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尾丝虫病

✍ dations ◷ 2025-08-01 20:41:30 #盘尾丝虫病
蟠尾丝虫症或蟠尾丝虫病(拉丁语:Onchocerciasis),又名河川盲、河盲症(river blindness),是一种因感染蟠尾丝虫引起的疾病。病状包括严重搔痒、皮下肿块,以及失明。是全球仅次于沙眼、可造成失明之第二大感染症。蟠尾丝虫会透过蚋属(英语:Simulium)的蚋(又名黑蝇,Black fly)叮咬而散播。通常需要经过多次叮咬才会感染。这些黑蝇生活在河流旁,这就是这种病得名河盲症的原因。蟠尾丝虫成虫一旦进入人体后,进行有性生殖产出微丝虫,接着移行至皮肤,眼睛等其他器官,接着在皮肤感染下一只叮咬病患的蚋。有几种方法能够用来诊断蟠尾丝虫病:将皮肤组织切片置于生理食盐水中观察有无幼虫出现;裂隙灯检查眼睛前房内有无发现幼虫;或是从(手术移除的)皮肤结节中发现成虫。预防此疾病的疫苗尚未问世。预防措施就是避免遭受病媒咬伤。方法包含使用蚊香、穿着合适衣物。其他努力方向包含减少喷杀虫剂病媒的栖息。在世界上许多区域为了根除此病,而每年两次对整个族群投以治疗。对感染者的治疗方式通常是每六到十二个月一次投以伊维菌素,这种治疗方式可杀死体内幼虫却不能杀死成虫。使用多西环素可杀死微丝虫(英语:microfilariae))体内的内共生菌(英语:Endosymbiont))沃尔巴克氏体,并可减弱虫体活性,此治疗方式也受到部分医生推荐。另外也可以透过手术移除皮下肿块。大约有170万人到250万人受到蟠尾丝虫症感染,约80万人因此视力受损。多数感染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少部分案例在也门、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偏远地区被发现。1915年,鲁道夫·罗伯斯(英语:Rodolfo Robles)医师首次联结了眼疾与蟠尾丝虫的关系。这个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被忽略的热带疾病清单。蟠尾丝虫的生活史始于受到寄生之蚋属(Simulium)的雌性蚋(Black fly)吸血的过程,唾液含有第三期的幼虫(larva,非nymph),顺其口器进入下一个宿主体内,幼虫会从叮咬处移动到皮下组织或其他部位(如眼睛),并且形成椭圆形突起的结节(nodule),经6至12个月后化为成虫。身型较小的雄性成虫会从结节移行到皮下组织其他位置,随机遇上体型较大的雌虫进行交配,受精后的雌虫每天可产下1,000至3,000个卵,且可在人体内活上约15年,惊人的虫卵数量造成治疗时程漫长;而卵的成熟会在卵内形成第一期的微丝虫(microfilariae),再由母体一次一只排出至宿主皮下组织。正常的微丝虫在人体内则可活上1至2年,这些第一期的微丝虫又将在下一次受到蚋叮咬时被带走,而在这种昆虫体内,经过1至3周的发展形成第三期幼虫。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对蟠尾丝虫而言是唯一的最终宿主(definitive host),也就是说,人类如果消失,这种寄生虫就会随之灭绝。成虫停留在皮下结节,因此宿主免疫系统受到限制;微丝虫则可以诱发强烈的发炎反应,尤其当它们死亡时更为剧烈,近年发现死亡中的微丝虫会释放抗原性的物质Wolbachia,这会启动先天性免疫反应,并产生发炎和相关病变。Wolbachia相关衍生物曾被证实是蟠尾丝虫成虫和微丝虫的内共生生物(endosymbionts),而病症的严重不只和发炎程度正相关,也和微丝虫的数量成正比。典型的皮肤病变包含异常发痒、水肿、发炎。角膜表面是微丝虫移行的另一个部位,在此免疫系统仍可作用,当该部位受损、发生点状角膜炎,随着发炎消退,这些症状也会随之清除;但如果是慢性感染,角膜可能硬化,使得邻近区域模糊或无法透光,导致失明。治疗蟠尾丝虫主要用药为伊维菌素(Ivermectin,商品名:Mectizan),患者每12个月需接受一次治疗,利用药物瘫痪微丝虫,并避免它们所造成的痒,此外,由于该药物无法杀死成虫,却可以避免他们产下后代,因此这种药品可同时阻止病变和传播。1974年,第一个针对河川盲的蟠尾丝虫症控制计划(Onchocerciasis Control Programme, OCP)帮助11个国家,花费3千万美金,使用杀幼虫剂larvicide喷洒河川,控制蚋的数量。该计划动员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1988年,由于新制药物伊维菌素(Ivermectin)研发成功,OCP将蟠尾丝虫症正式由公共卫生问题移除。1988年起,默克公司(Merck & Co.)藉药物捐助计划免费提供伊维菌素,偕同美国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在河川盲地方病流行区发放。1992年,美国开始推动蟠尾丝虫症根除计划,使用药物伊维菌素。1995年,非洲蟠尾丝虫症控制计划的推动扩及19个国家,使用药物伊维菌素。2002年,OCP计划告终,但并未完全解决河川盲的问题,因此未来仍需持续监控避免该传染病再度扩大。

相关

  • 肺动脉高血压肺高压又称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简称PH或PHTN),是描述肺循环内的压力升高的情形。肺高压会造成呼吸困难、晕眩、昏厥、下肢水肿,肺高压患者会因为心脏负荷增加令运
  • 嗜盐生物嗜极生物(英文:Extremophile),或者称作嗜极端菌,是可以(或者需要)在极端环境(英语:extreme environment)中生长繁殖的生物,通常为单细胞生物。与此相对的,在较为温和的环境中生活的生物,
  • 阿糖胞苷阿糖胞苷(英语:Cytarabine或Cytosine arabinoside)是一种化学疗法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英语:Hematological malignancy),如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阿糖胞苷
  • 常任理事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的常任成员(俗称五常),五个创始成员国是二战期间同盟国中的五大国。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代表政权曾有所改变。中国原由中华民国
  • SSTAR小型、密封、便携式自控反应堆(英语:Small, Sealed, Transportable, Autonomous Reactor,缩写:SSTAR)是一种已提出的由美国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为主体设计及研发的一款设计
  • 先天性疾病先天性障碍,又称先天性疾病、先天畸形、先天缺陷,是指发育中的胎儿因为遗传性疾病或发育环境等因素导致某个部位特征结构畸形,导致在婴儿出生时即有的病症,包括了身体(英语:Physic
  • CiNiiCiNii(/ˈsaɪniː/ )是一个面向日本学术图书资料的书目数据库(英语:Bibliographic database)服务,尤其是日本出版的日语和英语著作。该数据库成立于2005年4月,由日本国立信息学研
  • 圣依西多禄圣依西多禄(西班牙语:San Isidro 或 San Isidoro de Sevilla,拉丁语:Isidorus Hispalensis,560年-636年)是西班牙6世纪末7世纪初的教会圣人,神学家。依西多禄生于西班牙地中海沿岸城
  • 伊本·阿拉比伊本·阿拉比(阿拉伯语:أبو عبد الله محمد بن علي بن محمد بن عربي الحاتمي الطائي‎,西班牙语:Abenarabi,1165年-1240年)是一个安达
  • 威尼斯共和国威尼斯共和国(威尼斯语:Serenìsima Repùblica Vèneta;意大利语:Serenissima Repubblica di Venezia)是意大利北部威尼斯人的城邦,以威尼斯为中心。它存在于8世纪至1797年。拉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