷ 2025-04-05 00:22:32 #单性恋
单性向又叫单性恋,是性取向的一个类型,意指仅对某一性别的个体有性渴望的性取向分类方法。这里的性别一般而言是指生理性别上的男性或女性,只对其中一个性别产生性渴望的人即可称作单性恋者。此概念很少单独使用,一般是在双性恋的讨论中用以称呼与双性恋者对立的群体,少数情况也可以对应称呼对两性都没有性渴望的无性恋者。适合划入本类别的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取决于该词如何使用。假如将其限定为行为上“明显的”单性性取向,那么根据金赛广受争议的报告,67%的男性和87-90%的女性是单性恋者。如果将其限定为描述情感上的反应,则单性恋者在男性中的比例还要进一步降低,只剩下58%。此外,有些人认为金赛的数值过低了,按他们的说法,没有人是显式的单性恋者,只不过出于对双性恋的恐惧有许多人对这一取向采取了否认或衣柜化的态度。弗洛伊德以为,儿童天生就是多相变态的,“正常”的异性恋心理是通过父母或社会的诱导后天发展起来的。在那些习惯于使用奇特行话的同性恋群体中,单性恋是个“刺耳”的名词,从意识形态上它被看成是有意将双性恋凌驾于其他性取向之上。出于同样的原因,在双性恋群体中也有人刻意回避它。1990年代早期在Usenet网的soc.bi和soc.motss社团之间爆发了一场长达数月的激烈网络论战,争论的焦点围绕着“这一术语是不是对同性恋者的迫害,抑或对一贯戒惧双性恋的同性恋文化而言,它只是双性恋者的正当回应。” 事实上金赛避免且不赞成以同性恋或异性恋等术语来形容个体。他主张性倾向是倾向随时间而改变的,且性行为包括物理性的接触,以及纯心理性的现象(欲望、性吸引力、幻想)。这个报告亦指出,近46% 男性在成年阶段曾对两性皆有性反应,而37%至少有一次同性性经验。11.6%白人男性的成年阶段(20至35岁)被评级为3(异性恋与同性恋倾向相同)。研究亦报告10%受访美国男性“至少三年介乎16至55岁,或多或少是完全同性恋”(在评级5至6)。7%单性女性(介乎20至35岁)及4%曾婚的女性(介乎20至35岁)的这段时间被评级为3(异性恋与同性恋倾向相同)。2至6%介乎20至35岁的女性,或多或少是完全同性恋。1至3%介乎20至35岁的未婚女性是完全同性恋。单性恋包括一般所说的异性恋和同性恋,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只以单一性别为欲望的对象。

相关

  • 二苯基甲酮二苯酮(也称二苯基甲酮)是一种具有分子式(C6H5)2CO的有机化合物,可简写为Ph2CO。二苯基甲酮作为二芳基酮的母核,是有机化学重要的合成中间体。二苯甲酮可作为光敏引发剂而应用于
  • HOONO过氧亚硝酸(HNO3/HOONO/HONO2)是一种活性中间体,被广泛认为是自由基。它是过氧亚硝酸根(ONOO−)的共轭酸。它的pKa约为6.8。过氧亚硝酸可以均裂成二氧化氮和羟基自由基,这是一对笼
  • 马恩省马恩省(法语:Marne)是法国阿尔萨斯-香槟-阿登-洛林大区所辖的省份,位于法国东北部,以流经省内的马恩河(罗马时代称马罗那)命名。 该省编号为51。马恩省省会是香槟沙隆(以前称为马恩
  • 加里·鲁夫昆加里·布鲁斯·鲁夫昆(英语:Gary Bruce Ruvkun,1952年3月26日-),美国分子生物学家 ,波士顿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1973年在伯克利加州大学获学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Ruvku
  • RNA聚合酶VRNA聚合酶V(英语:RNA polymerase V)是一种植物细胞核中特有的R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IV一样参与小干扰RNA(siRNA)的转录。RNA聚合酶V转录siRNA诱导DNA甲基化而导致异染色质沉默。
  • 同卵双胞胎双胞胎(英语:twins),又称孪生、孪生儿、孪生子、孖生、双生,双生儿。指胎生动物一次怀胎里同时生下两个个体的情况。人类生育的通常情况,女性每一次月经周期,卵巢只会释放一粒卵子,
  • Zincke反应Zincke反应(Zincke reaction),以 Theodor Zincke 的名字命名。吡啶类与2,4-二硝基氯苯和伯胺反应,转变为吡啶盐。反应首步为N-2,4-二硝基苯基吡啶盐的生成。这个中间体一般分离
  • 妖魔妖:另辟蹊径而出类拔萃者,称妖。例:妖艳。魔:行事极端而不留余地者,称魔。例:着魔。妖魔这里可以指:
  • 伊斯兰共和国伊斯兰共和国(波斯语: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阿拉伯语:جمهورية إسلامية‎,乌尔都语: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亦称回教共和国,是实行共和制的伊斯兰国
  • 扬子鳄鼍、俗称扬子鳄、学名中华短吻鳄(:Alligator 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俗称猪婆龙、鼍龙,亦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太湖;它的表皮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