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关系 (法律)

✍ dations ◷ 2025-04-25 04:50:15 #因果关系 (法律)
客体 · 行为(作为 · 不作为) 危害结果 · 因果关系 · 犯罪主体 主观要件(故意 · 过失)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预备阻却违法事由 正当防卫 · 紧急避难心神丧失 · 精神耗弱 原因自由行为 · 责任能力 期待可能性 · 犯罪意识直接正犯 · 间接正犯 共同正犯 · 共谋共同正犯 教唆犯 · 帮助犯想像竞合 · 牵连犯 · 连续犯 数罪并罚 · 一罪一罚死刑 · 无期徒刑 有期徒刑 · 罚金 · 科料 拘役 · 没收 褫夺公权 · 剥夺政治权利 量刑 · 宣告刑 自首 · 减刑 · 缓刑因果关系(causation)是在刑法、侵权法等法律领域认定行为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的一个考虑因素,即行为人的行为应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才能为其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在大陆法系刑法学上,因果关系是结果犯的构成要件要素。法学上关于因果关系的理论,主要有三种理论:1. 条件因果关系理论(德语:Bedingungstheorie),又称“等价理论”(德语:Äquivalenztheorie)。2. 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德语:Adäquanztheorie),又称“重要性理论”(德语:Relevanztheorie)。(详见该条目)3. “流行病学(疫学)的因果关系”理论,又称“统计学的因果关系”(德语:statistische Kausalitätsmodelle)、“几率论的因果关系”(德语:probabilistische Kausalitätsmodelle)。从这三种理论衍生许多变化版,例如:德国学者(德语:Karl Engisch(1931)提出“合法则的条件关系”(德语:gesetzmäßige Bedingung),是在条件理论之上添加了“P→Q关系必须合乎自然法则”这个条件,也就是逻辑学和哲学上所称的“充分条件”,使得只有“充分且必要条件”才被认定为原因。三者当中,条件因果关系理论最早出现,稍后出现的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在德国和中华民国都曾同时是民法学 与刑法学的通说,但今日这两国的刑法学已改采Engisch的合法则的条件关系(虽然两国的教科书上多只称“条件理论”,但其内容并非最早版本的条件理论),加上客观归责理论。在民法上,由于考虑到被害人保护的必要性,有时会放宽条件关系的判断,故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运用较广;但在刑法上,若无法取得毫无合理怀疑的证据,则不得将人定罪,在因果关系的判断必须极度严谨。根据当代大多数刑法学者的见解:Template:English criminal law navbox(英语:Template:English criminal law navbox)

相关

  • 解毒剂解毒剂指可以解除毒性的物质。常见的毒物和对应的解毒剂有:抗高血压药 · 利尿剂 · 血管舒张剂 · β受体阻断剂 ·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ACE
  • 核衣壳衣壳是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又称为壳体。衣壳是由病毒衣壳蛋白亚基所形成的寡聚体。衣壳的作用是用于包裹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衣壳的类型大致是按它们的形态来分类的。不同的病
  • No5f14 7s22, 8, 18, 32, 32, 8, 2第一:641.6 kJ·mol−1 第二:1254.3 kJ·mol−1 第三:2605.1 kJ·mol主条目:锘的同位素锘(Nobelium)是一种人工合成元素,符号为No,原子序为102。
  • 4d2 5s22, 8, 18, 10, 2蒸气压第一:640.1 kJ·mol−1 第二:1270 kJ·mol−1 第三:2218 kJ·mol主条目:锆的同位素.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
  • 教授教授,是一种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职称。在中国汉、唐的大学中即设有此官职;在现代汉语、日语、及韩语的语境中,多作为英语“Professor”一词的同义语使用,指在现代高等教育机构(例如
  • 电解质异常电解质在生物体的自平衡维持上相当的重要。电解质可调节心臓及神经机能、输送氧气、维持体液平衡(英语:fluid balance)及酸碱平衡等。电解质的不平衡可能因为以下原因而产生:过
  • 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亦称印刻作用,英语:stereotype),是一个社会学术语,专指人类对于某些特定类型人、事或物的一种概括的看法,看法可能是来自于同一类型的人事物之中的某一个个体给旁人的观感
  • 碱性在各种酸碱理论中,碱都是指与酸相对的一类物质。碱多指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而对碱最常见的定义是根据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提出的酸碱离子理论作出的定义:碱是一种在水
  • 烤炙烤是一种用火或者是热源将食物加热的烹调方式。通常是先将肉或蔬菜等食材放置于铁丝网上,或者将食材用锡箔纸包好后,放进烤箱中进行加热,或者是用烧红的木炭进行加热。这种烹饪
  • 氢动力汽车氢动力汽车分为两种,氢内燃汽车(HICEV)是以内燃机燃烧氢气(通常透过分解甲烷或电解水取得)及空气中的氧产生动力,推动的汽车。而氢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 vehicle-FCEV)是使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