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比林煤矿

✍ dations ◷ 2025-09-08 23:08:47 #翁比林煤矿

坐标:0°41′S 100°46′E / 0.683°S 100.767°E / -0.683; 100.767

翁比林煤矿(印尼语:Tambang Batu Bara Ombilin)位于印度尼西亚西苏门答腊省的沙哇伦多,它位于巴里桑山脉当中的山谷,在巴东东北方约70公里处。荷兰地质学家威廉·亨德里克·德·格雷夫(英语:Willem Hendrik de Greve)在19世纪中叶在此地发现该地区有巨大的煤炭开采潜力,于1876年开始开采煤矿,为东南亚历史最悠久的煤矿。翁比林煤矿现由印度尼西亚国有煤炭企业武吉亚参煤炭公司(印度尼西亚语:Bukit Asam)所有,于2017年停止开采,并转型以观光旅游为主要经济活动。该矿区以及其运输用的铁路、港口储藏设施在2019年以“沙哇伦多的翁比林煤矿遗产”名称列入世界遗产,为印度尼西亚第五个文化遗产。

翁比林煤矿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荷属东印度政府建设,用以开采苏门答腊此偏远地区的优质煤炭。该地区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强权将工业技术用于其殖民地的良好示例。其采用当时最先进的采矿技术如矿井深孔垂直掘进、机械洗矿分选等;建构复杂的一贯作业生产网络,从矿区开采、初级处理、铁路运输至港口载运;并建置了一座设施齐全的现代采矿小镇,可供约七千人生活,包含住房、伙食、健康、教育和娱乐设施。翁比林煤矿遗产是一个能够进行高效的采矿、加工、运输和出口煤炭的综合体系。

1867年,荷兰地质学家威廉·亨德里克·德·格雷夫在翁比林河(英语:Ombilin River)河谷发现有巨大开采潜力的煤炭矿源。1876年开始开采煤矿,1892年,铁路建成后,开始进行露天开采。在印度尼西亚独立革命之前,此煤矿的产量在1930年达到顶峰,年产量超过62万吨。该矿场的矿工包含当地招募的工人,以及来自爪哇与苏门答腊的囚犯,这些囚犯以锁链锁著腿、手和脖子运到矿场。该矿区的煤炭生产量可以满足荷属东印度90%的能源需求。

1942-1945年间,煤矿由日本控制。1945年以后,煤矿由印度尼西亚政府管理,煤矿产量在1976年达到顶峰,当年度产量为120.1万吨。露天矿场营运至2002年后停止开采,之后地下矿场持续营运,该地下矿场由印度尼西亚国有煤炭企业武吉亚参煤炭公司(印度尼西亚语:Bukit Asam)(PTBA)所有,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CNTIC)经营,年煤炭产量为50万吨。地下矿场持续营运至2017年,因矿源逐渐枯竭,不符经济效益而停止开采。

翁比林煤矿在2015年被印度尼西亚政府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展开相关设施维护工作,该文化遗产受到《印度尼西亚2010年第11号法令》(文化遗产法)以及《印度尼西亚2007年第26号法令》(空间管理法)保护。地方政府规划以遗产旅游作为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地方政府已制定管理项目,以确保在持续保护文化遗产之下,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印度尼西亚铁路公司修复当地铁路,提供具丰富历史背景的怀旧铁道旅游。当地已设立一座游客中心、七座博物馆。在翁比林煤矿博物馆游客可以在那里了解历史背景、采矿的工具。矿坑中设备了充足的照明与通风设备供游客参观,另可参观工人宿舍和过滤煤炭的的设施。

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2019年6月至7月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由印度尼西亚申报的项目“沙哇伦多的翁比林煤矿遗产”经大会通过,成为印度尼西亚第五个入选的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编号为1610。

该世界遗产被认为满足世界遗产登录基准中的以下基准而予以登录:

“沙哇伦多的翁比林煤矿遗产”世界遗产包含12个项目,其可区分成A、B、C三个区域。A区包括编号1610-001至1610-006之6个项目,其为翁比林煤矿的矿场,包括露天矿场与众多如迷宫般的地下矿坑,以及矿场的相关设施;B区包括编号1610-007至1610-011之5个项目,其包含长度约155公里的铁路,以及铁路经过的火车站、桥梁,铁路的用途为将矿区开采的煤炭运至海岸边的港口;C区仅有一个项目1610-012,其为位于苏门达腊西部邻近印度洋沿岸的港口直落峇育港(英语:Port of Teluk Bayur),煤炭暂存放在港口边的储煤场,以运送至荷属东印度其他地区与欧洲。

