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毒碱

✍ dations ◷ 2025-04-04 05:02:52 #蕈毒碱
毒蕈碱(英语:Muscarine)是一种有毒的天然生物碱,主要存在于丝盖伞属(英语:Inocybe)和杯伞属的真菌中,例如白霜杯伞。粉褶蕈属(英语:Entoloma)和小菇属(英语:Mycena)的真菌中也有发现含有达到摄入中毒剂量的物种。牛肝菌属、湿伞属(英语:Hygrocybe)、乳菇属(英语:Lactarius)和红菇属的真菌也发现无害的微量毒蕈碱。有些真菌的毒蕈碱含量可变,例如毒蝇伞,通常占鲜重的0.0003%,相比之下,丝盖伞属和杯伞属的真菌毒蕈碱含量可达1.6%。毒蕈碱是一种非选择性的蕈毒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激动剂。毒蕈碱于1869年首次从毒蝇伞中分离出来,是最初被研究的拟副交感神经类药物,其能深刻刺激副交感神经,导致抽搐甚至死亡。由于其为季铵盐,胃肠道吸收性比叔胺差,但其能穿过血脑屏障。毒蕈碱激动剂激活毒蕈碱受体,而烟碱激动剂激活烟碱受体,两者都是直接作用的拟胆碱。1957年,耶利内克(61)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确认了其结构,并发现了其与乙酰胆碱的相似性,这也成为毒蕈碱药理学的新发现。一种高效的不对称合成法提出于1992年。 从S-(-)-乙基乳酸酯(2)出发,使用2,6-二氯溴苯保护羟基得(3), 二异丁基氢化铝(DIBAL)还原得醛(4),与烯丙基溴锌试剂得(5),加碘关环得(6),最后与三甲胺反应得毒蕈碱盐(1)和其差向异构体(7)。毒蕈碱结构与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相似,与相应受体结合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这些受体以毒蕈碱命名。存在5种不同的毒蕈碱受体亚型M1 - M5,大多数组织含有不止一种。M2和M3亚型主要存在于外周植物神经,而 M1和M4亚型更多存在于在大脑和自主神经中枢。M1,M3和M5与Gq蛋白(英语:Gq alpha subunit)作用刺激磷酸肌醇(英语:Phosphoinositide)水解与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M2与M4受体与Gi蛋白(英语:Gi alpha subunit)作用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表达,导致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的浓度减少。大多数毒蕈碱受体激动剂并不选择性地与特定受体亚型结合。毒蕈碱摄入15-30分钟分钟后,泪液与唾液分泌增加,发汗。更大剂量服用将进一步导致腹部绞痛和腹泻,瞳孔缩小,视力模糊,支气管分泌物增加,支气管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心动过缓,胃酸分泌增加和多尿。如果毒蕈碱到达大脑,可引起震颤,抽搐和体温过低。与心室毒蕈碱受体结合,导致血压降低。静脉注射毒蕈碱可以引发急性循环衰竭至心脏骤停。毒蕈中毒有约5%的情况于8-9小时后死亡,但及时诊断和使用阿托品可以完全避免。阿托品是毒蕈碱的特效解毒剂,其它解毒剂还有东莨菪碱和哌仑西平(英语:Pirenzepine)。毒蕈碱代谢相关研究缺乏,目前认为其可能在体内不被代谢。毒蕈碱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而不能被乙酰胆碱酯酶降解,从而持续刺激神经细胞,这或许是造成其毒性的原因之一。毒蕈碱易溶于水,最有可能的方式离开血液的方式是通过肾脏从尿液排出。作为蕈毒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激动剂,毒蕈碱用于治疗青光眼,术后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尿潴留和口干症。毒蕈碱对副交感神经刺激很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忌用。此外,胃肠道或泌尿道梗阻患者也不宜服用,因为它会加重梗阻,使胃肠压力升高并可能导致穿孔。毒蕈碱治疗疾病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毒蕈碱强烈刺激肠蠕动以及胰腺、肝脏、和肠粘膜的分泌,故其可能开发成应该是有效的治疗便秘的药物。毒蕈碱也可以与其他疗法结合使用以治疗肠蠕动缓慢和分泌不足。毒蕈碱排泄缓慢,这是其作为药用的不足。毒蕈碱还可抑制乳汁分泌。

相关

  • 世界能源消耗量世界能源消耗量是指所有人类文明所使用的能量总和。它通常以年度测定,并会计算人类文明所使用的所有能量来源,是审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数据,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政治领域有很深
  • 人类的头骨颅骨或者头骨、骷髅头是指人类或者许多脊椎动物的头部骨性结构。头骨之功能为支撑脸部,并保护脑部。头骨分为两部分:颅骨和下颌骨。一般所称之‘头颅’通常仅指颅骨,并未包含下
  • 胡说八道废话(Nonsense),即无意义的话。废话中的“废”,说文解字一书指屋顿,即破败的房屋,废话指的是一段在当时情况下对事情发展没有任何正面作用的谣言,又或者逻辑上矛盾的话。另外,亦指以
  • 晶体管晶体管(英语:transistor),早期音译为穿细丝体,是一种类似于阀门的固体半导体器件,可以用于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和许多其他功能。在1947年,由约翰·巴丁、沃尔特·布喇顿和威
  • 反微中子物理学中的反中微子为中微子的反物质,是核反应β衰变产生出来的中性粒子。它们拥有自旋1/2并属于轻子类费米子。目前为止,所有探测到的反中微子都有右旋性,而所有中微子都是左
  • 雅各布·皮耶克尼斯雅各布·皮耶克尼斯(瑞典语:Jacob Aall Bonnevie Bjerknes,1897年11月2日-1975年7月7日)是一位出生于瑞典的美国籍气象学家。1897年,雅各布·皮耶克尼斯出生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 苯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苯基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英语:Phenylethanolamine N-methyltransferase;PNMT)是一个存在于肾上腺髓质的酶,其将去甲肾上腺素转换为肾上腺素。此酶受皮质醇的正影响,后者由肾上腺皮
  • 野芝麻属野芝麻属(学名:Lamium)是唇形科下的一个属,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40种,产自欧洲、北非及亚洲。
  • 伯母伯父是中文中对亲属的称谓,指父亲的哥哥,也叫伯伯、阿伯、堂伯,或简称伯。古称从父。不过,“伯”也可以指大伯子,即丈夫的哥哥。英文中,伯父与叔父、舅父等统称为Uncle。伯父妻子
  • 角足龙类角足龙类(学名:Cerapoda)是鸟臀目的一个演化支或亚目。它们是颌齿类里,装甲类的姐妹分类单元。角足龙类的特征是下颌牙齿有一层厚珐琅质。它们的牙齿咀嚼时磨损不平均,并发展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