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

✍ dations ◷ 2025-04-02 09:34:37 #Ne
1s2 2s2 2p62, 8蒸气压第一:2080.7 kJ·mol−1 第二:3952.3 kJ·mol−1 第三:6122 kJ·mol−1 (主条目:氖的同位素氖(旧译作氝,讹作氞)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Ne,它的原子序数是10。在标准状态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惰性单原子气体,其密度是空气的三分之二。它在1898年被发现为三种空气中就有的稀有惰性气体之一(另外两种是氪和氙),氖是上述三种稀有气体中第二个被发现的,因为它亮红的放射谱线,它马上就被认出是一个新元素。氖这个名字是从希腊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新的。氖是惰性的,且没有任何不带电的氖的化合物曾被发现。目前所知的氖的化合物仅有离子化合物,而它们是被凡得瓦力束缚在一起的。在宇宙的核合成的过程中,大量的氖从恒星的氦核作用中产生。虽然氖在宇宙和太阳系中十分常见(氖在宇宙的含量为第5多,仅低于氢、氦、氧和碳),但其在地球上十分稀少,大约只占总空气体积的18.2ppm(大约与其莫耳分率相同),且在地球表面上含量更少。因为氖为高度挥发的物质且无法合成固态的化合物,所以其在地球及其他类地行星都十分稀少。氖会在新生太阳的温暖下从微行星逸散。虽然和前述原因不同,但氖甚至在木星的外层大气略有些消耗。氖也比空气还要轻,使其甚至能从地球的大气层逸散。氖在低电压的氖灯、高电压放电管和霓虹灯下会发出明显的红橙色光 。氖也应用在等离子管跟冷冻设备中,也有少数的商业用途。它的商业来源主要由液态空气分馏而来。因为空气是唯一的来源,所以氖气较氦气为贵。氖是第二轻的惰性气体,仅次于氦。它在真空放电管里发出橙红色的光。氖也拥有所有元素中最小的液态温度范围:24.55K到27.05K(-248.45 °C到-245.95 °C,或-415.21°F到-410.71 °F)。在单位体积中,它的制冷能力高出液态氦40倍,比液态氢高三倍。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一种较氦廉价的冷却剂。氖是非常典型的气体,非常不容易变成液体或固体,必须要在-248.6°C时才会凝固成固态。氖是一种非常不活泼的元素,几乎不和其他元素相化合,属于惰性气体的一种。氖的汽化膨胀比(液体时体积,和在室温一大气压力下,气体时体积的比)为1:1445,是气体中最高的。在所有惰性气体中,氖的放电在等电压和电流情况下是最强烈的。氖在真空放电管中的颜色为肉眼可见的橙红色,是因许多放射谱线在此范围内所导致。氖亦有一条明亮的绿色谱线,但在一般情况下无法辨识,需以分光器色散后才可看出。日常生活中有两种常见的氖照明应用。氖灯体积普遍较小,大多在100~250伏特的电压下运作。它们被广泛运用在不断电指示灯和电路测试设备,但发光二极管(LED)如今取代了氖灯在上述应用中的地位。这些简单的氖灯装置是等离子显示器及等离子电视的先驱。通常填充氖的霓虹灯在更高的电压下运作(2~15千伏特),而其灯管一般有数米长。灯管经常被塑造成各种形状和文字作为招牌,以及应用在建筑和艺术方面。氖经常被使用在霓虹灯做广告,散发出显眼的亮橙红色光。虽然其它颜色的霓虹灯经常被称为氖灯,但它们使用不同种类的惰性气体或不同颜色的萤光灯。其它应用有:液态和气态氖相对较昂贵,液态氖的价格可超过液态氦的55倍以上。造成氖价格高昂的主因是氖蕴含量的稀少,与氦不同,氖只能从空气中取得。氖的三相点温度(24.5561 K)在国际实用温标中被定义为一固定值。氖在1898年被英国化学家威廉·拉姆齐爵士(1872-1961)和 莫理斯·特拉维斯(1872-1961)在伦敦发现 。拉姆齐爵士冷凝空气形成液体后,逐渐加热液态空气,使组成空气的物质因沸点不同,沸腾时分离。从1898年的五月底开始,拉姆齐爵士进行了六个星期的实验。实验结果得到了已被发现的氮、氧、氩,并将剩余的气体大致按其丰度分离。剩余气体中,第一个被发现的是氪,在氪被分离后,发现一种在辉光放电下会发出明亮红光的气体。此气体在六月被确定它的存在,被命名为氖,为希腊文中类似拉丁语novum(意为“新的”)的字,此命名由拉姆齐儿子建议。当气态氖在激发态时会放出明亮的红橘色光。