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木鞋

✍ dations ◷ 2025-05-07 05:57:57 #鞋,荷兰文化

荷兰木鞋(荷兰语:klomp)是荷兰特有的木鞋,也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它与风车、郁金香合称为“荷兰三宝”。

木鞋的诞生和荷兰低洼的地理位置有关。欧洲的许多大河流经此地入海,再加上全年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该国几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水中。这促使了早期防水木鞋的诞生。现存最古老的木鞋可以追溯至13世纪,出土于鹿特丹附近。

而另一种说法认为,欧洲的最早木鞋于1350年诞生于法兰西王国,当时仅在一块木头上挖空成为简单的鞋形。直到15世纪才传到荷兰。

木鞋取材于荷兰特有的一种坚硬且无花纹的杨树。它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之处:它原料便宜,易制作,能防潮,好清洗,且能在劳动中起到保护作用。于是,农民们在鞋内塞入稻草等填塞物,不仅御寒防冻,而且舒适耐穿。木鞋因此流传下来。

制作木鞋的第一步是选择优质白杨木或者柳木。这类木头具有柔软性,容易削裁,也具延展性,穿起来不容易咬脚。

第二步是裁出木鞋原型,再利用粗细不同的木桩,削出能够塞进脚趾的鞋面。历史上的手工时代,需要人工刻制2到3小时。现在通过机器协助,只需要5分钟。

之后,这些木鞋鞋型还需要放在室外风干3到4周,然后再将鞋内外用砂纸磨平表面,木鞋就基本完成了。最后一步是进行彩漆或者进一步加工。

荷兰木鞋根据工作用途划分有铺石工木鞋、堤坝工木鞋、泥炭工木鞋、翻土工木鞋、渔夫木鞋、冰上木鞋等;而根据生活用途划分还有专门的礼拜鞋、周末木鞋、新娘木鞋等等。

木鞋是荷兰人必备的订婚礼品。历史上,木鞋是男生向心上人告白时赠送的礼物。如果姑娘接受了木鞋,就说明她爱着他。这些新娘木鞋大多造型精致,镶有小玫瑰、星星、魔纽等图案,表达着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期待。

父母也会让小孩子穿木鞋。在穿木鞋行走时,为避免松脱,脚指必须稍弯曲,并带动脚背、小腿部肌肉运动,让脚底不断接受按摩。木鞋本身也能让脚掌保持良好的外形,不受压迫。这能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穿荷兰木鞋了。它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对外国人来说,它是一种旅游纪念品。它还可以做装饰品,甚至是作为花瓶使用。在荷兰著名的风车村,每隔20分钟或半小时就会有一场木鞋制作表演。纪念品商店的货架上也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鲜艳木鞋。

“木鞋博物馆”位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北部10多公里外的小城赞丹郊区。博物馆门口放着一只长约三米的巨大木鞋。它由一整块木头制作而成,鞋面漆成黄色,并饰有红色的条纹,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鞋。

相关

  • 系统性回顾系统综述(英语:systematic review)是文献探讨(英语:Literature review)一种,为研究有关一特定主题所有高质素的报告,并将之识别,评论并集合。有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综述为循证医
  • 第比利斯第比利斯(格鲁吉亚语:თბილისი.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
  • 弗拉基米尔·科捷利尼科夫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科捷利尼科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Котельников,罗马化:Vladimir Aleksandrovich Kotelnikov,1908年9月6
  • 金才龙金才龙(韩语:김재룡),是现任朝鲜内阁总理,自2019年4月起担任该职位。他也是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的成员。金才龙曾担任平安北道和慈江道党委书记,后于2015年2月晋升为慈江道党委
  • 菲律宾历史菲律宾历史开始于6万7千年前人类使用木筏和原始船只抵达这里。最晚在六万七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已经有人类在菲律宾群岛聚居。科学家于2007年、2011年和2015年在吕宋岛
  • 亚洲诺贝尔奖得主列表诺贝尔奖是自1901年开始颁发的年度国际奖项,颁发给对化学、物理、文学、和平和生理及医学这五方面有着杰出贡献的人士或组织。诺贝尔经济学奖则是于1968年设立,以表扬在经济方
  • 池田利隆池田利隆(1584年10月10日—1616年7月26日)是安土桃山时代至江户时代前期的武将、大名。播磨国姬路藩第2代藩主。冈山藩池田家宗家第2代。父亲是池田辉政。在天正12年(1584年)9月
  • 哈尔·道格拉斯哈洛德·道格拉斯(英语:Harold Douglas,1924年9月1日-2014年3月7日),昵称哈尔·道格拉斯(Hal Douglas),原名哈洛德·科亨(Harold Cohen),生于美国康乃狄克州斯坦福,配音员,曾为美国多部电
  • 钟山建筑遗址钟山建筑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主峰头陀岭南麓,是一处南朝祭坛遗址,包括一号坛、二号坛及附属建筑遗存,南北长300多米,占地两万多平方米。该遗址1999年被考古人员发
  • 于少卿于少卿(1898年-1980年),原名于绍庆,字复先,山东潍县人。中国医学家。1914年入学上海同济大学。1918年,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在劳斯迈克病理研究所工作。一年后任乌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