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刷

✍ dations ◷ 2025-04-25 01:29:51 #牙刷
牙刷是用于刷牙的一种刷子。它的结构,是将嵌满一束束高密度刷毛的刷头安装在握把上,促进清洁口腔中难以触及的区域。一般刷牙时都会在牙刷上加上牙膏以提高刷牙的功效。市面上的牙刷有各式各样的尺寸、形式、和刷毛材质可供选择。大部分的牙医师都推荐软刷毛的牙刷,因为过硬的刷毛可能会破坏牙釉质并且刺激牙龈。电动牙刷可减少用户刷牙时手部的反复运动,最新型的牙刷是超声波牙刷,但目前没有可靠证据证明电动牙刷的清洁效果优于传统牙刷。世界不少古老文明皆曾有以嫩枝或小木片揉刷牙齿的做法,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以小苏打或白垩揉齿。约在公元前1600年,印度与非洲就已出现用棕毛的牙刷。中国唐代人们将杨柳枝头咬扁,蘸药水揩齿。牙刷最早则出现于北宋中叶,用竹木做柄,一头植上马尾,沾上青盐和药材制成的牙粉。据美国牙医学会的资料表示,中国皇帝明孝宗于1498年也有把短硬的猪猔毛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成为牙刷。西方传统清洁牙齿的方法是用一块碎布揉刷牙齿,此方法至少于古罗马时代已经存在。牙刷至17世纪方出现,至19世纪才广泛流行。1938年杜邦化工推出以合成纤维(多数是尼龙)代替动物猔毛的牙刷,第一支以尼龙纱线作刷毛的牙刷于该年2月24日上市。第一支电动牙刷名为“the Broxodent”,由(Philippe-G. WOOG, Ph. D.Toulouse University) 于1954年开发,由施贵宝制药(Squibb Pharmaceutical)于1959年美国牙医学会百周年纪念时推出。2003年1月,根据勒梅尔森—麻省理工发明指数(Lemelson-MIT Invention Index),牙刷获选为“美国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发明”第一位,击败了汽车、个人电脑、手提电话和微波炉。电动牙刷产生自动而快速的刷毛振动。而超声波牙刷的超声波波动则是由压电晶体产生。电动牙刷可根据其振动的速度分类为一般的电动牙刷、声波牙刷或着超声波牙刷。如果牙刷的振动速度快得足以产生在可听音频范围内的嗡嗡声(20Hz 至 20,000Hz),就可归类为声波牙刷。任何振动速度超过这个范围的电动牙刷则可归类为超声波牙刷。某些超声波牙刷(例如Megasonex和Ultreo超声波牙刷)同时具有音波和超声波的波动。牙刷的驱动电机提供动力,使牙刷产生音速或慢于音速的振动。而超声波牙刷的超声波波动则是由压电晶体产生。牙间刷是一种前端细小,刷毛可360度旋转的牙刷;用来清洁齿缝、牙齿及牙龈之间或着牙套和牙齿之间的污垢(食物残渣或牙菌斑)。咀嚼式牙刷是一种无握把、一次性使用的迷你牙刷。这种采用模具制成的塑料牙刷的使用方式是在口腔中将其咀嚼以达到洁牙的效果。为降低丢弃手动牙刷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有些牙刷采用生物降解物质作为其原料或着使用可替换的刷头。不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可能会对牙齿造成损害。在刷牙时应避免施加太多压力或着刷洗力道过猛(尤其在牙龈边缘),也应避免使用侵蚀力强的牙膏,在食用或饮用含酸性物质的食物和饮料后应至少等30分钟后再刷牙。刷毛较硬的牙刷可以更快速的清除牙菌斑,但可能会伤害牙齿和牙龈。若要在洁牙效率和保护牙齿及牙龈两者之间取得最佳平衡,建议使用软硬适中或着软刷毛的牙刷,并加长刷牙的时间。一项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发现,由10个全国牙医学会、牙膏和牙刷公司、以及牙科医学课本针对刷牙所提供的建议缺乏一致性。

相关

  • 外科医师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外科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科目,主要研究
  • 纤维母细胞纤维母细胞(fibroblast)是一种合成胞外基质和胶原蛋白的细胞,为生物结缔组织的基本构造,提供框架结构(基质)。并在动物伤口愈合上扮演重要角色。在胚胎发育中,成纤维细胞和其他的结
  • 烟酸维生素 B3,维生素 PP烟酸(英语:niacin、nicotinic acid,也称维他命B3、维他命PP、吡啶-3羧酸),分子式:C6H5NO2,耐热,能升华。首次描述于Hugo Weidel于1873年对尼古丁的研究。它是人体
  • 超氧化物超氧化物(英语:Superoxide)是含有超氧离子(超氧根离子,O2−)的一类化合物,是氧气分子的单电子还原产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超氧离子是一个自由基,一个氧原子带有一个未成对电子,与氧
  • EPO1BUY, 1CN4, 1EER· hormone activity · protein binding· 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 from RNA polymerase II promoter · signal transduction · embryo implant
  • 雪兰莪州坐标:3°20′N 101°30′E / 3.333°N 101.500°E / 3.333; 101.500雪兰莪(马来语:Selangor,英语音标:/səˈlæŋə/; 马来语: ;简称雪州),马来西亚十三州之一,位于马来半岛西海岸
  • 休伊·皮尔斯·朗休伊·皮尔斯·朗(英语:Huey Pierce Long Jr.,又译作休伊·龙、休伊·朗格,1893年8月30日-1935年9月10日),美国民主党籍政治人物,前任路易斯安那州州长及联邦参议员。出生于路易斯安
  • 托马斯·阿奎那圣托玛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约1225年-1274年3月7日;世俗界常译为托马斯·阿奎那或汤玛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经院派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
  • 双眼眼(亦称眼睛、目、目睭)是视觉的器官,可以感知光线,转换为神经中电化学的脉冲。比较复杂的眼睛是一个光学系统,可以收集周遭环境的光线,借由虹膜调整进入眼睛的强度,利用可调整的晶
  • 鼩鼱鼩鼱科(qú jīng)(学名:Soricidae),又称尖鼠科,是真盲缺目的一科。其下有鼩鼱亚科。基本上所有鼩鼱都被归进此科。鼩鼱是一种体型细小、外貌有点像一种长鼻鼠的哺乳纲动物──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