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受难日

✍ dations ◷ 2025-04-02 13:14:29 #耶稣受难日
圣周五(英语:Good Friday,Holy Friday,Great Friday,Great and Holy Friday),沉默周五(德语:Stiller Freitag)、耶稣受难节、耶稣受难日、天主教称主受难日,基督教的宗教节日,基督徒用以纪念主耶稣基督在各各他被钉死受难的纪念日。耶稣受难节是一个基督教节日,纪念耶稣被钉十字架和他在各各他去世。在圣周期间,作为复活节星期五之前的星期五的Paschal Triduum的一部分被观察到,并且可能与犹太人遵守逾越节一致。它也被称为圣周五,大周五。为圣周中的星期五,也是逾越三日庆典的一部分,是复活节之前的星期五。有些人将这个节日等同于犹太教的逾越节。它有时也会被称为复活节周五(Easter Friday),但这可能跟另一个节日(复活节之后的周五)混淆。根据福音书记载,耶稣于公元33年犹太历尼散月十四日与门徒设立纪念仪式,后于上午九时左右被钉,于下午三时左右死去。主耶稣基督惟独吩咐门徒要纪念祂的死亡。在西方基督教世界中,许多国家都将此日订为公共节日,其中也包括美国的12个州。根据当前历法推算,耶稣受难是在犹太历尼散月十四日,按照当前的历法推算是儒略历公元33年4月2日星期四─4月3日星期五,格里历33年3月31日星期四─4月1日星期五。这一天是一个满月日。耶稣受难日的宗教礼仪与纪念活动在早期的基督教会,只有纪念耶稣复活的星期日才是举行节庆活动的圣日。到了公元4世纪,复活节之前一周的每一天都被定为圣日,其中包括耶稣受难日。许多基督徒都会觉得“Good Friday”(中文难以直译,故根据发生的事件译为“耶稣受难日”或“受难日”)这个名称不太合适。既然是耶稣钉十字架的日子,理应看作是“Bad Friday”。有人相信“Good”一词从“God”变化而来,本来意思是“God's Friday”(神的星期五)。还有人相信“Good”表示由耶稣殉教带来的拯救对世人是上好的馈赠。然而根据详细考据,Good 一词在古代有“神圣”、“圣洁”的意思,现代已经少用,但据此推知 Good Friday 是代表神圣的周五的意思。“受难日”是纪念耶稣之“死”。这一天信徒们身穿深色服装,参加礼拜仪式时言容肃穆。天主教徒在祷告时还要将蜡烛顺次熄灭,使教堂暗黑。仪式上要诵读《旧约·以赛亚书》里的几节经文。以赛亚是古代的希伯来先知,他似乎是预言了基督受难,天主教会称这段文字为“受苦仆人”经文。圣餐礼,是为纪念耶稣受难日而举行的一种仪式。这个仪式是耶稣在和门徒们共进“最后的晚餐”时创立的,当时他已经知道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马太福音》第26章:“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掰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新约·哥林多前书》也提到使徒保罗将圣餐礼传给信徒并阐明其纪念意义。天主教徒又把圣餐称作“圣体”。在领圣餐的仪式上,主礼人对小块面饼和小杯葡萄酒(代表耶稣的肉和血)进行祝祷,然后分给正式教徒领食。教徒通过这种象征性的领食缅怀耶稣基督及其言行。参加圣餐礼是增进并加强信徒与基督之间和信徒相互间的沟通。各教别在领圣餐的细节上有所不同。东正教的圣餐用的是发面饼,天主教则用无酵饼。大多数新教教派改葡萄酒为葡萄汁。有的教派要求领圣餐的信徒必须受过坚信礼(参见“圣灵降临日”)。天主教的仪式上还要奉行崇拜十字架的礼仪。该礼仪最早出现在耶路撒冷。十字架先被遮盖,随后逐渐显露,然后被安放祭坛前,信徒们要对十字架进行跪拜。司祭脱鞋走近十字架,这个过程中要行三次屈膝礼,然后吻十字架。副主祭等也跟着做。据文献记载,在英格兰曾有过“爬向十字架”的崇拜仪式。 对耶稣受难日这个节日,天主教、东正教以及基督新教圣公、信义会和其他一些派别都有礼拜仪式。在许多地方,不同教派在这一天联合举行礼拜,表示团结合一。除了圣餐礼、晨祷、晚崇拜之外,受难日的游行活动在天主教基督徒聚居的社区也很常见。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城,教士们举着十字架领着信徒们重走当年耶稣受难的“苦路”,每到一处都要诵经祈祷。在意大利西西里,特拉帕尼复活节的游行从耶稣受难日下午就开始了,在哀伤的音乐声中人们抬着木制的耶稣受难像沿着街道缓缓行进,这样的游行要持续24小时。许多地方在这一天还演出受难剧,再现那悲剧性的一幕。教会在这日举行受难日崇拜及拜苦路礼仪,让信徒默想基督为世人所付出的爱。在墨西哥每年都举行大约三百个节日纪念耶稣的死亡,“拜苦路”是其中一个盛会。每逢拜苦路节日,都有大游行队伍,随行演出耶稣受难的情节。拉丁词语“苦路”是指“耶稣前往殉难地点的路线”。论到墨西哥拜苦路习俗的由来,墨西哥城伊斯塔帕拉帕区文化展览馆馆长说:“1833年,伊斯塔帕拉帕区霍乱流行。当地居民为了制止疫病蔓延,就开始了耶稣受难的表演活动。”拜苦路当日,人群纷至沓来为要一睹游行队伍的演出:有扮演犹太领袖的,有扮演百夫长的,有扮演使徒的,也有跟随耶稣的妇女,还有马利亚。一个年轻人扮作耶稣,他早已熟记圣经的经文,能在游行期间照念如仪。所有表演者都穿戴假发、胡子和厚长袍。有些表演者充当“拿撒勒人”,头戴荆棘冠冕,或光着脚,或穿上凉鞋,走在“耶稣”后边,模拟耶稣受难的情景。这些“拿撒勒人”有时多达2500人,他们整日抬着十字架,徐徐步上埃斯特雷亚山(或星山),就是用来代表“钉死耶稣”的地方。街上也布满各色摊子,售卖诸如帽子、饮料、印在面颊和手臂的宗教图案纸、气球,还有孩子喜欢的糖果,林林总总,应有尽有。节日期间,连机动游戏也给装置起来,让人玩个痛快。在克雷塔罗城,参加拜苦路的悔改者系着脚镣,踉踉跄跄地往前走。在塔斯科,参加者把一捆捆共重四五十公斤的荆条放在背上,步行差不多五小时之久。沿路也有人加入游行,一边走,一边鞭笞自己。

