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温室气体
✍ dations ◷ 2025-08-06 21:28:04 #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英语:Greenhouse Gas, GHG)或称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促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自然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大约占所有温室气体的26%,其他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氧化亚氮(又称笑气,N2O)、以及人造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HFCs,含氯氟烃HCFCs及六氟化硫SF6)等。纵使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碳循环中被吸取,但自从工业革命起,因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仍然导致大气层内二氧化碳浓度由280ppm上升至411ppm。但全部温室气体占地球空气比例不到2%,因此温室效应以及温室气体的问题尚有争议。温室气体的共同点,就在于它们能够吸收红外线。由于太阳辐射以可见光居多,这些可见光可直接穿透大气层,到达并加热地面。而加热后的地面会发射红外线从而释放热量,但这些红外线不能穿透大气层,因此热量就保留在地面附近的大气中,从而造成温室效应。水蒸气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但与二氧化碳不同,水蒸气可以凝结成水。因此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基本稳定,不会出现其它温室气体的累积现象。因此现在讨论温室气体时并不考虑水蒸气。近年来最引人注意的反常全球气温快速上升,主要是由于人为作用,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极剧上升所导致的。人类近代历史上的温室效应,与过去相比特别的显著,全球暖化即适用于形容现在的异常情形。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燃烧化石燃料而使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近十年来增加将近30%;其次是甲烷,从饲养牲畜的粪便发酵、污水泄漏及稻田粪肥发酵等活动产生的;还有许多人类合成的,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气体,如氟里昂。温室气体的增加,加强了温室效应,也是一种全球性的污染,《京都议定书》正是为了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由联合国达成的协议。在主要的大气成分中,虽然氮 (N2), 氧 (O2), 和氩 (Ar)等气体贡献了许多其他的物理和化学反应,但它们都不是温室气体。
相关
- 鼻鼻,又称鼻子,是陆上动物呼吸的器官,属呼吸系统一部分,也是许多哺乳类动物感应嗅觉的器官。鼻一般在动物的头部,可能是隆起,鼻对体外的开口叫作鼻孔,鼻孔让空气进入鼻腔内,两孔气流速
- 听诊器听诊器是一种医学仪器,用以聆听身体内的声音,例如:心脏、呼吸及肠胃等等。听诊器由法国医生雷奈克(Laennec)于1816年创造,于1819年公布。听诊器是医生检查病人、诊断疾病的一种重
- 遗传重组遗传重组(genetic recombination;亦称基因重组(genetic reshuffling))在遗传学上的重组、是指DNA片段断裂并且转移位置的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结合。
- 水疱病毒属水稻病毒属(Oryzavirus),又称作水稻皱缩矮化病毒,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中的一属,其代表种为:*水稻破(烂;褴)褛矮小(化)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为一类植物病毒。
- 住院患者,又称病人、病者和病患,是指医疗服务的接受者,大多用来指罹患疾病、或身体受到创伤,而需要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治疗的人;动物如遇到相同状况,也可以患者称之。但是对于不用接受
- 并发症并发症(complication)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之续发性反应所造成的结果,是医学、病理,可能是因为病患在医疗或护理过程中,因为一种疾病合并引发其他的另一种或几种疾病。
- 人体核心温度人体体温、人体正常体温(英语:Human body temperature、Normal human body temperature、normothermia、或 euthermia, )测量出的结果取决于在一天中的时间中身体内发生的变化,
-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重定向至:
- 溶液在化学中,溶液(英语:Solution),又称为单一相均匀混和物(英语:Homogeneous Mixture),是由两种或以上纯物质所混合成的均相、稳定的分散体系;可能是固态、液态或是气态甚至是其组合;可能
- 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抗生素生长促进剂(antibiotic growth promoters,AGPs)指在畜牧业中,作为非治疗用途使用的抗生素添加剂。20世纪50年代起,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开始在动物生产中应用。2006年起,欧洲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