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蕈毒碱
✍ dations ◷ 2025-10-20 05:28:35 #蕈毒碱
毒蕈碱(英语:Muscarine)是一种有毒的天然生物碱,主要存在于丝盖伞属(英语:Inocybe)和杯伞属的真菌中,例如白霜杯伞。粉褶蕈属(英语:Entoloma)和小菇属(英语:Mycena)的真菌中也有发现含有达到摄入中毒剂量的物种。牛肝菌属、湿伞属(英语:Hygrocybe)、乳菇属(英语:Lactarius)和红菇属的真菌也发现无害的微量毒蕈碱。有些真菌的毒蕈碱含量可变,例如毒蝇伞,通常占鲜重的0.0003%,相比之下,丝盖伞属和杯伞属的真菌毒蕈碱含量可达1.6%。毒蕈碱是一种非选择性的蕈毒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激动剂。毒蕈碱于1869年首次从毒蝇伞中分离出来,是最初被研究的拟副交感神经类药物,其能深刻刺激副交感神经,导致抽搐甚至死亡。由于其为季铵盐,胃肠道吸收性比叔胺差,但其能穿过血脑屏障。毒蕈碱激动剂激活毒蕈碱受体,而烟碱激动剂激活烟碱受体,两者都是直接作用的拟胆碱。1957年,耶利内克(61)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确认了其结构,并发现了其与乙酰胆碱的相似性,这也成为毒蕈碱药理学的新发现。一种高效的不对称合成法提出于1992年。
从S-(-)-乙基乳酸酯(2)出发,使用2,6-二氯溴苯保护羟基得(3), 二异丁基氢化铝(DIBAL)还原得醛(4),与烯丙基溴锌试剂得(5),加碘关环得(6),最后与三甲胺反应得毒蕈碱盐(1)和其差向异构体(7)。毒蕈碱结构与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相似,与相应受体结合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这些受体以毒蕈碱命名。存在5种不同的毒蕈碱受体亚型M1 - M5,大多数组织含有不止一种。M2和M3亚型主要存在于外周植物神经,而 M1和M4亚型更多存在于在大脑和自主神经中枢。M1,M3和M5与Gq蛋白(英语:Gq alpha subunit)作用刺激磷酸肌醇(英语:Phosphoinositide)水解与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M2与M4受体与Gi蛋白(英语:Gi alpha subunit)作用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表达,导致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的浓度减少。大多数毒蕈碱受体激动剂并不选择性地与特定受体亚型结合。毒蕈碱摄入15-30分钟分钟后,泪液与唾液分泌增加,发汗。更大剂量服用将进一步导致腹部绞痛和腹泻,瞳孔缩小,视力模糊,支气管分泌物增加,支气管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心动过缓,胃酸分泌增加和多尿。如果毒蕈碱到达大脑,可引起震颤,抽搐和体温过低。与心室毒蕈碱受体结合,导致血压降低。静脉注射毒蕈碱可以引发急性循环衰竭至心脏骤停。毒蕈中毒有约5%的情况于8-9小时后死亡,但及时诊断和使用阿托品可以完全避免。阿托品是毒蕈碱的特效解毒剂,其它解毒剂还有东莨菪碱和哌仑西平(英语:Pirenzepine)。毒蕈碱代谢相关研究缺乏,目前认为其可能在体内不被代谢。毒蕈碱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而不能被乙酰胆碱酯酶降解,从而持续刺激神经细胞,这或许是造成其毒性的原因之一。毒蕈碱易溶于水,最有可能的方式离开血液的方式是通过肾脏从尿液排出。作为蕈毒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激动剂,毒蕈碱用于治疗青光眼,术后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尿潴留和口干症。毒蕈碱对副交感神经刺激很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忌用。此外,胃肠道或泌尿道梗阻患者也不宜服用,因为它会加重梗阻,使胃肠压力升高并可能导致穿孔。毒蕈碱治疗疾病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毒蕈碱强烈刺激肠蠕动以及胰腺、肝脏、和肠粘膜的分泌,故其可能开发成应该是有效的治疗便秘的药物。毒蕈碱也可以与其他疗法结合使用以治疗肠蠕动缓慢和分泌不足。毒蕈碱排泄缓慢,这是其作为药用的不足。毒蕈碱还可抑制乳汁分泌。
相关
- 失调共济失调(英语:Ataxia)是指缺乏规律,或者为笨拙,为一种神经疾病上的特征。失调可以广泛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任何其中一环出状况所表现的病征,例如掌管运动和平衡的小脑
- 呕血呕血(hematemesis)是指患者呕吐出血液的症状,血液的来源为上消化道(即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出血也属于上消化道)。呕
- 弗洛里霍华德·华特·弗洛里,弗洛里男爵,OM,FRS(英语:Howard Walter Florey, Baron Florey,1898年9月24日-1968年2月21日),澳大利亚药理学家,由于对盘尼西林的研究而与恩斯特·伯利斯·柴恩
- 保加利亚人保加利亚人(英语:Bulgarians、保加利亚语:българи or bǎlgar)是巴尔干半岛的原始居住族群,母语是保加利亚语。保加利亚人口大约是9,000,000~10,000,000左右,分布于全世界,保
- 布兰特利县布兰特利县(Brantley County)是位于美国佐治亚州东南部的一个县,面积1,159平方公里,县治纳洪塔。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7,316。布兰特利县成立于1920年11月2日,县名源
- 脱氨脱氨作用(英语:deamination,亦可称为脱氨基)是指移除分子上的一个氨基。人类的肝脏经由脱氨作用将氨基酸分解,当氨基酸的氨基被去除之后,会转变成氨。由碳及氢所组成的残余部分,则
- 杨 卫杨卫(1954年2月-),北京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力学专家,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2006年8月至2013年2月任中国浙江大学校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
- 郭子建郭子建(1961年10月-),河北沧州人,生于河间,中国化学生物学家,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1994年在帕多瓦大学获博得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醋氨酚7.21 g/kg (0 °C) 8.21 g/kg (5 °C) 9.44 g/kg (10 °C) 10.97 g/kg (15 °C) 12.78 g/kg (20 °C) ~14 mg/mL (20 °C)对乙酰氨基酚(英语:Acetaminophen),又称
- 食品与生物加工技术《食品与生物加工技术》(英语: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是一本由SCI和EI收录的国际性学术期刊,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期刊有印刷版和电子版两种版本。期刊主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