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 dations ◷ 2025-04-03 17:01:43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国际藻类、真菌、植物命名法规》(英语: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ICN)是一部关于植物命名的规则与建议,其中确立每一个分类单元(或分类群, taxon)只有一个正确的学名。此规则通行于全世界,更改必须经由国际植物学会议(英语: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 IBC)的讨论。全部的事项皆由国际植物分类学学会组织完成。首次的法规出版是1905年在维也纳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植物学会议(IBC),并于隔年出版现称为Vienna Rule的第一版命名法规。目前使用的最新近版本的法规是2017年出版的《深圳法规》(Shenzhen Code),为第18届的国际植物学会议(IBC)于2017年,于深圳市举办后,修正2011年出版的《墨尔本法规》(Melbourne Code)。命名法规主要的条文(以维也纳法规为准):(XVIII IBC)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重要变更:一、自2012年1月1日起接受在电子出版品上发表新名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印刷出版品上发表新名称已非必要;于网络上以PDF档(便携式文件格式)发表且具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 或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之出版品亦可视为有效发表。二、自2012年1月1日起命名时可用英文描述自2012年1月1日起,发表新种时可用拉丁文或英文描述。三、一种化石分类群一个正确名称;一种真菌,一个正确名称放弃形态分类群 (morphotaxa) 之概念,若具不同名称之断片、生活史阶段或储藏阶段之化石可被证实属同一种时,仅可具有一正当名;该名称之决定应符合优先权之相关规定。真菌的部分则是舍弃有性世代、无性世代具不同学名的概念。四、于MycoBank注册新名称是发表真菌新名的必要条件近年来,真菌学家于MycoBank数据库、Index Fungorum数据库发表新种新名,为法规中规定的必要条件。五、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更名为国际藻类、真菌及植物命名法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为有效反映该法规所涵盖之分类群,更名为《国际藻类、真菌及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
相关
- 健康信息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医学信息学,或称卫生信息学或医学资讯
- 调理素调理素(英语:Opsonin,来源于希腊语:opsōneîn,意思是准备进食),是通过标记免疫应答抗原或标记死细胞用于再循环来增强吞噬作用的任何分子。调理吞噬作用(也称为调理作用)是一种分子
- 电解质不平衡电解质在生物体的自平衡维持上相当的重要。电解质可调节心臓及神经机能、输送氧气、维持体液平衡(英语:fluid balance)及酸碱平衡等。电解质的不平衡可能因为以下原因而产生:过
- 中华民国环保署坐标:25°02′19″N 121°30′28″E / 25.03861°N 121.50778°E / 25.03861; 121.50778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简称环保署)是中华民国环境保护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前身为1971年3月成
- 密度密度是指一物质单位体积下的质量,常用希腊字母ρ或是英文字母D(Density)表示。在数学上,密度定义为质量除以体积的商 。及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其中ρ为密度,mass为质量,Vol
- 高压釜高压釜(英语:Autoclave,亦称为高壓滅菌釜、高压灭菌器、加压釜或加压灭菌器)是用水蒸汽的高温高压对物品进行灭菌处理的装备。通常的处理条件是在高压饱和蒸汽121摄氏度下处理15
- 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病(NF)有三种情况,其肿瘤于神经系统生长。 这三种类型是神经纤维瘤I型(NF1),神经纤维瘤II型(NF2)和神经鞘瘤。 在NF1中症状包括皮肤上的浅褐色斑点、腋窝和腹股沟有斑、神
- 汗腺汗腺(Sudoriferous Glands)为哺乳动物皮肤的真皮层、皮下组织中分泌汗液的腺,呈弯曲管状。大汗腺的腺体较大,随毛囊分布,常开口于毛根附近。小汗腺较小,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分泌稀
- 人 (消歧义)人可以指:
- 六溴苯六溴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Br6,是苯的全部氢原子被溴取代的产物。不溶于水。六溴苯在阻燃剂的生产中有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