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语

✍ dations ◷ 2025-05-15 21:15:16 #书面语
书面语是一种透过文字系统来表达的语言,以书写及阅读来传达意义。书面语是一种人为发明下的产物,基于某个特定的口语之后发展出来,因此没有任何一种自然语言是只有书面语而没有口语的。幼童不需要经过主动学习,只要生活在以口语对话的社会环境中,就能够自然学会口语;但是必须透过教育手段,经过识字及阅读、写作课程后,幼童才能够学会书面语。由于书面语是人们在文本上交流所使用的语言,相对于口语,有其内在的稳定性。这体现在空间与时间两个跨度上:必须先出现文字系统才可能出现书面语,所以不是所有语言都拥有书面语。书面语不仅可以记录历史上语言的变化,而且随着文字的传播,会将一种语言向其他语言地区扩散,使其他语言范围内受教育的人被另一种书面语影响,而将这种书面语的成分带入口语,影响当地口语的变化,使各种不同语言加快互相融合的速度和范围。在华文世界,春秋时期一直到20世纪规范的“书面语”是文言文,是基于春秋时期的口语(雅言)作基础发展而成。明、清两代也有部分小说,以官话白话文书写,如《金瓶梅》、《水浒传》、《红楼梦》等,是为民间“书面语”,而非官方主流“书面语”。中国及其他华人群体20世纪沿用至今的“书面语”是基于民国初年之官话(国语)为基础发展而成的官话白话文,又称“现代标准汉语”,跟现代的普通话口语略有分别。在中国民间,也有基于各地汉语变体发展出来的白话文。

相关

  • 同音词同音词(Homonym)是指语言中读音相同,但是意义不同的词汇。汉语中,由于习惯上用一个汉字记录一个单音节语素,因此,汉语中除同音词外,还有同音字的概念,也就是读音相同,但是意义不同的
  • 水生栖热菌水生栖热菌(Thermus aquaticus)是一种嗜热细菌,其DNA聚合酶——Taq酶被全世界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广泛应用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英语:Eosinophil, Eosinocyte 或 Acidophil,全稱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是粒细胞中含有嗜酸性颗粒的一种,其他两种是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吞噬能力不如
  • 扩散核武器扩散是指地球上越来越多国家拥有核武器且核物总数越来越多的状态,其带来的政治、军事、经济相关变化和问题。垂直扩散指的是一个国家同时增加核武器的种类多样性和数量
  • 结节性硬化症结节性硬化症(英语: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缩写作 TSC)是一种罕见的多系统先天性疾病,会在脑部、心脏、肾脏、皮肤及其他器官出现良性肿瘤,因此病患可能出现癫痫、发育迟缓或
  • 阿洛酮糖阿洛酮糖(英语:Psicose)在分类上属于己糖与酮糖,为D-果糖三号位碳所对应的差向异构体。D-阿洛酮糖拥有砂糖70%的甜度,但几乎没有热量,因此可作为低热量甜味剂。果聚糖:菊粉 · 果
  • 斑块丘疹(英语:papule),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丘疹表面可扁平(如扁平疣(英语:flat wart))、圆形脐凹状(如传染性软疣)或粗糙不平呈乳头状,颜色可呈紫红色(如扁平
  • 张仲景张仲景(150年-219年),名机(《历代神仙通鉴》作玑),字仲景,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据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写的自序,东汉末年动乱频繁,疫病
  • 1515号染色体是人类23对染色体中的一对,正常人拥有2条15号染色体。15号染色体缠绕了约1亿100万碱基对(构筑DNA的材料),并包含了人类细胞中约3%至3.5%的DNA。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识
  • 校对校正(英语:Proofreading)是指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检测和修正,主要具有此能力的酵素是DNA聚合酶。细菌中所有三种DNA聚合酶(I、II、III)都有以3'到5'方向的外切酶活性(与外切酶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