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民

✍ dations ◷ 2025-02-23 16:57:59 #王晓民
王晓民(1946年5月13日-2010年3月)是二战后台湾第一个受社会广泛注目的植物人。1963年,王晓民在台湾省立台北第二女中担任管乐队指挥,于同年9月17日时骑脚踏车经过今台北市八德路敦化南路口附近,因计程车追撞而成为植物人,直到逝世都未清醒。出身军眷家族,父亲为空军上校王云雷。家族除父母外,尚有三个妹妹。1963年9月17日,王晓民偕另一位男同学骑脚踏车沿今八德路欲前往松山,经过今敦化南路口附近,因计程车司机车速过快,未保持安全距离,且无减速或转向状况下直接撞击,王晓民被撞至空中后摔落,头部撞碎计程车挡风玻璃,挡风玻璃及仪表版全毁。王晓民头部严重受伤,前额底骨折断,脑干部和左侧眼神经受损,成为植物人,肇事驾驶后因过失重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七月。由于王晓民是明星学校的高材生,而且只有十七岁,此事件引起台湾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因为当时台湾社会鲜少植物人病例,当年媒体甚至以“活尸”、“活死人”来形容。王晓民父亲王云雷与母亲赵锡念坚持不放弃王晓民,王家值钱的财物因医疗费用而典尽当光,两个妹妹也因无钱读书而辍学,在家帮忙父母照顾昏迷的姐姐。1967年,在各界善心人士捐款与美军协防台湾司令部、美国第十三航空队的协助下,王家终于有机会赴美求医,不过根据美国纽约圣文生天主教医疗中心(Saint Vincent's Catholic Medical Center)的检查结果,发现王晓民的大脑受损得非常厉害,任何大脑手术,都将无济于事,注定了王晓民植物人的命运。王晓民父母后半生全力担起了照顾王晓民的责任,对爱女照顾得无微不至,除了与看护轮班为其抽痰、按摩,还定期带她出去晒太阳,有时王晓民晚上气喘、盗汗,王晓民的父母因彻夜照顾,体力负担极大,甚至有26小时未曾阖眼的情况。父母两人经常因此累倒。卧床数十年间,王晓民曾多次因突发状况,紧急送到高雄长庚与荣总治疗,医护人员都为王晓民长期卧床却不长褥疮、皮肤细嫩感到讶异。赵锡念于1996年因为胃癌去世,1999年,父亲王云雷也因癌症过世,王晓民改由妹妹们委托专业机构看护。2011年1月4日台湾媒体报导王晓民已经于2010年3月逝世。王晓民家属因为行事低调,直到高雄县市合并整理相关资料时,发现其身心障碍手册已在2010年3月注销,外界才知道王晓民已去世。长期卧床的王晓民,虽有父母无比执著、无比忍耐的照顾,身体却还是开始陆续出现各种疾病。1983年,当时呈现植物人状态已二十年之久的王晓民,肺部萎缩,呼吸困难,肺部萎缩后,频频抽痰,气管已红肿,必须抬高右臂,却又因此造成右臂骨折。赵锡念担心自己死后王晓民无人照护,因此向立法院请愿,要求速订安乐死法律,使她的女儿王晓民能解脱残酷的病痛折磨。此事在立法院引发激烈辩论。由于多数委员反对,且学者对于日后可能的安乐死滥用存有疑虑,因此未获结论。

相关

  • 微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英语:Micronutrients),亦称为微营养素,是指一类生物体需求相对较少,但对生物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学功能有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对人来说主要包含维生素和微量矿物质两大类,其
  • 吞噬体吞噬体也称为吞噬小体,是一种在胞吞作用中在被吞噬物质周围形成的囊泡,这种囊泡由细胞膜向细胞内凹陷产生。吞噬体是一种在免疫过程中常见的细胞结构,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可在
  • Taenia solium猪带绦虫(学名:Taenia solium;pork tapeworm),也称有钩绦虫或链状带绦虫,体长2-3米,宽7-8毫米,共有800-900个节片,后端成熟节片长约10毫米。
  • 矶崎新矶崎新(日语:磯崎 新/いそざき あらた Isozaki Arata,1931年7月23日-),日本建筑师,大分县大分市出身,东京大学毕业。2019年获得普利兹克奖。五十岚太郎在《未建成/反建成》提到:“矶
  • 王 迅王迅(1934年4月23日-),籍贯江苏无锡,出生于上海,表面物理、半导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计算机科学家王选之兄。王迅出生于无锡望族,曾祖父王縡为清同治年间进士。父亲王守
  • 疏水相互作用疏水效应(英语:Hydrophobic effect)又称疏水性效应,属于非极性分子的一种性质,会使这些分子在水溶液中具有自我聚集(self-associate)的特性。例如油在水中会呈现与水分离的现象。此
  • 台湾市区改正台湾日治时期城市规划,是指日治时期在台湾各地实施的城市规划,总计有72处(清水、梧栖、沙鹿合并为新高港),总面积约52,500公顷,总计划人口约326万人。台湾第一个公告的城市规划,是
  • 螳螂螳螂(Mantis)一词泛称螳螂目(Mantodea)下的昆虫,目前共计超过2400种(英语:List of mantis genera and species),分布于15科、约430属当中,其中种类数量最多的科为螳螂科(英语:Mantidae)。
  • 大耳狐大耳狐,学名Otocyon megalotis,又称蝠耳狐、好望狐。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犬科动物,因其耳朵巨大而得名。大耳狐体毛为黄褐色,耳、腿和脸的一部分为黑色。体长为55厘米,体重3-4.5
  • 信号级联信号转导(英语:Signal transduction;也译作讯息传导)是化学或物理信号作为一系列分子事件通过细胞传递的过程,最常见的是蛋白激酶催化的蛋白质磷酸化,最终导致细胞反应。负责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