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受难日

✍ dations ◷ 2025-05-09 17:57:54 #耶稣受难日
圣周五(英语:Good Friday,Holy Friday,Great Friday,Great and Holy Friday),沉默周五(德语:Stiller Freitag)、耶稣受难节、耶稣受难日、天主教称主受难日,基督教的宗教节日,基督徒用以纪念主耶稣基督在各各他被钉死受难的纪念日。耶稣受难节是一个基督教节日,纪念耶稣被钉十字架和他在各各他去世。在圣周期间,作为复活节星期五之前的星期五的Paschal Triduum的一部分被观察到,并且可能与犹太人遵守逾越节一致。它也被称为圣周五,大周五。为圣周中的星期五,也是逾越三日庆典的一部分,是复活节之前的星期五。有些人将这个节日等同于犹太教的逾越节。它有时也会被称为复活节周五(Easter Friday),但这可能跟另一个节日(复活节之后的周五)混淆。根据福音书记载,耶稣于公元33年犹太历尼散月十四日与门徒设立纪念仪式,后于上午九时左右被钉,于下午三时左右死去。主耶稣基督惟独吩咐门徒要纪念祂的死亡。在西方基督教世界中,许多国家都将此日订为公共节日,其中也包括美国的12个州。根据当前历法推算,耶稣受难是在犹太历尼散月十四日,按照当前的历法推算是儒略历公元33年4月2日星期四─4月3日星期五,格里历33年3月31日星期四─4月1日星期五。这一天是一个满月日。耶稣受难日的宗教礼仪与纪念活动在早期的基督教会,只有纪念耶稣复活的星期日才是举行节庆活动的圣日。到了公元4世纪,复活节之前一周的每一天都被定为圣日,其中包括耶稣受难日。许多基督徒都会觉得“Good Friday”(中文难以直译,故根据发生的事件译为“耶稣受难日”或“受难日”)这个名称不太合适。既然是耶稣钉十字架的日子,理应看作是“Bad Friday”。有人相信“Good”一词从“God”变化而来,本来意思是“God's Friday”(神的星期五)。还有人相信“Good”表示由耶稣殉教带来的拯救对世人是上好的馈赠。然而根据详细考据,Good 一词在古代有“神圣”、“圣洁”的意思,现代已经少用,但据此推知 Good Friday 是代表神圣的周五的意思。“受难日”是纪念耶稣之“死”。这一天信徒们身穿深色服装,参加礼拜仪式时言容肃穆。天主教徒在祷告时还要将蜡烛顺次熄灭,使教堂暗黑。仪式上要诵读《旧约·以赛亚书》里的几节经文。以赛亚是古代的希伯来先知,他似乎是预言了基督受难,天主教会称这段文字为“受苦仆人”经文。圣餐礼,是为纪念耶稣受难日而举行的一种仪式。这个仪式是耶稣在和门徒们共进“最后的晚餐”时创立的,当时他已经知道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马太福音》第26章:“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掰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新约·哥林多前书》也提到使徒保罗将圣餐礼传给信徒并阐明其纪念意义。天主教徒又把圣餐称作“圣体”。在领圣餐的仪式上,主礼人对小块面饼和小杯葡萄酒(代表耶稣的肉和血)进行祝祷,然后分给正式教徒领食。教徒通过这种象征性的领食缅怀耶稣基督及其言行。参加圣餐礼是增进并加强信徒与基督之间和信徒相互间的沟通。各教别在领圣餐的细节上有所不同。东正教的圣餐用的是发面饼,天主教则用无酵饼。大多数新教教派改葡萄酒为葡萄汁。有的教派要求领圣餐的信徒必须受过坚信礼(参见“圣灵降临日”)。天主教的仪式上还要奉行崇拜十字架的礼仪。该礼仪最早出现在耶路撒冷。十字架先被遮盖,随后逐渐显露,然后被安放祭坛前,信徒们要对十字架进行跪拜。司祭脱鞋走近十字架,这个过程中要行三次屈膝礼,然后吻十字架。副主祭等也跟着做。据文献记载,在英格兰曾有过“爬向十字架”的崇拜仪式。 对耶稣受难日这个节日,天主教、东正教以及基督新教圣公、信义会和其他一些派别都有礼拜仪式。在许多地方,不同教派在这一天联合举行礼拜,表示团结合一。除了圣餐礼、晨祷、晚崇拜之外,受难日的游行活动在天主教基督徒聚居的社区也很常见。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城,教士们举着十字架领着信徒们重走当年耶稣受难的“苦路”,每到一处都要诵经祈祷。在意大利西西里,特拉帕尼复活节的游行从耶稣受难日下午就开始了,在哀伤的音乐声中人们抬着木制的耶稣受难像沿着街道缓缓行进,这样的游行要持续24小时。许多地方在这一天还演出受难剧,再现那悲剧性的一幕。教会在这日举行受难日崇拜及拜苦路礼仪,让信徒默想基督为世人所付出的爱。在墨西哥每年都举行大约三百个节日纪念耶稣的死亡,“拜苦路”是其中一个盛会。每逢拜苦路节日,都有大游行队伍,随行演出耶稣受难的情节。拉丁词语“苦路”是指“耶稣前往殉难地点的路线”。论到墨西哥拜苦路习俗的由来,墨西哥城伊斯塔帕拉帕区文化展览馆馆长说:“1833年,伊斯塔帕拉帕区霍乱流行。当地居民为了制止疫病蔓延,就开始了耶稣受难的表演活动。”拜苦路当日,人群纷至沓来为要一睹游行队伍的演出:有扮演犹太领袖的,有扮演百夫长的,有扮演使徒的,也有跟随耶稣的妇女,还有马利亚。一个年轻人扮作耶稣,他早已熟记圣经的经文,能在游行期间照念如仪。所有表演者都穿戴假发、胡子和厚长袍。有些表演者充当“拿撒勒人”,头戴荆棘冠冕,或光着脚,或穿上凉鞋,走在“耶稣”后边,模拟耶稣受难的情景。这些“拿撒勒人”有时多达2500人,他们整日抬着十字架,徐徐步上埃斯特雷亚山(或星山),就是用来代表“钉死耶稣”的地方。街上也布满各色摊子,售卖诸如帽子、饮料、印在面颊和手臂的宗教图案纸、气球,还有孩子喜欢的糖果,林林总总,应有尽有。节日期间,连机动游戏也给装置起来,让人玩个痛快。在克雷塔罗城,参加拜苦路的悔改者系着脚镣,踉踉跄跄地往前走。在塔斯科,参加者把一捆捆共重四五十公斤的荆条放在背上,步行差不多五小时之久。沿路也有人加入游行,一边走,一边鞭笞自己。

