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建设

✍ dations ◷ 2025-01-22 23:50:24 #十大建设
十大建设是指中华民国政府于1974年至1979年间,由时任行政院院长蒋经国为了改善台澎金马地区的基础设施及产业升级所提出的一系列国家级基础建设工程,总共分为十大项目,其中有六项是交通运输建设,三项是重工业建设,一项为能源项目建设,总花费在当时估计达到了新台币二千亿至三千亿元之间,这些计划带领中华民国走出能源危机,加速了当时的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并对台湾经济起飞产生巨大的贡献。自1965年起,台湾经济逐渐好转,工业建设加速成长,对外贸易开始蓬勃发展;但是公共设施及重要原料已无法适应需求,经济发展面临受限瓶颈,于是时任行政院长的蒋经国便与当时的行政官员们一起订定“稳定当前经济措施方案”,得以妥切解决。在当时,许多高等级公共基本建设更是匮乏欠缺,如高速道路、港埠、机场、发电厂等。1973年10月,全球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油价上涨、物资短缺,导致各国通货膨胀。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为提升跟深化总体经济发展,行政院院长蒋经国提出开始推行10项大型基础建设计划。即今台湾桃园国际机场,系因应台北松山机场的运量饱和,于距台北市西南方约40公里的桃园县大园乡(今桃园市大园区),另新建占地1,223公顷的新国际机场。原计划名桃园国际机场,1979年2月26日启用之际订名中正国际机场,2006年10月更名为最初名称。由于台湾进出口长期仰赖高雄港与基隆港两港,两港无法负荷,船舶等待时间增加,在淡水、台中、苏澳选址后,决定以台中市梧栖区为新港港址,命名“台中港”。台中港建设初期以“两个十年计划”为名,希望发展为兼具商、渔、工业等功能的多功能人工港,第一期工程部分于1971年7月展开细部计划、1973年10月完成细部计划,于1973年11月动工、1976年10月完工,建造7,900米的堤防与护岸、深水码头7座,提供280万吨的服务容量。第一期总预算约57亿元,实际支用56.2亿元。随着台湾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展,导致北部主要港口基隆港运量壅塞更加严峻,中华民国政府考量除台中港外仍须其他港口帮助其纾解交通量,因此于1972年核定将此港设定为基隆港的辅助港,1973年正式决定辟建新港,并将此港命名为“苏澳港”。苏澳港主要分二期推动,一期工程于1975年动工、1978年完工,预算44亿;而二期工程则于1979年动工、1983年完工,预算37.5亿。苏澳港直至完工,原预计耗费81.5亿元,实际花费79.8亿元,由中华民国政府预算全额支应,完工后年服务能量约1,000万吨。中山高速公路北起基隆,南至高雄前镇,中以支线连接桃园国际机场,全长373公里。1971年8月14日开工,1974年7月29日三重到中坜路段率先通车,1978年10月31日中沙大桥启用,高速公路全线正式通车。中山高速公路总共建造了75座交流道、2座隧道、349座桥梁与10座收费站,使用了3,231公顷的土地,总预算约429亿,其中81亿为国际贷款。因1972年至1973年期间,台湾对外贸易发达,而国营铁路台湾铁路管理局面对公路运输的竞争,受限于蒸汽火车、柴油客车,产生动力输出不足而影响车次增加量,造成乘车拥挤、经常误点、货物难以消化等窘境,为解决客货运量的增加,因此在1973年起计划电气化工程,施行范围以西部干线纵贯线全线(基隆-高雄间)进行架设1,153公里长高架电缆,采既有路线施工(边施工、边营运),分段送电,1979年6月27日全线完工通电试车竣事,同年7月1日在高雄车站举行通车典礼,次日全线电气化正式启用。铁路电气化总共分基隆至竹南段、竹南至彰化段(山、海线同时施作)、彰化至高雄段等三期工程,总预算约230.8亿,其中包含台铁自筹7.7亿、发行公债62亿、国外借款108.1亿、国际借款41.5亿、关税11.5亿等。为使东部铁路干线与西部接轨,将花莲车站移至现址,兴建花莲(新)车站至宜兰线南圣湖车站(今 苏澳新站)之单线新线。1979年12月完工,1980年2月1日全线通车。北回铁路建有81.6公里干线、5.7公里新线,20米以上大桥22座、16座隧道、设14站,总预算约74亿元。即中国钢铁公司,为了防止依赖外国钢品太深,减轻外汇负担,并解除过去因钢源不一,影响产品精度的缺点,遂决定兴建一贯作业炼钢场,于是出资兴办中国钢铁公司,并将其纳入十大建设之一。中国钢铁公司的一贯作业炼钢场,占地约480公顷,位于高雄临海第四工业区,滨临高雄港第二港口,自远洋输入原料后,可迳泊厂区码头起卸,节省运费与转运成本。即今台湾国际造船公司高雄总厂,坐落于高雄市小港区的临海工业区内,是十大建设中第一个完成的重要建设,该厂的设立肩负支持航运、贸易、国防及发展关联工业多目标之基本任务。于1975年建厂同时,即承建美商44万5千载重吨超级油轮,同时中国造船公司也合并原位于基隆的台湾造船公司为其基隆总厂。即今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高雄炼油总厂,在高雄县(因高雄县市合并改制直辖市,并入新成立之高雄市)开发两处石化工业区—“仁大(即仁武、大社)石化工业区”和“林园石化工业区”。中国石油公司高雄炼油总厂的兴建对于台湾的塑胶、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及化学品工业之发展而言,不仅减少国内工业对外之依存性,且将增加下游加工产品在外销上的竞争力。第一核能发电厂共有两部机组,其装置容量各为63.6万瓩。核能一厂列入十大建设计划优先兴工,两部机组分别于1977年与1978年完工;第二核能发电厂、第三核能发电厂为核能发电的延伸计划,后续列入十二大建设计划,分别于1981年与1984年完工。十大建设在短期内抵抗因石油危机造成的经济不景气,长期而言,其创备现代化的交通设施,提供充裕的电力,改善台湾的投资环境,钢铁、造船及石化重工业则提高原料的自给程度,降低对外依赖程度,成为工业转型的基础,并加速中下游产业发展,促进台湾经济之策略性产业的发展及工业之全面升级。以中山高速公路而言,基隆至台北的行车时间,即由原本的39分钟缩短至18分钟,除了节省时间和金钱外,运量提升并使台湾本岛的公路运输能力提高一倍,亦加速交流道附近的工业区经济发展。十大建设实行在当时国民经济所得尚低的台湾,另外同时期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退出联合国等外部困境,实行建设与经费其实均冒着很大的风险与考量,所以即使是当时台湾政治局势还未开放的时候,已经遭到舆论界极大的批评和检视,例如当时兴建中山高速公路时,便遭批评是为富人而建设的。十大建设执行时担任中华民国财政部部长李国鼎,则以“歪打正著”来形容十大建设带来的效益。十大建设对台湾当时经济指标影响极大,根据行政院主计处(今行政院主计总处)公布资料,中山高速公路于1971年开工后,1974年台湾经济成长率1.16%,工业成长率 -4.5%,通货膨胀率 47.5%;1976年经济成长率13.86%,工业成长率24.4%,通货膨胀率2.48%。但马凯认为,十大建设在缓和国内经济停滞的同时,带来高通货膨胀率的副作用。十大建设带有鲜明计划经济色彩,在建设计划接近尾声时,中华民国政府亦陆续推出与之类似的计划方案,如十二大建设、十四大建设、六年国建、新十大建设、爱台十二建设、前瞻基础建设计划等,但影响性相较起来皆难以与之相提并论。

