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色

✍ dations ◷ 2025-11-09 10:47:20 #粉红色
粉红色(英语:Pink)是一种由红色和白色混合而成的颜色,通常也被描述成为淡红色。但是更准确的应该是不饱和的亮红色。在欧洲和美国,粉红色通常与女生联系在一起,而蓝色会与男生联系在一起。颜色第一次用作社会性别的标记是在一战的时候;粉红色第一次用来确定为女性的标致,是在1940年代。20世纪时,在欧洲各个国家的习惯里,一些国家用颜色来表示孩子的秉性,另一些国家用粉红色有时表示男孩,有时表示女孩。在20世纪的美洲,这种粉色与男孩之间对立的联系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刊载于商业性出版物 Earnshaw's Infants' Department 1918年6月号的一篇文章提到: .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n-top:0;overflow:hidden}.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line-height:1em;text-align:left;padding-left:2em;margin-top:0}.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 cite{font-size:small}普遍接受的规则是粉红色属于男孩,蓝色属于女孩。原因在于粉红色是更果断而强大的颜色,更加适合男孩;而蓝色则更加精致和讲究,配女孩更可爱。造成粉色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女孩,而蓝色被用于男孩的原因之一,是新化学染料的发明,促使儿童服装可以被批量生产并且可热水洗涤而不退色。在此之前,大部分小孩子的衣服,不管男女都是白色的,以便经常清洗。另一个原因,是蓝白水手服在年轻男孩子中的流行,这一潮流始于19世纪晚期。蓝色也是校服的常用颜色,男女生都适用。到1950年代,粉红色开始大量的跟女性特质联系在了一起,但是这种观念在那时并不像之后那样被认可和接受。两位当代生物学的神经学家展开了一项对跨文化色彩偏好的实验,实验发现男性和女性对于色彩有着非常不同的喜好。实验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实验中两组都表现出了对蓝色优于其它颜色的喜爱,但女性组对光谱上的红紫色系更为偏爱,而男性组则更喜欢黄绿色系。这个实验选择了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了两组对象对蓝色的喜爱,但对象对于粉红色的反应从未被研究过,尽管如此,大众刊物仍引用这个实验来证实女孩天生就对粉红色有偏爱。这种误导反复出现在市场调研中,加深了美国文化中女孩和粉色的联系,虽然这种联系是建立在不存在的先天特征上。为女孩设计的玩具经常在包装和玩具本身显著地显示出粉红色。Lionel火车模型(Lionel Trains)在1957年的玩具目录里,提供了为女孩设计的粉色货运列车的模型。蒸汽火车头和煤水车是粉红色的,并且运货车厢是由各种各样柔和的颜色组成的。守车是浅蓝色的。这是一个失败的营销,因为任何一个想要铁道模型的女孩都希望得到颜色符合实际的火车。而且,在1950年代的男孩们不想被别人看到玩粉红色的玩具火车。然而,如今这种模型却是非常有价值的收藏品。

相关

  • 火灾暴风火灾暴风(英语:Firestorm),又称火风暴或火灾风暴,是大范围火灾本身所创造和维持的风力系统,是严重野火或山火中的一种自然现象。也会用来描述一般的巨型火灾 ,火灾风暴的确定特征必
  • 黄胆汁体液学说(英语:Humorism,Humoralism或Humorae theory),起源于古希腊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由四种体液构成-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对应到四种元素、四种气质,四种体液
  • 维生素B12维生素B12(Vitamin B12)为B族维生素之一,是一类含钴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是以钴离子为中心的咕啉环和5,6-二甲基苯并咪唑为碱基组成的核苷酸。化学式为C63H88O14N14PCo,分
  • 元音大推移元音大推移(英语:Great Vowel Shift)是英语发展史上的一次主要的语音转变,开始于14世纪,大体完成于15世纪中期,由大都会和港口城市向乡村的扩散一直持续到16世纪。转变主要体现在
  • 把字句把字句,是汉语中的一种主动式动词谓语句。这种句式又称为处置式,因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宾语作出了“处置”,例如使其位置或状态改变。基本的结构为:主语+“把/将”+宾语+动作。汉
  • 丙二酰辅酶A脱羧酶丙二酰辅酶A脱羧酶(英语:Malonyl-CoA decarboxylase,又称为丙二酸单酰辅酶A脱羧酶)是一个与丙二酰辅酶A脱羧酶缺乏症相关的酶。这种酶催化丙二酰辅酶A转变为乙酰辅酶A与二氧化碳
  • 肥皂,又名香皂、雪文(台湾话)、茶箍(台湾话)(但根据中华民国教育部的台湾闽南语常用辞典中指出,茶箍是用压榨茶油时所剩下来的渣滓,再把它压制成坚硬的饼形,可当肥皂用,但与肥皂其实不
  • 百战奇略《百战奇略》,又称《百战奇法》,是明朝刘基所著的一本军事著作,内容主要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百战奇谋成书时间,大约是刘基弃官隐居青田的时候。整本书的内容,是集刘基
  • 摩洛民族解放阵线摩洛民族解放阵线(英语: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縮寫为MNLF)是位在菲律宾南部的伊斯兰教政治组织,过去是以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为宗旨的武装组织。1969年,由菲律宾大学
  • 寻根文学寻根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流派,1980年代兴起。倡导者是韩少功、阿城、郑义等青年作家。开端是韩少功在1985年第四期《长春》上短文《文学的“根”》的发表,但“寻根”作品至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