相关

  • 二名法二名法(英语:Binomial Nomenclature,Binominal Nomenclature 或 Binary Nomenclature),又称双名法,依照生物学上对生物种类的命名规则,所给定的学名之形式,自林奈《植物种志》(1753
  • 微小纺锤形噬菌体科微小纺锤形噬菌体科(Fuselloviridae)是双链DNA病毒中的一个科,该类病毒外观呈纺锤状,主要感染于古细菌。下有一属:代表种:
  •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英语:Macroeconomics,来自希腊语前缀makro-意为“大”+经济学),是指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
  • 英格兰– 欧洲(绿色及深灰色)– 英国(绿色)英格兰(英语:England),又称作英伦、英国,是英国的一个构成国,位于大不列颠岛的东南方,苏格兰以南,威尔士以东,是英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
  • 蒂姆·伯纳斯-李蒂莫西·约翰·伯纳斯-李爵士,OM KBE FRS FREng FRSA FBCS(英语:Sir Timothy John Berners-Lee,1955年6月8日-),昵称为蒂姆·伯纳斯-李(英语:Tim Berners-Lee),英国计算机科学家。他是
  •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使用数学概念和语言来对一个系统的描述。创建数学模型的过程叫做数学建模。数学模型不只用在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宇宙学)和工程学科(如计算机科学,人工
  • 技能技能(英语:Skill),泛指有别于天赋,必须耗费时间经由学习、训练或工作经验,才能获得的能力。通常也会将技术涵盖在“专业技能”之内。由于技能的获得有其相依性,像是写作源自于写,演
  • 可观察量在物理学里,特别是在量子力学里,处于某种状态的物理系统,它所具有的一些性质,可以经过一序列的物理运作过程而得知。这些可以得知的性质,称为可观察量(observable)。例如,物理运作可
  • 骨盆腔髋(拉丁语:pelvis),又称腰带、骨盆、盘骨,是一个骨骼构造,位于脊椎末端,连接脊柱和股骨,与四足动物的后肢、双足动物的下肢相连。股骨与腰带在臀部连接处形成髋关节,它是球窝关节。健
  • 电影节金砖国家电影节(英语:BRICS Film Festival),是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联合举办的电影节,是金砖国家为促进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作为每年“金砖国家”峰会系列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