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巧克力效应

✍ dations ◷ 2025-11-09 17:25:23 #波动力学,声学,物理实验

热巧克力效应(英语:Hot chocolate effect)声音在盛有一定液体的杯内传播;液体内有气泡和无气泡时的速度(频率),人耳就能听出不同的效应,称为热巧克力效应。这是一种波动力学效应;由法朗克·克劳福特首次纪载于1982年;他当时在一杯热液体中,倒入可溶巧克力粉;一面搅动而振动杯子发声;他听到,巧克力溶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和没气泡时的声音不同;故把这种效应称为巧克力效应。此后,经继续研究;凡在液体内加入可溶物质,溶解有大量气泡出现,声音在有气泡和无气泡液体内传播速度都不同。用杯内所盛液体中气泡的密度影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不同来解析热巧克力效应:声音在杯内形成驻波;杯底到液面的高度为驻波长的四分之一;波长是一常数;而声波在杯内液体中传播的关系为:波速v=频率·波长声音在液体内传播的速度v=k/p的开方; 这里p是液体的密度;k是液体的可压缩系数(Bulk modulus);水约比空气密800倍;但空气的可压缩系数比水的约大15000倍;当水中充满气泡时,杯中介质整体密度变小,但可压缩系数变大更快;因而大大减小声音在杯内的上升速度。在波长一定情况下,杯内驻波的频率在气泡多时就会减小。由此,可以看出,杯中液体所溶介质,气泡形成的速度和密度都会直接影响驻波的频率。

相关

  • 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英语:Methionine adenosyltransferase)是一种催化甲硫氨酸与ATP合成S-腺苷甲硫氨酸(SAM)的酶。EC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 李静海李静海(1956年10月25日-),中国化学工程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生于山西静乐。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198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化工
  • 埃瓦里斯托·卡瓦略埃瓦里斯托·杜·圣埃斯皮里图·卡瓦略(葡萄牙语:Evaristo do Espírito Santo Carvalho;1941年10月22日-),是一名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治人物,独立民主行动(英语:Independent Democrat
  • 图像分析图像分析(image analysis)和图像处理(image processing)关系密切,两者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但是又有所不同。图像处理侧重于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比如图像对比度的调节、图像编码、去噪
  • 刘六符刘六符(1886年-1911年),原名刘锋,字肩宇。福建省长乐县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刘六符曾入学福建省立法政学堂,后参加福建新军当炮兵。1911年春,刘六符参加黄花岗起义。在冲入总
  • 德国联邦铁路103型电力机车德国联邦铁路103型电力机车(德语:DB-Baureihe 103,前称E03型)是德国联邦铁路用于牵引快速旅客列车的一款重型六轴电力机车。它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德国联邦铁路的旗舰车型,并且是
  • 拉梅纳河坐标:13°45′53″S 42°28′00″E / 13.76472°S 42.46667°E / -13.76472; 42.46667拉梅纳河(马达加斯加语:Ramena),是马达加斯加的河流,位于该国北部,由第亚那区负责管辖,河道全
  • 乙炔银乙炔银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Ag2C2,是一种金属乙炔化合物。该化合物可被视为弱酸(乙炔)的盐。盐的阴离子是两个由三键相连的碳原子。乙炔银可以形成在银或高银合金的表面上,
  • 黄彦鸿黄彦鸿(1866年-1923年),一名宗爵,字芸溆,号金墩,福建省台北府淡水县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光绪戊戌科殿试,登进士二甲85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
  • 威廉·克罗奇威廉·克罗奇(英语:William Crotch,1775年7月5日-1847年12月29日),英国作曲家和风琴家。威廉·克罗奇出生于诺福克郡的诺里奇,是一位木匠大师。同莫扎特一样,他所表现出的音乐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