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那教

✍ dations ◷ 2025-11-24 22:35:42 #耆那教
耆那教(梵语:जैनधर्म Jainadharma;泰米尔语:சமணம் Samaṇam;英语:Jainism),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古老宗教之一,有其独立的信仰和哲学。创始人为伐达摩那(又称摩诃毘罗,意为大雄,前599年—前527年),是沙门思潮中“六师外道”之一的尼乾陀若提子,他比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早出生,耆那教的中心教义主要由他建立。耆那教教义对现代印度的影响,大于同样起源自印度的佛教,甘地就受到耆那教的许多影响。目前耆那教有四五百万信徒,大部分生活在印度。佛经中,称呼这个教派为尼干或尼犍,是离开束缚之意。将这个教派的信徒称为尼干子,又称他们为裸形外道、裸体外道。耆那教早期的历史并不清楚,创始人伐达摩那自称自己是第24代蒂尔丹嘉拉(Tīrthaṅkara),即祖师。他之上还有代代相传的23代祖。伐达摩那被称为大雄尊者(Mahavira,音译摩诃毘罗,即伟大的英雄),是为第24代祖师,也是最后一位祖师。据耆那哲学所述,所有的祖师都是人类。但是,他们已经通过禅定和自我实现达到了完美或觉悟的状态——他们就是耆那(jina)即胜者。耆那教对教主的尊称其实为“佛陀”Budha,佛教称呼释迦牟尼为佛陀,实质上是沿用了耆那教的称呼。佛教还未出现在印度前,耆那教已经先存在了。伐达摩那诞生于2,593年前的Chaitra(英语:Chaitra)月上弦月第13天(前599年3月19日)。出生地在印度比哈尔邦。他的生日以后被作为了大雄节(英语:Mahavir Jayanti),相传他在三十岁出家修行,四十二岁成道开始传道,他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和平主义,反暴力,还有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邪淫及不执着(不贪着,通常专对钱财,故也称不蓄财或不贪财)的五条清规。七十二岁时去世。伐达摩那生前弟子多人,贤者十一人,不少门徒因修道严苦,断食而死,只有印德拉菩提(Indrabhūti)与苏达摩(Sudharma)继续传道。耆那教初时,羯陵伽国的加拉卫罗王(Kharavela)是耆那教的护法名王(类似佛教的阿育王),后来一度衰落,八世纪时复兴(婆罗门教亦于此时复兴,演化为今日的印度教),后因回教徒统治又再度衰落。踏入近代后,耆那教有了新的发展,虽然人数不多,但逐渐为世界所认识,印度人自己亦重新审视这个古老的宗教。耆那教中不存在婆罗门教三相神,即创造神,保护神和破坏神三位一体的概念。另外,神为了降魔而化身成人的想法在耆那教中也不被接受,伐达摩那认为世界是由极微构成,不由神造。伐达摩那认为:“无始以来,所有的生物(灵魂)都是在业的束缚中,而业是善或恶行为的积聚。在业的影响下,灵魂习惯于在物质财富中寻找快乐,从而就有暴力的想法、行为、愤怒、怨恨、贪婪及诸如此类的罪恶在心中扎根。这些结果也导致业的进一步积聚。”并教导:“正知(samyak-jnana)、正见(samyak-darshana)和正行(samyak-charitra)是自我解脱的真实之路。”正行由五誓言构成:耆那教徒以五誓言作为生活的核心。但如果不明智于非绝对论(Anekantavada(英语:Anekantavada))和相对论(Syadvada(英语:Syadvada))哲学,这些誓言律就不可能被充分且完整的实行。出家人严格地、完全地遵守这些誓言;另一方面,在家者也可只遵守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适应的部分誓言。关于精神进阶的问题,如同伐达摩那所预言的那样,男女在条件上是平等的。放弃和解脱的魅力也同样吸引着女性为之奋斗。很多女性遵循伐达摩那指示的道路,为寻找最终的幸福放下了和世间的关系。这样,如果她们以正见理解,并忠实地遵循耆那教的原则,就将为他们在此世的生命带来满足和内在的幸福,死后灵魂将再生到具有更高精神水平的世界,获得完全的觉悟,达到最后永恒的至福,结束所有的生死循环。被伐达摩那吸引的人们包括了各阶层的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有男有女、有贵有贱,伐达摩那将他的信徒归为4类,即男修士(Sadhu),女修士(Sadhvi),男在家众(Shravak)和女在家众(Shravika)。这个顺序就叫做Jain Sangh。

相关

  • 钙调磷酸酶1AUI, 1M63, 1MF8, 2JOG, 2JZI, 2P6B, 2R28, 2W73· 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serine/threon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 calcium ion binding · protein binding ·
  • 孝感市孝感市,古称孝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市境东北接黄冈市,东临武汉市,南抵仙桃市,西南界天门市,西邻荆门市,西北达随州市,北靠河南省信阳市。地处江
  • 军事随着希腊黑暗时代的结束,人口显著增加的同时也恢复了都市文化,以及古希腊城邦的兴起。这些发展迎来了古代时期(公元前800-前480年)。就在这个时候,希腊人也开始组织城邦之间的战争
  • 罂粟罂粟(学名:Papaver somniferum),即鸦片罂粟(英语:Opium poppy),是罂粟科植物,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同时其提取物也是多种镇静剂的来源,如吗啡、蒂巴因、可待因、罂粟碱、那可汀(英语:Nos
  • 埃德温·麦克米伦埃德温·马蒂森·麦克米伦(英语:Edwin Mattison McMillan,1907年9月18日-1991年9月7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雷东多海滩 (加利福尼亚州),美国化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劳伦
  • 5f11 7s22, 8, 18, 32, 29, 8, 2主条目:锿的同位素锿(英语:Einsteinium,台湾称鑀,旧译作䥺)是一种人工合成元素,符号为Es,原子序为99。锿是第7个超铀元素,属于锕系元素。锿是在1952年
  • Csub4/subHsub4/subFe(CO)sub3/sub三羰基环丁二烯合铁,系统命名为三羰基·环丁二烯合铁(0)(化学式:(C4H4)Fe(CO)3)是一种中心铁原子与环丁二烯和羰基形成的有机金属化合物。这种特殊的配合物是有机化学中制备环丁
  • Rhizaria有孔虫界(学名:Rhizaria)为原生生物的一条主线。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主要部分均为变形虫状(amoeboid)并有丝状、网状或小管型支撑的假足。它们部分会制造可能有复杂结构的外壳或
  • 艾尔弗·斯隆基金艾尔弗·斯隆基金(英语: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是一个慈善非牟利组织,于1934年由当时身任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兼董事长的艾尔弗雷德·斯隆于美国创立。这个基金致力于资助各种
  • 克劳德·香农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英语: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年4月30日-2001年2月26日),美国数学家、电子工程师和密码学家,被誉为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是密歇根大学学士,麻省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