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使
✍ dations ◷ 2025-04-25 13:59:45 #大使
特命全权大使,简称大使,是一国元首向驻在国元首派遣的等级最高的外交代表,在驻在国有代表本国国家元首和政府向驻在国表达意见或者同驻在国达成协议的全权,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其所享外交礼遇也是驻在国政府给予使领馆所有外交人员中最高规格的礼遇。“大使”一词最早出现于凯萨所著的《高卢战记》中。最早的常驻大使出现在14世纪的欧洲,1341年,意大利的曼图亚城邦向巴伐利亚王国宫廷派遣大使,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的大使的起源。此后威尼斯、佛罗伦斯、西班牙、法国、英格兰、神圣罗马帝国等国纷纷互派大使。1559年法国国王和西班牙国王签订《卡托-康布雷齐和约》(Peace Treaty of Cateau-Cambrsis)时,首次出现向国际会议派遣的大使。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外交人员等级的章程》,外交代表分为4类,即特命全权大使(Ambassador Extraordinary and Plenipotentiary)、特命全权公使(Envoy Extraordinary and Minister Plenipotentiary)、常驻公使(Minister Resident)和代办(Chargé d'affaires)。最初大使仅仅在实行君主制的大国之间互派,后来也向共和制国家(如法兰西共和国和美国)派遣大使。例如到1860年时,英国只向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派出过三位大使。由于抱有强烈的共和主义思想,美国直至1893年仍只向别国派遣公使,其理由是公使只需与驻在国政府来往,不必参加君主及宫廷举行的典礼及仪式。1893年美国向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派出头一批4名大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所有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各国开始向所有建交国家派遣大使。芬兰和瑞典直至1950年代才将驻外外交使团团长的级别由公使提升为大使。在中世纪及近代的欧洲,大使在身份上等同于派他出驻外国的本国君主。他们有权享受其主人应享有的礼遇。从法律意义上讲,大使没有自己的人格,不能成为控诉对象,也不能控诉别人。大使随身带有主人的豁免权,任何人对他进行伤害,即等于直接伤害了他的君主。这一惯例在1815年维也纳外交会议上得以确认,即大使在其驻在国的身份,与其派遣国的国家元首是等同的。大使享有全部外交豁免权,包括免受驻在国一切法律管辖的豁免权,人身和财产不受侵犯的豁免权,以及免税权利。但是在古代的欧洲也曾有逮捕和囚禁敌对国大使的先例。大使视同本国国家元首的代表,但这一规则在确定该大使在其驻在国外交使团中的位次问题时不予采用。由于古代认为欧洲各国的大使均为本国君主的代表及化身,因此在出席典礼和仪式时为了争夺位次经常发生争吵,甚至武斗。1504年教宗儒略二世曾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规定在外交场合中,神圣罗马帝国的大使排在第一位,法国大使排在第二位,西班牙大使排在第三位,以此类推。但是这一规定到18世纪时已经名存实亡。1815年维也纳外交会议上,各国达成协议,即在外交场合中各国大使的位次不考虑其本国的地位和国力,而只考虑大使在其驻在国工作的时间长短。驻在时间最长的大使成为驻在该国的各国外交官使团团长,其他国家的大使在礼仪场合中的位次按任职时间长短的顺序类推。
相关
- 伤口愈合伤口愈合或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是创伤后人体皮肤和表皮组织再生的自然过程。正常来说,皮肤的表皮(最外层)和真皮(内部或深层)存在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以形成一个保护伤口的屏障。
- 后期中世纪后期 (Late Middle Ages),或称中世纪晚期、中世纪末期、中古后期、中古晚期、中古末期,是历史学者用来描述14世纪至15世纪(约1300年-1499年)欧洲历史的术语。中世纪晚期位
- 肽链肽(英语:peptide,来自希腊文的“消化”),旧称胜,即胜肽,又称缩氨酸,是天然存在的小生物分子,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物质。由于氨基酸的分子最小,蛋白质最大,而它们则是氨基酸单体组
- 行星吸积吸积是天体通过引力“吸引”和“积累”周围物质的过程。吸积过程广泛存在于恒星形成、星周盘、行星形成、双星系统、活动星系核、伽玛射线暴等过程中。吸积在天体物理学中是
- 盐析蛋白质的分子颗粒直径在0.1—0.001μm,属于胶体范围。在蛋白质中加入无机盐(如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会吸引大量水分子与这些无机盐离子水合,于是蛋白质表面暴露出来的疏水
- 千分尺千分尺,中国大陆称为千分尺(中国大陆的初中课本称其螺旋测微器或千分尺)、台湾称为螺旋测微器、测微器、分厘卡,一种测量工具,用于精密测量小尺度的长度。从原理上,螺旋测微器可
- AAU美洲大学协会(又称美国大学协会,英语: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缩写:AAU)是由美国和加拿大65所顶尖的研究型大学所组成的一个教学和研究组织。 它的主要宗旨是致力于
- 炎热的夜晚《炎热的夜晚》(In the Heat of the Night)是一部1967年诺曼·杰威森导演的推理电影,改编自约翰·波尔(John Ball)所写的1965年同名小说。西德尼·波蒂埃、罗德·斯泰格尔、华伦
- 罗密欧与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威廉·莎士比亚著名悲剧作品之一,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误称为莎翁四大悲剧之一(实为《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及《哈姆雷特》)。戏剧
- 彼得学院剑桥大学彼得学院(英语:Peterhouse, Cambridge) 始建于1284年,是剑桥大学建立最早的学院。彼得学院现有284名本科生,130名研究生和45名院士,是剑桥大学最小的学院。彼得学院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