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双门齿目 Diprotodontia small/small
✍ dations ◷ 2025-09-02 13:24:55 #双门齿目 Diprotodontia <small>(袋鼠及其近亲)</small>
双门齿目(学名:Diprotodontia)又称袋鼠目,属脊索动物门哺乳纲,是一个包含约120种有袋类动物的目,其中有袋鼠、沙袋鼠、无尾熊与袋熊等。此外还有一些已灭绝的类群,如双门齿科(Diprotodontidae)与袋狮科(Thylacoleonidae)。双门齿目中几乎全部都是草食动物,少数属于食虫动物与杂食动物,不过这些食性可能是原来的草食者经过适应后的结果。双门齿目生活于澳大利亚,已知最早的化石属于渐新世。在大约5万年前,早期人类到达澳大利亚之后,许多大型的双门齿目逐渐灭绝。
相关
- 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梵语:Prasenajit,巴利语:Pasenadi),又译作钵逻犀那恃多王,逻犀那恃多王、啰洗曩喻那王。意译胜军王、胜光王、和悦王、月光王、明光王。古印度憍萨罗国国王,子毘琉璃、祗陀
- 东西教会大分裂东西教会大分裂(英语:East–West Schism)是指11世纪基督教会大分裂,分出了希腊正教(东方正教会)以及罗马天主教(罗马普世公教会)两大宗。自2世纪以后,以罗马为首的西方教会和以君士坦
- 二氧化硅无色无定形固体(玻璃体)2.533 g/cm3(β-石英,600 ℃时)2.265 g/cm3(鳞石英)2.334 g/cm3(方石英)2.196 g/cm3(玻璃体)867 ℃(β-石英转化为鳞石英)1470 ℃(鳞石英转化为方石英)1722 ℃(方石英
- 年鉴年鉴是系统汇辑一年内的重要资料,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有人认为年鉴属于期刊性质的年刊。资料相对完整,内容具有权威性和时间性,具有资政、鉴戒和史料作用。中文的
- 扩散磁振造影扩散核磁造影,全名水分子扩散核磁造影,是一种更进步的核磁共振技术。1980年代中期扩散核磁造影的理论已被提出,1986年 Le Bihan 提出扩散磁振造影临床应用的潜在可能性。1990年
- M理论M理论(英语:M-theory)是物理学中将各种相容形式的超弦理论统一起来的理论。此理论最早由爱德华·威滕于1995年春季在南加州大学举行的一次弦理论会议中提出。威滕的报告启动了
- 长者智人长者智人(Homo sapiens idaltu),生活在160,000年前的非洲,头骨所在的形态上介于现代人和早期智人之间。他们已经具有了相当多的现代人特征,例如成年人头骨有着大的球形颅骨、扁平
- 反刍反刍是指动物将胃内的食物倒流回口腔内再次咀嚼的行为,需要分为多个胃室的胃。在休息时将半消化的食浆重新咀嚼,然后将这样再次磨碎的食物咽下,通过微生物消化其他只有一个胃的
- 迪纳西奥多·O·迪纳(英语:Theodor O. Diener,1921年2月28日-),在美国工作的瑞士植物病理学家,他在1971年从马铃薯纺锤块茎病发现类病毒,也是第一个发现类病毒的人。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 高德利高德利(1958年4月16日-),山东省禹城市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开发系,1984年,获得西南石油学院矿场机械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中国石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