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图佐·威尔逊

✍ dations ◷ 2025-02-23 14:58:41 #1908年出生,1993年逝世,加拿大地质学家,加拿大物理学家,地球科学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员,加拿大同伴勋章获得者,OB

约翰·图佐·威尔逊(John Tuzo Wilson, 1908年10月24日-1993年4月15日)是一位加拿大地球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因对板块构造论的贡献而在全世界享有声誉。威尔逊是加拿大勋章获得者,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英国王家协会会员,加拿大王家学会会员,爱丁堡王家学会会员。

板块构造论认为,地球的坚硬外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一部分),即岩石圈,是破碎成许多板块的,这些板块在较软的软流圈上各自运动。威尔逊指出,夏威夷群岛的形成就和板块运动有关,当涵盖了太平洋大部分面积的太平洋板块以缓慢速度向西北方漂过一个位置固定的热点时,这个热点便形成一系列火山,突出水面的部分就是夏威夷群岛。他还提出了转换断层的概念,这是指两个板块彼此之间发生水平运动时形成的断层(如圣安德烈斯断层),转换断层可以构成三种主要板块边界之一的转换边界。1973年,他还提出了威尔逊旋回的假说,这是指海底周期性地扩张和消减的过程。后来这个概念被进一步扩充为超大陆旋回假说)。

为了纪念威尔逊,加拿大一座年轻的海底火山即用他的名字命名为图佐·威尔逊海山。这是一个热点火山,其地理坐标为51°24′N 130°54′W / 51.4°N 130.9°W / 51.4; -130.9。

威尔逊生于一个移民到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华的苏格兰家庭。他是加拿大第一个修过地球物理学大学课程的大学生。1930年,他毕业于多伦多大学的三一学院。之后,他在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获得了几个其他的相关学位。再之后几年的学术研究生涯使他在1936年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地质学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威尔逊进入加拿大陆军,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服役。最后他以陆军上校军衔退伍。

1969年,威尔逊获颁加拿大勋章中的官佐勋章,并在1974年获颁同伴勋章。1978年他被伦敦地质学会授予沃拉斯顿奖。他是加拿大王家学会和英国王家学会的会员。他还是多伦多大学厄林代尔学院院长和电视系列片《人类行星》的主持人。

他还是安大略科学中心主任(1974年-1985年)。为了纪念他和板块构造论,在该中心外面的地上有一个巨大的“不动的”箭头,指示了自威尔逊出生以来北美大陆的漂移量。

加拿大地质联合会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图佐·威尔逊奖颁予在地球物理学界取得成就的学者。

相关

  •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英语:Atherosclerosis)是一种是粥样斑块(英语:Atheroma)沉积在血管壁并造成动脉狭窄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通常没有症状,严重时视其影响的动脉所在,可能造成冠状
  • RAD51n/an/an/an/an/an/an/an/an/an/aRad51是真核生物体内的一种蛋白质,与原核生物的RecA同源,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从酵母菌到人类之间的变异不大。人类的Rad51含有339个氨基酸,于
  • 包含式包含式(clusivity)在语言学上是指介于包容性与排除'的第一人称代词及动词之间的语法区分,亦称为包容性的"我们"及排除性的"我们"。包容性的"我们"具体包括"谈话的对象"(addresse
  • 菲律宾海板块隐没带 Alps 造山带 30→ 相对于非洲板块的移动速度(mm/Y)菲律宾海板块(英语:Philippine Sea Plate),是位于西太平洋菲律宾海的一个大洋板块,其形状略呈菱形,面积在30个主要板块中排
  • 盖亚理论盖亚假说(英语:Gaia hypothesis)是由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在1972年提出的一个假说。“地球整个表面,包括所有生命(生物圈),构成一个自我调节的整体,这就是我所说的盖亚。
  • 截角三角化四面体截角三角化四面体是一种凸多面体,共有16个面,由五边形和六边形所组成,其中五边形有四种,每种有三个,并以四面体边和面之关系排列,原属于四面体顶点的部分则为六边形这是构造一个截
  • 云山云山可以指:
  • 五功五功(阿拉伯语:أركان الإسلام‎,ʾarkān al-ʾIslām,即伊斯兰支柱)是伊斯兰教逊尼派所用的词汇,指信仰伊斯兰的所需遵守的五项基本原则。伊斯兰的五门功课要求穆斯
  • 紫水晶紫水晶(amethyst),也称作紫石英,是水晶的一种紫罗兰色变体,通常用作宝石。其名称来自于古希腊语的 (“不”)和 (“醉”),因为相信紫水晶可以保护其主人不醉,古希腊人佩戴紫水晶并且
  • 洛希瓣洛希瓣是包围在恒星周围的空间,在这个范围内的物质会受到该天体的引力约束而在轨道上环绕着。如果恒星膨胀至洛希瓣的范围之外,这些物质将会摆脱掉恒星引力的束缚。如果这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