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温室气体
✍ dations ◷ 2025-04-03 10:59:00 #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英语:Greenhouse Gas, GHG)或称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促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自然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大约占所有温室气体的26%,其他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氧化亚氮(又称笑气,N2O)、以及人造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HFCs,含氯氟烃HCFCs及六氟化硫SF6)等。纵使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碳循环中被吸取,但自从工业革命起,因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仍然导致大气层内二氧化碳浓度由280ppm上升至411ppm。但全部温室气体占地球空气比例不到2%,因此温室效应以及温室气体的问题尚有争议。温室气体的共同点,就在于它们能够吸收红外线。由于太阳辐射以可见光居多,这些可见光可直接穿透大气层,到达并加热地面。而加热后的地面会发射红外线从而释放热量,但这些红外线不能穿透大气层,因此热量就保留在地面附近的大气中,从而造成温室效应。水蒸气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但与二氧化碳不同,水蒸气可以凝结成水。因此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基本稳定,不会出现其它温室气体的累积现象。因此现在讨论温室气体时并不考虑水蒸气。近年来最引人注意的反常全球气温快速上升,主要是由于人为作用,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极剧上升所导致的。人类近代历史上的温室效应,与过去相比特别的显著,全球暖化即适用于形容现在的异常情形。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燃烧化石燃料而使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近十年来增加将近30%;其次是甲烷,从饲养牲畜的粪便发酵、污水泄漏及稻田粪肥发酵等活动产生的;还有许多人类合成的,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气体,如氟里昂。温室气体的增加,加强了温室效应,也是一种全球性的污染,《京都议定书》正是为了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由联合国达成的协议。在主要的大气成分中,虽然氮 (N2), 氧 (O2), 和氩 (Ar)等气体贡献了许多其他的物理和化学反应,但它们都不是温室气体。
相关
- 贫血贫血(英语:anemia, anaemia,拉丁语:anæmia)通常定义为血液中红血球或血红素总数量下降的情形;也可以被定义为血液携带氧气能力下降的情况。当贫血慢性发作时,其症状往往不明显,可能
- 负染色法负染色法(Negative stain)是一种染色方法,常用于不透光液体标本的镜检。由于其染色处理过程并非针对菌体本身,故又称“衬托染色法”、“间接染色法”。在负染色法中,标本不需要热
- 高尔基体高尔基体(英语:Golgi apparatus)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属于细胞的一组膜,专门收集并包裹各种物质,例如酶和激素。这些膜形成像一堆平板的扁囊,部分扁囊常常脱离并移向质膜,一
-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英语:Population density)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数目,计算方式是其总人口数除以总面积。一般使用的单位是每平方公里人数或每平方米所居住的人口
- 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英语:cell biology)旧称细胞学(cytology),是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细胞自噬、细胞凋亡, 以及各种胞器及讯息传递路径的学科。研究范围专
- 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英语:Molecular genetics)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领域,专门在分子层次下研究遗传学,这一学门使用许多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对生物体染色体和基因表达的研究可以
- 风险因子风险因子(Risk Factor),在流行病学中是与疾病或感染风险增加相关的变量。风险因子或决是因数是相关的,由相关不蕴涵因果可知,它们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例如,“年轻不能说是引起麻疹
- 溶细胞素溶细胞素(Cytolysin),亦作溶胞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植物或动物分泌的对特定细胞有毒性的物质。这类物质通常是通过让靶细胞因裂解而溶解而起效的。通常,溶细胞素会因对某一类细胞
- 药物药物(英语:drug)广义上指可以对人或其他动物产生已知生物效应的物质。食物通常不适用于这个定义,尽管它们也可以对生物物种产生生理效应。药理学上,药物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
- 抗菌剂抗细菌药(英语:antibacterial)也称为“抗细菌剂”,是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抗细菌药也可简称为“抗菌药”,包括抗生素(英语:antibiotic) 由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