相关

  • 普立马结合型雌激素(英语:Conjugated estrogens,旧误译共轭雌激素),也称妊马雌酮,商品名称为普立马(Premarin,取自pregnant mares' urine的缩写),是一种常用雌激素药物,惠氏制药公司生产,是一
  • 最长寿命最长寿命(英语:maximum life span)是指一个生物群体中寿命最长的个体所达到的寿命长度。大多数物种细胞的分裂次数有一个上限,影响了生物寿命的长短。对于人类,这一上限被称为海
  • 长岛长岛(英语:Long Island)是位于北美洲大西洋岸的岛屿,行政上隶属美国纽约州;长190公里,宽约20-30公里,从纽约港伸入北大西洋;向北,隔长岛海湾与康涅狄格州、罗德岛州相望;向南是北大西
  • 尤文氏肉瘤尤文氏肉瘤(英语:Ewing's sarcoma)又称为尤因肉瘤、未分化网状细胞瘤。原于骨髓内的原始细胞,是常见骨的恶性肿瘤。系美国的病理学家詹姆斯·尤因(James Ewing)于1921年首先报道
  • 魑魅魔神仔(白话字:Mô͘-sîn-á、台罗:môo-sîn-á),是在台湾与福建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中,一种诱导人类到山野间迷失的鬼或者精怪。民俗及人类学研究者根据田野调查采访,普遍认为其
  • 二甲基砜二甲基砜(Methylsulfonylmethane),简称为有机硫 (MSM)其化学式为(CH3)2SO2、甲基硫酰基甲烷的砜类有机化合物。二甲基砜在常温下是无色固体,无化学活性。在一些植物中含有二甲
  • 罗伯特·莱尔德·博登罗伯特·莱尔德·博登爵士(Sir Robert Laird Borden,1854年6月26日-1937年6月10日),是第九任加拿大总理。任内曾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其肖像现在印于加拿大一百元钞票上。他极力
  • 静止膜电位静息电位,或称静态电位、静止电位、静止膜电位、休息电位、休息膜电位(英文:resting potential),是神经元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恒定电位差。其主要成因源于钠钾
  • 海底高原海底高原,也称“海台”,是海底的大型平坦区域,相对较周围海床的水平高。虽然许多海底高原由大陆地壳组成,但是一些高原是海底大型火成岩的遗迹。地质学家认为火成岩海底高原是发
  • 加拿大皇家地理学会加拿大皇家地理学会(英语:The Royal Canadian Geographical Society,簡稱RCGS;法语:La Société géographique royale du Canada,簡稱SGRC)是加拿大的一个非营利教育组织。于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