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类固醇消炎药
✍ dations ◷ 2025-05-15 20:22:08 #非类固醇消炎药
非甾体消炎药(英语: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縮寫作NSAID),也译作非类固醇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效果的药物,在施用较高剂量时也具有消炎作用。“非甾体”一词用于将此类药物与甾体药物区分开,因甾体类药物也具有包括抑制花生酸生成、抗炎作用在内的诸多效果。“非甾体消炎药(非甾体抗炎药)”一词首次使用于1960年,以将新药与可能产生医源性伤害的甾体类药物划清界线。非甾体类消炎药物中,属阿司匹林、伊布洛芬、萘普生最为著名,在绝大多数国家都可作为非处方药销售。对乙酰氨基酚因其抗炎作用微弱,而通常不被归为非甾体类药物,它主要通过抑制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COX-2,以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缓解疼痛,但由于COX-2在周边组织中数量较少,因此作用微弱。大多数的非甾体消炎药抑制了环氧合酶-1(COX-1)以及环氧合酶-2(COX-2),进而减少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合成。一般认为,非甾体类消炎药因为抑制环氧合酶-2会有解热镇痛、抗炎的效果。部分非甾体类消炎药,像是阿司匹林,也同时抑制了环氧合酶-1(COX-1),因而容易导致肠胃道出血和溃疡。非甾体并非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另一种抗炎药物。在1950年代,糖皮质激素损伤了许多患者,所以新的药物中不含糖皮质激素便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信息。于是“NSAID”这一概念于1960年被发明。炎症是机体对抗感染或误认代谢物为致敏原的一种免疫反应,使到血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强环氧合酶(例如COX-2)的作用。花生四烯酸是前列腺素的前体,而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又是花生四烯酸的前体,催化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转化的是环氧合酶,目前认为人体内的环氧合酶共有两大类:COX-1和COX-2;COX-1主要存在于正常的细胞中,而COX-2则主要在炎性环境中存在。非甾体抗炎药可以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炎性反应,此外还可以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以提高细胞内cAMP的浓度,稳定溶酶体膜减少溶酶体的释放而抑制炎症反应。这种作用机制是与含甾体的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有着根本的区别。非甾体抗炎药对环氧合酶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抑制反应是一个平衡反应,药效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但有一个例外就是著名的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乙酰基可以不可逆地结合环氧合酶活性中心地丝氨酸,不可逆地抑制环氧合酶活性。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环氧酶,由于环氧酶1主要分布于血管、胃和肾,而由环氧酶催化生成的前列腺素有具有保护消化道粘膜的作用,因此非甾体抗炎药抑制环氧酶的作用会降低前列腺素对消化道粘膜的保护作用;另外,大部分的非甾体抗炎药在结构上都属于弱酸,有一定的酸性,对消化道刺激较强。两种作用合一,产生其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消化性溃疡。对有消化性溃疡病史或有严重疾病、高龄等危险因素者,可在服用NSAID的同时,预防性地同时服用抗溃疡药如H2受体拮抗剂、氢离子泵阻断剂。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柳树皮具有一定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1838年,人们从柳树皮中提取得到水杨酸,并在1860年人工合成了这种化合物;1875年,人们发现水杨酸钠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而用于临床治疗。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用水杨酸与醋酸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供职于拜尔药厂的德国化学家菲力克斯·霍夫曼(Felix Hoffmann)又进行了合成,并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疗效极好;1899年由德莱塞(Dreser)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药物之一。吡唑酮类非甾体抗炎药是对抗疟药奎宁进行结构改造的产物,最早的吡唑酮类非甾体抗炎药是安替比林,于1884年用于临床,但由于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的不良反应,被逐渐淘汰,中国于1982年停止使用安替比林,但由安替比林经结构改造开发出的吡唑酮类非甾体抗炎药仍在临床活跃地使用。包括布洛芬在内的芳基烷酸类非甾体抗炎药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类新型非甾体抗炎药物,人们根据一种炎性介质5-羟色胺的结构进行改造,于1961年合成出了吲哚美辛,该药的抗炎活性是可的松的5倍。
1952年,保泰松问世,开始使用NSAIDs名称。注:对乙酰氨基酚 (Paracetamol) 因为没有消炎作用,故不属非甾体抗炎药,常用于头痛及发热。
相关
- 破伤风破伤风(英语:Tetanus/Lockjaw),俗称四六风、脐带风、七日风,因为在婴儿出生后4至6天,少数早至2天或迟至14天以上发病。当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被感染,或新生儿由于切断脐带时被感染,破伤
-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部(英语:Department of Peacekeeping Operations,缩写DPO,简称维和部)为联合国致力于协助会员国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单位。维和部向世界各地的联合国维和行
- 八角八角(学名:Illicium verum),又称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在某些地方,大茴香指的不是八角),是木兰藤目八角属的一种植物。其同名的干燥果实是中国菜和东南亚地区烹饪的调味料之一。树
- 节水节水,又称省水,指的是透过科技或是社会性的手段来减少淡水的使用量。省水措施努力的目标包括:行政院在83年2月核定“节约用水措施”,政府开始计划性推动节水措施,经济部随即推广
- 西哥特人西哥特人(拉丁语:Visigothi),港、台译作西哥德人,是东日耳曼部落的两个主要分支之一,另一个分支是东哥特人。在民族大迁移时期,是摧毁罗马帝国的众多蛮族中的一个。公元4世纪西哥特
- 肺动脉狭窄法乐氏四联症(英语:Tetralogy of Fallot,简写:ToF)属于先天性心脏缺陷。出生时的症状从无症状到严重不等,之后多半会有发绀(皮肤发蓝)的症状(青紫婴儿)。当有此症的婴儿哭泣或排便时,他
- 尼比鲁碰撞尼比鲁碰撞,是一个假设的末世论灾难,因地球和一个大型假想的行星尼比鲁发生碰撞或摩擦而产生,部分组织相信灾难会发生于21世纪初,此说法与2012年玛雅预言、太阳风暴、地球磁极反
- 量子相干在物理学里,相干性(coherence)指的是,为了产生显著的干涉现象,波所需具备的性质。更广义地说,相干性描述波与自己、波与其它波之间对于某种内秉物理量的相关性质。当两个波彼此相
- 杜兴氏肌肉营养不良症杜兴氏肌肉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缩写DMD)是一种相当严重的性联遗传肌肉失养症。男性病患大约在4岁开始就会产生肌肉无力(英语:Muscle weakness)的症状,此后症状
- 非那西汀非那西丁(Phenacetin,或译非那西汀),化学式C10H13NO2,在室温是白色结晶固体,熔点约134℃,是一种在许多国家被禁售的药物。非那西丁在1887年发明, 主要作为止痛药使用。通常每日300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