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夜光藻属
✍ dations ◷ 2025-04-04 18:13:24 #夜光藻属
夜光藻(学名:Noctiluca scintillans),属于甲藻门单细胞生物(英语:dinoflagellate),俗称海耀,又称夜光虫,在马来西亚和台湾也被称作蓝眼泪,为一种在海中生存的非寄生甲藻,能作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这种藻类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其体内数以千计的球状胞器中,具有萤光素-萤光素酶,这些胞器就像微型的电源供应器,让夜光藻在感受到周遭环境的变化时发出萤光。要看到夜光藻的形态也需在显微镜下放大100倍才能看见的。夜光藻为异养有机体,它能够吞噬,会以浮游生物、硅藻、甲藻、细菌,甚至鱼卵为食,有文献指出,硅藻为夜光藻最爱的食物;它也能以光合作用生存。
夜光藻进食是用其触角来把食物方放进口里吃掉。而它的触角只有一个。夜光藻在世界各地的分布范围相当广泛,通常在沿海地区、河口或是大陆棚浅水区即可看到此藻类的踪影,因为这些地区通常有丰富的浮游生物,让夜光藻有充足的食物来源。甲藻类生物以吃浮游生物维生。有时一些游泳者在海中会看到夜光藻发出的光芒,因随着海浪浮动,因此又被称为“海上幽灵”或“海上鬼火”。甲藻类所形成的不只是赤潮,形成的颜色取决于的藻类液泡,例如一旦绿藻类大量聚集,即会形成“绿潮”。甲藻类本身并无毒性,但其吞食浮游生物之后,体内会留下大量的氨,这些氨会被藻类排泄出来至附近水域,有些特殊甲藻类则能将之转化为神经毒素(例如亚历山大藻),造成该水域中的生物死亡。夜光藻的生物发光现象又被称为“蓝眼泪”,在世界各地皆有类似现象,在台湾的垦丁、花东海岸和外岛即时有所见,2012年4月在台湾马祖地区即出现大量“蓝眼泪”现象。据报导,知名导演李安当初拍《少年Pi的奇幻漂流》时,本欲将此景加入片中,因数量不够多而作罢。同样的现象在美国加州的West Linda Mar海湾和澳洲维多利亚州的吉普斯兰湖皆有发现。
相关
- 拉丁语拉ä¸è¯ï¼ˆæ‹‰ä¸è¯ï¼šlingua latÄ«na,IPA:),是å°æ¬§è¯ç³»çš„æ„大利è¯æ—è¯è¨€
- 巴甫洛夫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俄语: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俄罗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他因对狗研究而首先对古典制约作出描
- 共振共振点(声学称为共鸣)是指当一种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底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此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在共振频率下,很小的周期驱动力便可产生巨大的振动,因
- 卡尔卡尔(Carl或Karl)可以指:
- 2015年台南市登革热疫情2015年台南市登革热疫情为2015年于台湾台南市所爆发的登革热疫情,最初出现在北区六甲里,而后扩散到全市。台南市确诊病例超过2万人,主要为第二型病毒,连同高雄以第一型病毒为主
- 石广玉石广玉(1942年10月-),中国大气物理学家。出生于山东淄博。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1982年于日本东北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
- 德川幕府江户幕府(日语:江戸幕府/えどばくふ Edo Bakufu */?),又称德川幕府(日语:徳川幕府/とくがわばくふ Tokugawa Bakufu */?),是日本历史上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幕府政权,由德川氏开设
- 乙酸乙酯乙酸乙酯是乙酸中的羟基被乙氧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H3。乙酸乙酯是无色易燃易挥发的液体;有特殊香味;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乙酸乙酯可由乙酸、乙酸酐
- 菠萝菠萝(马新称黄梨,港澳称菠萝,台湾称凤梨)(学名:Ananas comosus)是原产于南美洲巴西、巴拉圭的亚马逊河流域一带的热带水果,现在已于热带地区广泛种植。因多汁酸甜受到喜爱,有解暑之效
- 腰围身高比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简称WHtR)是指将一个人的腰围及身高用同单位表示时,两者的比值。腰围身高比可以衡量其体脂肪的分布情形,腰围身高比较高的人,其肚腩赘肉较多,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