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拉格朗日点
✍ dations ◷ 2025-02-23 01:33:48 #拉格朗日点
拉格朗日点(Lagrangian point)又称平动点(libration points)在天体力学中是限制性三体问题的五个特殊解(particular solution)。就平面圆型三体问题,1767年数学家欧拉根据旋转的二体引力场推算出其中三个点(特解)为L1、L2、L3,1772年数学家拉格朗日推算出另外两个点(特解)为L4、L5。例如,两个天体环绕运行,在空间中有五个位置可以放入第三个物体(质量忽略不计),使其与另两个天体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理想状态下,两个同轨道物体以相同的周期旋转,两个天体的万有引力在拉格朗日点平衡,使得第三个物体与前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五个拉格朗日点之定义及位置如下:在M1和M2两个大天体的连线上,且在它们之间。其中:r 表示 L1 与较小的物体之间的距离,R 表示两个主要物体之间的距离,M1 和 M2 分别表示较大物体和较小物体的质量。求解 r 需要求解五次方程,但是当小物体的质量(M2)远小于大物体的质量(M1)时,L1和L2近似于希尔球的半径,求解如下:例如一个围绕太阳旋转的物体,它距太阳的距离越近,它的轨道周期就越短。但是这忽略地球的万有引力对其产生的拉力的影响。如果这个物体在地球与太阳之间,地球引力的影响会减弱太阳对这物体的拉力,因此增加这个物体的轨道周期。物体距地球越近,这种影响就越大。在L1点,物体的轨道周期恰好等于地球的轨道周期。太阳及日光层探测仪(SOHO)即在日-地系统的L1点上运行。在两个大天体的连线上,且在较小的天体一侧。同样的,当小物体的质量(M2)远小于大物体的质量(M1)时:日地系统的L2在地球远离太阳的一侧。一般来讲,一个物体距太阳的距离越远,它的轨道周期通常就越长,但L2点上的物体还受到地球的引力,所以轨道周期变得与地球的相等。日地系统的L2通常用于放置空间天文台。因为L2上的物体可以保持背向太阳和地球的方位,易于保护和校准。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已经在日-地系统的L2点上运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要被放置在日-地系统的L2点上。嫦娥二号北京时间2011年8月25日23时27分,经过77天的飞行,“嫦娥二号”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从月球轨道出发,受控准确进入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远的、太阳与地球引力平衡点——拉格朗日L2点的环绕轨道。地月系统的L2在月球远离地球的一侧(月球背面)。2014年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服务舱曾进入环绕地月L2点的李萨如轨道开展试验。服务舱实现了环绕地月L2点飞行三圈,验证了轨道设计、轨道控制和轨道维持技术。在两个大天体的连线上,且在较大的天体一侧。一些科幻小说和漫画会在L3点创造一个“反地球”。在以两天体连线为底的等边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上,且在较小天体围绕两天体系统质心运行轨道的前方。此点稳定的原因在于,它到两大物体的距离相等,其对两物体分别的引力之比,正好等于两大物体的质量之比。因此,两个引力的合力正好指向该系统的质心,合力大小正好提供该物体公转所需之向心力,使其旋转周期与质量较小天体相同并达成轨道平衡。该系统中,两大物体和L4点上物体围绕质心旋转,旋转中心与质心重合。事实上,L4和L5点上的物体的质量不须小到可忽略。L4和L5点处,小物体受太阳和地球的引力的合力指向日地共同质心且大小正合适。在以两天体连线为底的等边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上,且在较小天体围绕两天体系统质心运行轨道的后方。L4和L5有时称为三角拉格朗日点或特洛伊点。科幻作品(如漫画、小说)所说的用于放置殖民卫星的拉格朗日点特指L4和L5,不包括L1和L2。实质上是三个物体围绕共同质心转动。严格而言,首先拉格朗日点只算是二星体连线之法平面内的稳定点,而在三维空间内则不稳定:考虑L1:若垂直于中线地推移测试质点,则有一力将其推回平衡点(稳定平衡);但若测试质点漂向任一星体,则该星体之引力会将其拉向自己(不稳定平衡)。L1、L2和L3点在这条直线上不稳定,如果把物体放在这上面的话,它马上会离开这个点。