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胚植物亚界
✍ dations ◷ 2025-04-04 20:52:56 #有胚植物亚界
有胚植物,又称为高等植物,是那些最熟悉的植物,包括苔藓植物门、地钱纲、角苔纲、蕨类、石松、裸子植物、开花植物等,但不包括绿藻。有胚植物都是具有专门的生殖器官的复杂多细胞真核生物,除极少例外,都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如吸收光,从二氧化碳中生成养料。有胚植物具有的特化的生殖器官中有非生殖性的组织,这一点可以与多细胞藻类相区分。有胚植物主要是适应陆地的生活环境,虽然有些再一次进入水中生活,这样,有胚植物也被称为陆生植物。有胚植物是在古生代时期从复杂的绿藻发展而来的。有胚植物现存的最紧密的亲戚是轮藻。 这些藻类经历单倍体世代(配子体)和双倍体世代(孢子体)的世代交替。显微镜下,有胚植物的细胞结构类似于绿藻,区别在于细胞分裂时有成膜体(英语:phragmoplast)形成细胞壁。有胚植物的另一个不同点是有一个较大的中央液泡,其膨压提供植物细胞的支持力,使它能维持形状。多细胞藻类虽然也有世代交替,但是有胚植物的名称来自于在母本的配子体组织中养育受精卵——孢子体胚胎这一共有衍征。最早的有胚植物的孢子体在结构和功能上差别很大,仍旧很小并在短暂的生命周期中依赖于母体。这种植物被称为苔藓植物,现存的有:所有苔藓植物都相对小并局限于潮湿环境中,依赖水来散播它们的孢子。有一些植物在志留纪更好地适应了新出现的陆地环境,并在泥盆纪变得多样化,同时传播到不同的陆地环境。这些植物被称为维管植物或导管植物。维管植物具有维管组织或管胞,水分通过维管在植物体内输送,外面还有防止干燥的表皮。大部分维管植物的孢子体已经发展成独立的植株,已经进化出真正的叶,茎和根,但配子体仍然很小。但有的维管植物依然依靠孢子繁殖,现存有:其他种类的维管植物是在古生代后期出现的,已经不用孢子繁殖,进化出可以抵御干燥的种子,所以叫做种子植物。种子植物的有受精卵发育的整个幼年孢子体都包含在种子之中,有的种子即使它们的母体是生长在多水的环境之下,也可以抵御极度干旱的环境。种子植物现存有:前四类被称之为裸子植物的多系群,因为它们的胚珠是裸露的,不被心皮包裹。相对地,被子植物的胚珠是被心皮包裹,形成果肉。被子植物是在侏罗纪才最后出现的一类植物,在白垩纪时迅速繁殖,成为现代地球陆地上最大的生物量组成部分。目前植物分类学上意见并不统一,有的分类学家认为植物界只包括有胚植物,但也有些分类学家认为有胚植物单独应该算做一门,他们将陆生植物和轮藻一起划为一个亚门。植物高层的分类变动得非常地大。一些学者认为植物界只包括有胚植物,而其他学者则有不同的命名和规范。此处列出的类群通常被视为门,但有时也会被视为纲,且偶尔会被缩至只剩两个门。一些分类学则将有胚植物放在总门上,并将其和部分轮藻一起归为一个亚界,称之为链形植物亚界。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看,有胚植物和绿藻形似,它们都具有真核,有由两层原生质分泌形成的,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淀粉,主要叶绿体都是由叶绿体a和叶绿体b组成的,两者都有大液泡,没有中心质,除了配子以外也都没有鞭毛。传统上高等植物包括四个门: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苔藓和蕨类又合称颈卵器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又合称维管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合称种子植物,显花植物。
相关
- 古根菌纲古根菌纲(学名:Archaeorhizomycetes)是子囊菌门外囊菌亚门下的一个纲,发表于2011年,其下只有一个单型目古根菌目(Archaeorhizomycetales)、一个单型科古根菌科(Archaeorhizomycetace
-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英语:Diphtheria Tetanus Pertussis vaccine, DPT,港澳台译为白喉破伤风百日咳混合疫苗),是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的疫苗(三合一疫苗)。它由百日咳疫苗、精制
- 乱码乱码指的是电脑系统不能显示正确的字符,而显示其他无意义的字符或空白,如一堆ASCII代码。这样所显示出来的文字统称为乱码。乱码是因为“所使用的字符的源码在本地计算机上使
- 疒疒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〇四个(五划的则为第十个)。中文中,疒部归于五划部首。疒部通常是从左上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归为疒部
- 紫菀紫菀(学名:Aster tataricus),又名青菀、紫倩、青牛舌头花(河北土名)、山白菜、驴夹板菜、驴耳朵菜、还魂草、返魂草、小辫,是菊科紫菀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可达1.8米;须根多数簇生
- 外国援助自1949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的外援采取了双边和多边官方发展援助以及对个人接受者的官方援助相结合的的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和东欧国家援助的
- 法兰西斯·高尔顿弗朗西斯·高尔顿爵士,FRS(英语:Sir Francis Galton,1822年2月16日-1911年1月17日),英格兰维多利亚时代的博学家、人类学家、优生学家、热带探险家、地理学家、发明家、气象学家、
- 霍桑效应霍桑效应(英语:Hawthorne effect),又称霍索恩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霍桑效应起源于1927年至1932年期间,美
- 卡拉·迪瓦伊卡拉·乔斯林·德莱文涅(英语:Cara Jocelyn Delevingne,/ˈkɑːrə ˈdɛləviːn/ KAR-ə DEL-ə-veen,1992年8月12日-)是一名英国女性超级模特儿、演员和歌手。2012年和2014年,
- 宇垣一成宇垣一成(庆应4年阴历6月21日(1868年8月9日) - 昭和31年(1956年)4月30日)、日本的陆军军人、政治家。大正末期至昭和初期长州出身的陆军实权派“宇垣阀”首脑。三次任陆军大臣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