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体

✍ dations ◷ 2025-11-19 08:45:38 #酮体
酮体(Ketone bodies)是在身体饥饿、禁食或某些病理状态(如糖尿病)下产生的一类化合物,它包括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三种化合物,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讲,β-羟丁酸是一种羟基酸,而非酮类。身体在上述状态时,脂肪动员加强,大量的脂肪酸被肝细胞吸收和氧化;而同时为了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也会刺激体内糖质新生作用。糖质新生所需原料草酰乙酸因为被大量消耗,影响到草酰乙酸所参与的另一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使大量中间物乙酰辅酶A无法消耗、出现堆积,因而生成酮体。生酮作用发生于肝细胞的线粒体基质。第一步反应是两分子乙酰辅酶A缩合为乙酰乙酰辅酶A,这是硫解酶的逆反应;第二步反应为乙酰乙酰辅酶与另一分子乙酰辅酶A在HMG-CoA合酶催化下缩合为β-羟-β-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即HMG-CoA,同时产生一分子CoA。(类比胆固醇合成中的反应和合成场所)然后,HMG-CoA在HMG-CoA裂合酶催化下,分解产生乙酰辅酶A,并得到第一种酮体——乙酰乙酸。接下来,乙酰乙酸可以自发脱羧转变为丙酮,也可以在脱氢酶的催化下被还原为D-β-羟丁酸。酮体在产生以后可以离开肝细胞进入血液,经由血液循环到达肝外组织,其中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可重新转变为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 此过程仅在肝外细胞发生(因为肝细胞内缺乏 CoA转移酶),包括:丙酮则可作为废料呼出或是排泄出体外,部分可在肝中由细胞色素P450(CYP2E1)催化下转化为羟基丙酮,进一步转化为丙酮醛、D-乳酸、丙酮酸而糖质新生成为糖类。酮体的这个性质使其成为身体在饥饿、禁食等状态下,为脑、骨骼肌和心肌提供的一种替代燃料。 不过,由于乙酰乙酸与β-羟丁酸均为中强酸,因此酮体产生过多时将会引起酮症(ketosis),甚至出现酮酸中毒。羊毛甾醇 · 7-烯胆甾烷醇 · 7-脱氢胆固醇 · 胆固醇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代谢、k,c/g/r/p/y/i,f/h/s/l/o/e,a/u,n,mk,cgrp/y/i,f/h/s/l/o/e,au,n,m,人名体征药物(A16/C10)、中间产物(k,c/g/r/p/y/i,f/h/s/o/e,a/u,n,m)

相关

  • 退伍军人菌属Legionella adelaidensis Legionella anisa Legionella beliardensis Legionella birminghamensis Legionella bozemanii Legionella brunensis Legionella busanensis Legi
  • 疹为皮肤感染疾病的病征之一,疹通常是皮肤上的红肿、痒或皮肤粗糙。疹并没有特定的病因,可以是任何疾病所引起的。通常的病因包括病毒、免疫系统过量、食物或环境过敏所引起的
  • 夜惊夜惊(night terror、sleep terror,北方话称撒呓挣、夜惊症),在睡眠中突然尖叫、哭喊,意识呈朦胧状态,发作后约一至两分钟,又复入睡,隔天则不知何事。常见于儿童,其中男童又略多于女童
  •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英语:Muscular System) 指身体的所有肌肉组织, 包括骨骼肌, 平滑肌和心肌,它参与动作的产生, 维持姿势及产生热量。
  • 4-羟二乙基色胺4-羟二乙基色胺(英语:4-hydroxy-diethyl-tryptamine,也被称为CZ-74、ethocin或4-HO-DET)是一种需时适中的致幻剂和迷药。 4-HO-DET是色胺的取代物,与脱磷酸裸盖菇素和4-羟二异丙
  • 子宫体子宫,中医学常称胞宫,又称女子胞,是中医的奇恒之腑之一。位于小腹正中,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连接阴道,为女性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子宫是雌性哺乳动物的生殖器官中,用来让胚
  • 埃及语族埃及语(圣书体:
  • 概念图概念图(concept map)是呈现概念间关系的图解(diagram)。在概念图中,由方形及标签表示概念,如“狗”和“动物”等等。概念间的关系则以含有连接词的箭头线段连结,箭头的方向表示往下
  • 国际海旗国际信号旗(英语:international maritime signal flags),或称“国际海事信号旗”是一种船只间的旗帜沟通系统,让船只快速清晰地表明自船的意图。此系统是国际信号代码系统(英语:Int
  • 普通科医生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家庭医学科医师(英文:General Practi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