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大前站

✍ dations ◷ 2025-09-10 12:34:41 #世田谷区铁路车站,日本铁路车站 Me,京王线车站,井之头线车站,1913年启用的铁路车站,以学校命名的日本铁路车站,明治大学

明大前站(日语:明大前駅めいだいまええき  */?)是位于日本东京都世田谷区松原二丁目,属于京王电铁的铁路车站。

此站是京王线与井之头线的交差站。京王线的车站编号是KO06、井之头线是IN08。

本站是京王线、井之头线的主要车站,全列车停车。京王线与井之头线在本站立体交汇。

2007年5月24日,车站大楼frente明大前(日语:京王クラウン街)开幕。在此之前的3月31日,井之头线下行月台出站专用剪票口frente口启用。frente明大前有部分店铺在井之头线下行月台。工程开始前,月台旁有个称作“无事湖”的水池。

明大前站(松原站)原本是东京山手急行电铁的第二山手线构想中,预定与山手急行交差的车站。也因如此,于车站吉祥寺端,横跨玉川上水的水道桥预留了双复线铁路(帝都电铁的井之头线、山手急行等4线)架设空间。这是终未实现的山手急行唯一遗留下的痕迹。另外月台涩谷端原本预留与京王线做4线立体交汇的空间,最后被挪用为电梯设置空间。

在1935年,随着明治大学预科(当时)迁移至车站附近,车站也改名为“明大前”(明治大学前)。站名由来的明治大学和泉校舍立于甲州街道北侧,人文、社会科学系学部的1、2年级生在此校区就读。

此外,开业当时“火药库前”令人感到沉重的站名,其典故来自甲州街道(国道20号)沿路一代曾经是江户时代德川幕府的烟硝藏(铁炮、火药的储藏设施)。当时周边地区为了预防野火、火灾发生而禁止狩猎。到了明治时代,火药库被陆军接管后并未被经常使用。其后关东大地震之际,受灾的筑地本愿寺墓地迁移至当地,现在成为了筑地本愿寺和田堀庙所。

车站建筑构造为地下1层、地上2层。车站出入闸口位于地面1楼,2楼为京王线月台,地下1楼则为井之头线月台。两条线路皆为相对式月台2面2线的配置。

早晚的通勤高峰时段时,车站内的通道及井之头线部分的上行线月台的幅面狭窄,加上乘车人潮密集之故,转车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此外,京王线、井之头线的上行电车乘客多且人潮不断,故使用了团子式运行(将列车进站时间间隔缩短至犹如日式丸子串一般紧密。进站列车提早至站外等候,当前一辆班列车离站后迅速补上用以消化人潮的机制)。

井之头线下行线月台 - 闸口内中央通道,以及井之头线上行线月台 - 京王线上行线月台之间设有电扶梯。而电扶梯设有井之头线下行线月台 - 闸口内中央通道、京王线下行线月台 - 闸口内中央通道、井之头线上行线月台 - 闸口内中央通道 - 京王线上行线月台等三座。

洗手间设置于车站1楼闸口内,同时基于通用设计的概念也设有无障碍洗手间。

2007年3月31日于井之头线下行线月台中央开设新的出站专用闸口frente口(フレンテ口)。与同年开幕的京王集团所属商业设施“Frente明大前”连接,此大楼的一楼平面覆盖至井之头线下行线月台,并且有部分店铺开设在此月台内。

因京王线于明大前站 - 新宿之间分歧为新宿站、京王新线新宿站的关系,当站2号线月台的列车进站广播时,亦会同时强调列车的行进方向为“新宿行”及“京王线新宿行”,避免乘客误乘的状况。同样的措施也使用于笹冢站。

京王线与井之头线于早上的通勤高峰时段时,仅单向的列车就能运行至1小时30班。由于一座月台只有一股铁道之故,无法使用樱上水站的交叉运行措施,故列车离站之后下一班的列车会马上接着进站(特别是在往八王子方向的轨道为直线段的关系,甚至可以看到下下一班的列车),列车紧密地持续进出站也造成月台上随时都有列车在站的景象。

于2001年2月,月台的屋顶设置太阳光电系统,产生的电力供给了站内设施的运作。该系统与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共同研究设置,最大发电量为30kW。

京王线目标在2022年度完成高架化计划,完成后将从现在的侧式2面2线扩增为岛式2面4线。

2016年度的1日平均上下车人次为:京王线61,476人、井之头线45,918人,总计107,394人,京王线、井之头线间转乘178,289人。上下车乘客人数及乘车人数推移如下所记。

早期站前广场道路宽幅狭窄,未设置圆环道路。2009年道路拓宽后,为提升交通机能而整建了环形车道。

因为北边有明治大学和泉校舍的关系,周边开设有以学生消费族群为主的吃茶店、文具店、快餐店以及廉价食堂。虽有商店聚集,但是其规模并未足以形成商圈。

站前没有计程车搭乘处,欲搭乘者必需徒歩至甲州街道。

京王线月台(2015年9月)

井之头线月台(2015年9月)

跨越井之头线的导水管(2015年9月)

站名由来的明治大学和泉校舍(2014年10月)

frente明大前(2018年2月)

相关

  • 枝梗鞭菌属枝梗鞭菌属是新美鞭菌门新美鞭菌科真菌的一属,为到目前为止发现最晚的一属,仅包含1种Cyllamyces aberensis。其学名来自威尔士语cylla(内脏)和古希腊语mykēs(真菌),指本属最早发现
  • 裸蛇目无足目(学名:Apoda)是脊索动物门两栖纲的一目,是蚓螈类(Gymnophiona;又称为蚓螈目)现存的演化支(冠群),是两栖动物中看起来最像虫或是蛇的一类。大部分的无足目均栖息于地下,因此无足目
  • 张一鹄张一鹄,字友鸿,江南娄县(今属上海市)人,清朝政治人物。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进士,官至云南府推官。工诗,有《滇黔诗》、《野庐集》。
  • 琼脂平板琼脂平板(英语:Agar Plate)是一种把消毒后的培养基加上繁殖微生物所需材料(通常是洋菜及养分)后制成的有盖培养皿。由于提供了微生物繁殖的有利条件,琼脂平板能够用来种出不同的微
  • 音猬因子3HO5, 3M1N, 3MXW· signal transducer activity · patched binding · calcium ion binding · protein binding · glycosaminoglycan binding · peptidase activi
  • 李·克隆巴赫李·约瑟夫·克隆巴赫(Lee Joseph Cronbach,1916年10月1日-2001年4月22日)是一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心理测验与测量方面有突出贡献。他出生在加州弗雷斯诺的犹太人家庭,5岁时进行
  • 卢忠良卢忠良(1903年-1988年3月28日),原名卢永安,甘肃河州(今临夏)人,中国政治人物、军事将领。早年受到马鸿逵重用,成功围剿进入宁夏的中国工农红军部队,1936年,授少将旅长。抗日战争期间,扩
  • 普拉纳布·慕克吉普拉纳布·慕克吉(英语:Pranab Kumar Mukherjee,1935年12月11日-)是第13任印度总统,于2012年7月25日就任,成为首位孟加拉人印度总统。他在政坛已经活跃了超过40年,曾任国防部长、外
  • 阮德全阮德全(越南语:Nguyễn Đức Toàn,1929年10月3日-2016年7月10日)是一名越南军乐(英语:Martial music)家、指挥和作曲家。
  • 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是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所设立的奖项,为中国企业管理领域的最高荣誉。首次颁奖于2005年,每年颁发给2到3位在管理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企业管理人。奖金为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