相关

  • 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抑菌浓度(英文: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是指经过一夜的培养后,能使细菌的发育受到阻滞并被观察到的抗细菌药的最小浓度。MIC在诊断实验室里是抗细菌药对细菌
  • 印度艾滋病情况根据印度国家艾滋病控制组织(英语:National AIDS Control Organisation)的数据,2013年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在印度的患病率为0.27,估计印度有239万人患有艾滋病,而英国医学期刊在201
  • 印度-伊朗语族印度-伊朗语族(英语:Indo-Iranian languages,或Indo-Iranic languages),又称雅利安语族(英语:Aryan languages)是印欧语系今日仍在使用的语言中最东方的一族,下分为印度-雅利安语支、
  • 浪漫关系浪漫(英语:romance)是一个人因另一人具备情感上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强烈、愉快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伴随着性吸引力。它是爱欲(英语:Eros (concept)),而不是圣爱(英语:Agape)、友爱、亲爱
  • 医学工程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
  • 光疗光照治疗或光线治疗(英语:Light Therapy 或 Phototherapy)指的是日光或是以特定波长的光(例如:激光光)为光源来做治疗,本篇主要介绍以紫外线(UV)为光源的治疗方式。所谓UV是指光波长
  • 肌动蛋白解聚因子肌动蛋白解聚因子(英语:Actin depolymerizing factors)是一个微丝蛋白家族, 用于调节肌动蛋白的装配与解聚。
  • 专性厌氧生物,或称厌气生物,是指一种不需要氧气生长的生物。它们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即专性厌氧生物、兼性厌氧生物及耐氧厌氧生物 。人体内的厌氧生物多存在于消化系统中,有些种类
  • 2000年的人口普查第22次美国人口普查是由美国人口调查局进行的。通过普查,美国截至2000年4月1日共有居民281,421,906人,比1990年人口普查时的248,709,873人增加13.2%。美国的居民人口包括50个
  • 奥列格奥列格(俄语:Олег Вещий;?-912年)古罗斯王公。他是诺夫哥罗德的第二位大公(约879年起);有时他也被看作基辅的第一位大公。奥列格为瓦良格人(维京人的一支)。按照某些学者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