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平 (会督)

✍ dations ◷ 2025-11-15 04:53:16 #1878年出生,1964年逝世,雪城大学校友,中国教师,中国牧师,中国循道宗,北京人,王姓

王治平博士(1878年7月6日-1964年2月22日),字化清,祖籍中国浙江绍兴,1878年出生于北京,1930年春选为卫理公会首位华人会督,1964年病逝。

王治平家族在祖父时由绍兴迁居到北京,从此家族中这一支定居北京。其祖父有四子,其父排行第四,出生于北京并在该地久居。王治平的祖父和父亲先后在清政府任小官吏;他的母亲顾氏祖籍也是绍兴。弟弟王治和(字赞清)小王治平四岁。王氏兄弟幼年丧父,稍长入旧式私塾就读,后经国文教师陆氏介绍到卫理公会汇文大学就读;不久,两人和母亲先后成为基督徒。

1899年,王治平从汇文大学毕业, 次年与郝锦英结婚。郝氏家居北京市昌平区多年,是北京慕贞女校应届毕业生。

1901年秋,王治平开始在河北省抚宁县(邻近山海关)担任1年的美以美会教堂牧师。之后,山海关(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西街教会小学于1902年筹建,1903年开课。王治平任校长,兼任数学、英语、圣经等课教师。

1908年秋至1914年夏,王治平任北京汇文大学历史教师。1914年秋至1917年夏间赴美国纽约州雪城大学从事研究,获哲学博士学位,兼中国近代史教授。1927年以后,亦曾担任过汇文中学的董事。

1919年秋至1926年秋,担任天津基督教青年会(Y.M.C.A.)总干事。 1926年秋至1930年春,担任北京亚斯理堂(Asbury Church)主任牧师。1930年春,在南京当选为卫理公会首位华人会督。

晚年时期,由于会督工作遍及中国各地,年逾半百的王治平经常旅行,十分劳累,未到六十岁即退休,久居京、津两地。

王治平于1964年2月病逝;夫人郝锦英则于1969年5月病逝。

所有资料来自王治平先生后人,由长孙王正华提供及撰写。

相关

  • 海葵毒素岩沙海葵毒素(英语:Palytoxin,又称沙群海葵毒素,或简称为海葵毒素)含有129个碳原子,64个手性中心。白色粉末,无固定熔点,加热至300℃炭化。是一类从沙群海葵科岩沙海葵中提取的水溶
  • 北狄是中国春秋时期,周朝诸侯国对居于漠以南的北方人群称呼,传说北狄是源出黄帝的孙子始均,实际上是晚商时从华夏分裂出来的部族。与东夷、西戎及南蛮,合称四夷。春秋时,北狄分为
  • 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有人认为剪纸的前身可追溯到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早期的剪纸多见于丧葬、祭祀等仪式中,大约跟道家的灵媒神务
  • 阴蒂异常勃起持续性性兴奋症候群(英语:Persistent genital arousal disorder,缩写:PGAD、阴蒂异常勃起),患者会在没有任何外来性刺激或者存有性需要的情况下,持续而不由自主地感到生殖器官处于
  • 关原之战关原之战(日语:関ヶ原の戦い、大日本帝国陆军参谋部出版书籍使用關原之役)是日本广义的战国时代末期或安土桃山时代发生于美浓国关原地区的一场战役,交战双方为德川家康带领的东
  • 变焦镜头变焦镜头(英语:zoom lens)指可以改变焦距的镜头,光圈有些会随变焦增加而缩小这些镜头被称为“变光圈镜头”,这些镜头称为“恒定光圈镜头”。因其快速拉近或拉远,能立即改变构图,以
  • 茶平战役大韩民国国军越南人民军美国等国正式介入之后美国撤出至南越灭亡茶平战斗(英语:Battle of Trà Bình;朝鲜语:짜빈동 전투/짜빈동戰鬪),在越南称作“光盛战役”(越南语:Trận Quang T
  • 彝语西部方言彝语西部方言,又称腊罗语,是彝语的一种方言。腊罗人大约有50万,主要分布在大理州南部、保山市北部、普洱市北部和临沧市北部。由于临沧市北部的彝族已经改说汉语,说腊罗语的人可
  • 心痛《心痛》(德语:Herzeleid)是NDH乐队Rammstein的首张专辑,于1995年9月29日发售,该专辑封面是乐队成员们裸露着上半身。其中"Heirate Mich"和"Rammstein"这两首歌出现在大卫·林奇
  • 立领立领,又称中山领、中华立领,英语称作“官僚领”(Mandarin collar),是衬衫或夹克上的一种展开式衣领样式。这种风格来源于清朝的官僚,他们把它作为制服的一部分。沿着衣领的长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