所以,有一种轨道的设计就是,它是围绕L2点做周期运动(Halo orbit(英语:Halo orbit)),这样的话,我们的卫星只需少量调节便能维持其轨道。此对比:若M1比M2大于24.96,则处于L4与L5的物体是稳定平衡:当一测试质点偏离此平衡点,则科里奥利力会将其轨道扭曲成(相对于旋转座标之)扁豆状。太阳-木星系统有几千枚小行星,通称为“特洛伊小行星”,俱划此等轨迹。太阳-火星、太阳-土星、木星-木卫、土星-土卫等系统亦有类似星体。日-地系统中亦有 2010 TK7(第一颗地球特洛伊小行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现尘雾围绕L4与L5。在地-月系统之L4与L5点亦发现比对日照更微弱之尘雾。地球的伴星(companion object)克鲁特尼以类似特洛伊之轨道“围绕”地球,但不是真正的特洛伊卫星,它基本上以一周期略小于一年之椭圆轨道环绕太阳,接近地球时从地球公转提取动能而进入较高之轨道。当克鲁特尼被地球追上,则会交回此动能,跌落低能轨道,重新开始循环。土卫十一(Epimetheus)与土卫十(Janus)有类似关系,唯因其质量相若,故周期性地互换轨道。另一类似位形为轨道共振,其中各星体之周期,因其相互作用,成简单整数比。土卫三(Tethys)的L4和L5点有两个小卫星,土卫十三(Telesto)和土卫十四(Calypso)。土卫四(Dione)的L4点有一个卫星土卫十二(Helene)。
相关
- 名人证言证言法,又称为名人证言法或代言,是一种普遍使用于广告及宣传的手法,让知名公众人物或一般民众利用书面或实际演说的方式,替特定事物证明或背书,借此提高事物的可信度。证言法现在
- 灵修灵修即“灵性的修炼”,宗教术语。世界宗教博物馆解释:“灵修是一种宗教的修行,涉及严肃的思维或沈思;此词源自于拉丁文,意谓著深奥且专注的思考。灵修可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前者肯
- 演化伦理学现代生物分类群体从它们的 共同祖先遗传分化的图示。进化论介绍(英语: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演化的证据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的证据群体遗传学 · 遗传多样性 突变 · 自
- 司马贺赫伯特·亚历山大·赛门(英语: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年6月15日-2001年2月9日),汉名为司马贺,美国著名学者、计算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领域涉及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公
- 乙酰氨基葡萄糖N-乙酰葡糖胺(GlcNAc;NAG)是葡糖胺的N-乙酰衍生物,分子式C8H15NO6。NAG与NAM为组成细菌细胞壁的单体,与葡糖醛酸为透明质酸的单体。NAG也是甲壳素的聚合单体。细菌疾病 · 科莱
- 前期前期是有丝分裂时染色质凝聚为高度有序并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的阶段。该过程称为染色质凝聚,由凝聚蛋白复合体(英语:condensin)调控。由于遗传物质已在细胞周期较早阶段复制,此
- 亚历山大·费奥多罗维奇·克伦斯基亚历山大·费奥多罗维奇·克伦斯基(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Фёдорович Ке́ренский,IP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
- Wacker法瓦克法(Wacker process),又称Hoechst-Wacker法,最早是指乙烯在含有四氯钯酸盐催化剂的水中,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乙醛的反应。这是第一个工业化的有机金属(有机钯)反应,亦是均相催化
- 德意志人德意志人,或中译德国人(die Deutschen)这个术语在使用中可能有多种含义。族群意义上的“德国人”的概念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变化。譬如,瑞士说德语的人早已形成了完全异于德
- 高捷少女高捷少女(英语:K.R.T.GIRLS)又被称作高捷娘,为台湾高雄捷运的虚拟代言人,后来进一步发展为《前进吧!高捷少女!》(日语:進め!たかめ少女!)计划。最早是2014年11月由希萌创意及其创办人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