翁比林煤矿的地下矿坑入口,约摄于1900年

翁比林煤矿的采矿工人,拍摄日期不明

翁比林煤矿的营运情况,摄于1915-1930年间

翁比林煤矿的营运情况,摄于1971年

翁比林煤矿的设施,摄于2003年

592:婆罗浮屠寺庙群(英语:Borobudur Temple Compounds)(婆罗浮屠 · 曼都寺 · 帕翁寺 · 593:桑义兰早期人类遗址 · 642:普兰巴南寺庙群 · 1194:巴厘省文化景观:以苏巴克为三界和谐哲学的载体1610:沙哇伦多的翁比林煤矿遗产

608:乌戎库隆国家公园 · 609:科莫多国家公园 · 955:洛伦茨国家公园 · 1167:苏门答腊的热带雨林遗产

相关

  • 应用研究研究是用主动和系统方式的过程,是为了发现、解释或校正事实、事件、行为、或理论,或把这样事实、法则或理论作出实际应用。“研究”一词常用来描述关于某一特殊主题的资讯收集
  • 鼬雷氏鲶鼬雷氏鲶,为辐鳍鱼纲鲶形目鼬鲶科的其中一种,为热带淡水鱼,分布于南美洲巴西及圭亚那淡水流域,体长可达16.5公分,栖息在底层水域,生活习性不明。 维基物种中有关鼬雷氏鲶的数据
  • 曼努埃尔·佛朗哥曼努埃尔·弗朗哥 (西班牙语:Manuel Franco, 1871年7月9日 – 1919年6月5日) ,巴拉圭律师、政治家,1916年至1919年担任第26任巴拉圭总统。毕业于国立亚松森大学(英语:Universida
  • 詹姆斯·加文 第82空降师詹姆斯·莫里斯·加文(James Maurice Gavin,1907年3月22日-1990年3月23日),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少将,于二次大战期间继奥马尔·布拉德利及马修·李
  • 德昭德昭(满语:ᡩᡝᠵᠣᡠ,穆麟德:;1700年-1762年),满洲爱新觉罗氏。豫通亲王多铎曾孙、豫宣和亲王多尼孙、追封豫亲王鄂扎第五子。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其父信郡王鄂扎逝世,以鄂扎叔父董额
  • 貝氏體铁素体(α-Fe) 针状铁素体(acicular α-Fe) 奥氏体(γ-Fe) 马氏体 珠光体(88%铁素体,12%碳化三铁) 贝氏体 粒滴斑铁(珠光体及渗碳体的共晶     混合物,含碳量4.3%) 碳化三铁(Fe3C) β
  • 梅尔·奥伯伦梅尔·奥伯伦(英语:Merle Oberon 1911年2月19日-1979年11月23日)英国女演员,她的电影生涯始于英国1933年电影《亨利八世的私生活》中扮演的安妮·伯林。1934年在《红花侠》中获
  •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英文: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HNv)是存在于海洋水生物中的一种病毒,尤其是虾种。受影响的虾类为(草虾)。严重则致死,不然则会影响虾成长的速度,或是导致畸型的虾种。此病毒也可以感染白对虾()。感染的主要部位为鳃、表皮细胞、结缔组织、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病毒较活跃于西半球,如墨西哥、夏威夷,和东南亚等。此病毒在非洲及澳洲的虾种的DNA上找到了类似的sequence,但是并没有感染性,虽然目前仍还在研究中
  • 赖安赖安(7月16日-)是台湾的漫画家。出生于台北县(今新北市)。血型O型。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美术系西画组毕业。代表作为《恋影天使》。
  • 李巍 (1969年)李巍(1969年10月20日-),是已退役的中国足球运动员,生于湖南长沙,身高186公分,司职位置是后卫兼中场。李巍在十几岁时便入选八一体工大队,并曾入选国少队与国青队,以及柯达杯最佳阵容。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李巍转队至广州太阳神队,在1994年到2000年间,曾分别效力于广州太阳神队、深圳平安队、青岛海牛队与武汉红桃K队,1998年在深圳平安队是他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与张军、孙刚、彭伟国等人并称“平安四大哥”,1999年他被租借到武汉红桃K队,2000年他重披深圳平安队队服,但已经无力打进主力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