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

✍ dations ◷ 2025-08-02 21:19:13 #1898年出生,1995年逝世,美国摄影师,犹太艺术家,移民美国的德国人,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获得者,德国摄影师,街头摄影师,德国犹太裔美国人

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德语:Alfred Eisenstaedt,1898年12月6日-1995年8月23日,是一位著名美国犹太摄影家和摄影记者。

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出生于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中,1906年全家迁往柏林,他13岁时获得了一台照相机,从此他开始摄影。1916年被征入德军炮兵团,1918年因伤退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首先以小贩为生,在业余时间里他研究摄影技术。他发现了局部放大的艺术手法并开始对此做试验。1927年他为《世界画报》报道一次网球赛时拍摄的一张运动员的照片得到了极好的好评,以至于他从此可以作为独立摄影师谋生,同年他开始作为自由工作者为《柏林日报》摄影。他的生涯非常成功,他将他拍摄到的照片加工为图像新闻,而当时新出现的画报正好需要这样的材料。1929年他将摄影记者正式作为他的职务。他同年为作家托马斯·曼被提名为诺贝尔奖而制作的一系列摄影就获得了很高的重视。此后数年里艾森施泰特在肖像照上非常成功,他为玛莲娜·迪特里茜、萧伯纳、理查德·施特劳斯以及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尼和阿道夫·希特勒的肖像照非常出名。

由于德国的排犹情绪日益高涨艾森施泰特于1935年移居美国。很快他就成为美联社的明星记者。许多著名的出版社问他订货,他为《时尚芭莎》、《Vogue》和新成立的《生活》杂志工作。后来他成为《生活》杂志最重要的职员。1942年入美国籍。

艾森施泰特为《生活》提供了许多战争报道,比如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的战争,许多这些报道获奖。1950年他被选为“年度摄影师”。1955年他为埃塞俄比亚国王海尔·塞拉西一世登基25周年的报道也获奖。

1960年代里艾森施泰特始终不停地旅行,比如他报道了约翰·肯尼迪的入职及其任期的初期。1960年代末他写了许多关于艺术家的杂文,比如关于演员索菲娅·罗兰和钢琴家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

他的作品中有2500多份图片报道被发表,其中92张照片被选为《生活》的封面照。直到他的晚年他依然是最有影响的照相机记者之一。

艾森施泰特的作品从不局限于一个题目。他既拍摄了幽默的作品(比如瑞士圣莫里茨滑冰的服务员)也有非常即时的作品。他既拍摄了名人,也拍摄了日常生活中默默无闻的人。

艾森施泰特的作品中的人物和事物非常自然,艾森施泰特本人只使用小型相机,他和埃里奇·萨洛蒙被看作是现有光摄影的先驱。他喜欢使用现有的照明、高敏感相片和大孔径,而避免使用闪光灯或者故意设置的景象,这样他可以保存一幅图景的原始性。这个技术使得他可以非常不显眼和非常灵活,这样他可以拍摄上层社会或者政治家不经心的片刻。他的相机像一个机械的眼睛。有些他在《生活》上发表的作品本身就已经获得了世界享誉(比如二战对日胜利纪念日的热吻)。他本人不是一名多棱角的社会批评家,他更加是热心的和乐观的。但有些他的作品也入骨三分,因为他的作品从来不是肤浅的,而总是有其深度。艾森施泰特事实上是将摄影记者升华为艺术的开始者。

艾森施泰特拍摄的最入骨的一个相片系列之一是于1933年在日内瓦国际联盟会议上拍摄的纳粹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的照片。一开始戈培尔显得和蔼可亲,但是当他听说给他拍照的摄影师是一名犹太人后他的面色变得非常坏。系列中的最后一张照片被世界其它媒体传播。艾森施泰特本人在他的自传中说他是在很久以后在为他的自传做整理的时候才认识到这张照片的意义的。

艾森施泰特最著名的作品是“二战对日胜利纪念日的热吻”,这张作品是1945年8月15日对日作战胜利时艾森施泰特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之一。它今天被印为海报在世界各处都可见到,它显示了一名欢庆的水手即兴地热吻一名护士的景象。艾森施泰特本人在他的自传中说他对这张照片并不满意。

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与罗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尔-布雷松和李·米勒等同数世界上出版量最高的摄影记者。

Alfred Eisenstaedt 的作品《V-J 胜利纪念日之热吻》非“抓拍”,穿帮的“决定性瞬间”排名第二

相关

  • 蛋白质结构预测蛋白质结构预测(英语:Protein structure prediction)是指从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中预测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也就是说,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预测它的折叠和二级、三级、四级结构。结
  • 生抽生抽又称淡酱油,是酱油的一种。特色是色泽较淡,呈红褐色,以及味道较咸。生抽颜色淡,咸味重,在烹调中主要用来调味。而老抽颜色重,咸味淡,主要用来调色。生抽以大豆和面粉作为主要原
  • 真社会性真社会性(英语:Eusociality)是最高度组织化的动物社会性。“Eusocial”一词是1966年由苏珊·巴特拉(Suzanne Batra)所提出,而爱德华·威尔森则对此用语作了进一步的定义。在一般常
  • 农谢农谢(高棉语:នួន ជា,罗马化:Nuon Chea;1926年7月7日-2019年8月4日)是前柬埔寨共产党和红色高棉政权的“二号人物”,曾经担任党中央委员会副书记和政治局常委,地位仅次于总书记波
  • 马桥遗址马桥古文化遗址,又称上海马桥遗址,简称马桥遗址,位于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是一处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期的古村落遗址。该遗址于1959年被首次发现,此后曾多次考古发掘,从中首次发现了
  • 国际金融学国际金融学(英语:International Finance)本质上是开放经济(open economy)的货币宏观经济学,因而它往往被认为是货币银行学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主要关心在一个资金广泛流动和灵活
  • 安吉拉·阿伦茨安吉拉·简·阿伦茨,DBE(英语:Angela Jean Ahrendts,1960年6月7日-) 是一位美国的商业经理,2006年至2014年间,阿伦茨曾任巴宝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她在2014年离职后加入苹果公司,并
  • 几何变换几何变换(geometric transformation)是指从具有几何结构之集合至其自身或其他此类集合的一种对射。具体来说,“几何变换是一个函数,其定义域与值域为点集合。几何变换最常见的定
  • 翁嘉化拿督斯里翁·嘉化爵士(Dato' Sir Onn bin Ja'afar',1895年 – 1962年1月19日),KBE,马来人政治家,马来西亚及马来联邦柔佛州首席部长。他是巫来由人统一组织(United Malays National
  • 安特罗·莱赫托安特罗·莱赫托(芬兰语:Antero Lehto,1984年4月2日-),芬兰篮球运动员。他现在效力于意大利球队瓦雷泽篮球俱乐部。他也代表芬兰国家男子篮球队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