特拉维斯后来写到:“来自管子中的赤红色火焰是一个令人难以忘记而且不言而喻的一幕。”第二种气体和氖一起在报告中被提到,和氩有大约相同的密度但有不同的光谱,拉姆齐和特拉维斯将它命名为metargon。 但是,随后的光谱分析显示metargon其实是混杂一氧化碳的氩气。最后,在1898的九月,这个研究团队用相同的方法发现了氙。因氖在自然界的含量不高,这点阻碍它在 Moore tubes的应用, Moore tubes为一种使用氮气且在十九世纪早期被商业化的照明。1902之后,乔治·克劳德的公司─法国液空集团生产工业用氖当作他空气液化事业的副产品。在1910的十二月,演示了以密封氖气管为基础的现代霓虹灯。克劳德曾短暂地售出用于室内居家照明的霓虹灯管在1912,克劳德的协会开始销售氖放电管做为一种吸引目光的广告标志,效果比上次成功。氖放电管在1923年被引入美国,由于洛杉矶洛杉矶帕卡德汽车经销商购买了两个大型霓虹灯标志。发光和引人注目的红色使得霓虹灯广告完全不同于竞争对手。霓虹灯的强烈色彩和活力等同于当时的美国社会,暗示著“进步的世纪”,并将城市转变为充满了发光广告和“电子灯板建筑”的令人轰动的新环境。,虽然霓虹灯亮度高,但市场不大,因为屋主多半不喜欢霓虹灯光的颜色。氖在对了解原子本质的基础研究上发挥作用:当J.J.汤木生在研究阴极射线的组成时,将氖离子流打入电场和磁场中,用照相底片观察它的偏转。汤木生观察到有两片分开的光在照相底片上。(如图)汤木生最后做出结论:有些在氖气中的氖原子质量比剩余者高。虽然汤木生当时不太了解这个现象,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发现稳定原子的同位素。汤木生的装置则是我们现代质谱仪的简略版。在标准状态下氖是单原子的气体。在地球大气层中氖非常稀少,只占其65,000分之一。工业使用液化空气冷却分离的方法来生产氖。氖的稳定同位素可在某些星球中产生。Ne-20可由碳的核聚变反应或恒星核合成中的碳聚变反应产生。此反应需在1亿克氏温度以上的环境下进行,因此只有质量超过太阳三倍以上之星球的核心符合条件。氖在宇宙中大量存在;它是宇宙中总质量第五大的化学元素,排序于氢﹅氦﹅氧和碳之后(见化学元素)。氖和氦相同,在地球中相对稀少,因其相对较轻,在极低温时的高蒸气压及安定的化学性质,其性质可避免聚集可压缩的气体及尘云,因而形成了如地球般较小而温暖的固体星球。氖为单原子气体,因此其分子量会比主要构成地球大气的双原子氮和氧小;填充氖气的气球在空气中将会上升,但速度比氦气球慢。氖在宇宙中约占1/750;在太阳和原星系中的星云则约占1/600。伽利略号太空船在大气探测中发现即使在木星的高层大气,氖的含量仍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只占1/6000。这可能代表着就算是从外太阳系带氖到木星的冰雪构成微行星,还是因为温度过高以至于无法维持大气中氖含量(木星上其它更重的惰性气体含量是太阳的数倍)。氖在地球大气层占体积的1/55000或18.2ppm(约略等于其莫耳分率),或空气质量的1/79000。它在地壳中含量较少。工业上利用低温分馏液态空气的方式制造氖气。在2015年的8月17日,根据月球大气与粉尘环境探测器(LADEE)的探测结果,NASA的科学家报告在月球散逸层(外气层)侦测到氖。氖是第一个p区元素的惰性气体,第一个真正符合八隅体的元素。它是惰性的(就像比它轻的同族元素-氦一样),没有发现具有与氖原子形成共价键的中性分子。使用光谱和质谱分析观察到的含氖的离子包括Ne+、(NeAr)+、(NeH)+和(HeNe)+。氖的水合物很不稳定。固态氖笼型水合物是用冰和氖气在0.35–0.48 GPa和−30 °C环境下所制造出来的。 其中,氖原子并不是和水键结,并且它可自由地穿透这种材料。若要从该笼型水和物中得到氖,可以将它放入真空室好几天,就会得到 Ice XVI(最不致密的水晶型)和氖。常见的鲍林电负度标度是依化学键能量,但这种方法显然不适用于测量惰性的氦和氖。不过,在(Allen electronegativity scale),是以原子能量去定义电负度。其中,Allen定义氖为电负度最高的元素,紧跟在后的是氟和氦。氖是第二轻的惰性气体。已知的氖的同位素共有11种,包括氖17至氖27,其中有三个稳定同位素:氖-20(90.48%)、氖-21(0.27%)和氖-22(9.25%)。氖-21和氖-22 部分自然存在、部分由核分裂产生 (即由其他带有中子的核素或其他环境中的粒子的核反应产生),它们的丰度变化是已知的。相较之下,氖-20(由恒星的核聚变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始同位素)不被认为是核分裂产物或放射性核素。地球上氖-20含量变化的原因一直被激烈地争论。产生氖同位素的主要核反应来自镁-24和镁-25的中子捕获和α衰变,其产物分别是氖-21和氖-22。α衰变主要是从铀衰变系列而来的,而中子则是由α衰变的次级反应产生。这个反应系列导致在含铀岩石中(比如花岗岩)可以观察到较高比例的氖-21和氖-22。 氖-21也可能是由氖-20从自然界吸收一个中子而产生。此外,在裸露岩层中的同位素分析证实了放射性(宇宙射线)氖-21的生成。这个同位素是由镁、钠、硅和铝的散裂反应产生的。借由分析这三种同位素,可以将宇宙部分的氖与岩浆里的氖和核反应产生的氖区分开来。这表示氖可能可以用来成为测定宇宙中岩石和陨石的暴露时间。类似于氙,火山气体含有的氖中,氖-20及氖-21的含量相对高于氖-22。这些地幔中的氖同位素含量与大气中的氖不同。氖-20的高含量相异于地球上的其他稀有气体,可能是来自太阳产生的氖。金刚石中氖-20的含量也比较高,进一步说明这个高含量可能确实是来自于地球形成前的太阳系星云。 。

相关

  • 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又称呼吸道融合病毒,简称HRSV(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为副黏液病毒科肺病毒属中型单链RNA病毒,分为A,B两型, A,B两型之主要差异在于病毒外膜表面
  • RR00-R09 涉及循环和呼吸系统的症状和体征R10-R19 涉及消化系统和腹部的症状和体征R20-R23 涉及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症状和体征R25-R29 涉及神经和肌肉骨骼系统的症状和体征R30-
  • 鼻炎鼻炎(rhinitis)是医学术语,用于描述鼻腔中的一些区域受到刺激而产生的炎症。鼻炎典型的病征通常表现为流鼻涕。鼻炎是由于急性或慢性的鼻粘膜如病毒、病菌感染,或刺激物作用下受
  • 肾上腺哺乳类动物中,肾上腺是呈三角形的内分泌腺体,位于肾脏上方,因而得名。其主要功能为通过合成皮质类甾醇和邻苯二酚胺(例如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来调控身体对压力产生的反应。人体中,肾
  • 飞行时差反应由于地球围绕着太阳的公转和地球的自转,使得生活在不同经纬度的人们处于不同的时区。因旅行的缘故,改变了人们所处的时区,出现时差,使身体产生了各种不适,最主要的后果是睡眠障碍
  •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又称天然农药,系指非化学合成,来自天然的化学物质或生命体,而具有农药的作用。生物农药包括虫生病原性线虫、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植物衍生物和昆虫费洛蒙等。生物农药在
  • 生态系的物质循环生物地质化学循环(英语:Biogeochemical Cycle,又称作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学上指的是化学元素或分子在生态系统中划分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循环的过程。这使得相关
  • 副总统美国副总统(英语:Vic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非正式简称:VP / veep)是美国联邦政府行政分支中位阶第二高的官员,仅次于美国总统;同时在美国总统继任顺序中排列第一。同
  • 联合国纪念活动联合国纪念活动,包括联合国国际日、国际周、国际年、国际十年和其他纪念活动,是为了来唤起国际社会对全球范围某个问题的兴趣或关注,从而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而在一段时间内举办
  • 聚变能聚变能(又称核聚变能源)指利用核聚变产生能量。 聚变反应是一种结合两个较轻核子产生较重核子的高能反应。合并时,部分质量丧失转换为能量(质能守恒)。聚变能研究主要关注于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