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

✍ dations ◷ 2025-11-13 11:11:20 #支原体
鸡毒支原体 M. gallisepticum 生殖支原体 M. genitalium 人型支原体 M. hominis 猪肺炎支原体 M. hyopneumoniae 绵羊肺炎支原体 M. ovipneumoniae 肺炎支原体 M. pneumoniae 等。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结构、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之间的最小的原核生物。许多种类可使人和动物致病,有些腐生种类生活在土壤、污水和堆肥中。属厚壁菌门柔膜菌纲(英语:Mollicutes),可以在培养基上形成极小的菌落。由于不具细胞壁,许多常见的抗生素,如盘尼西林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支原体是无效的。许多种类的支原体可导致疾病,如肺炎支原体,是某些非典型肺炎与其他呼吸疾病的病原体。生殖道支原体(英语:Mycoplasma genitalium)则会引起骨盆腔发炎。支原体少数可以自由生活在静水中,但多数存在于人类与动物的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中,可导致疾病。有的支原体可导致植物病害。目前已发现的支原体超过一百多种,属于柔膜菌纲(英语:Mollicutes)。柔膜菌纲寄生于人类与其他动植物身上(包括昆虫),但也可形成偏利共生。胆固醇是支原体以及其他柔膜菌纲菌种生存的必要条件。支原体最理想的生存温度是宿主的体温,或是宿主丧失调控自体温度的机能时的外部环境温度。透过16S核糖体RNA序列与基因的分析指出,柔膜菌纲(包括支原体在内)非常接近乳酸杆菌与梭状芽胞杆菌(英语:Clostridium beijerinckii)。支原体及其相近菌种都缺乏细胞壁,但菌体却能保持一定形状。细胞的特定形状可能使支原体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自我繁殖。例如,肺炎支原体从自身粒状体细胞延伸出“尖端结构”,能够附着于宿主细胞,也能帮助在固体表面滑行,此外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肺炎支原体非常微小,形状也很多种,但大致上像纵切的圆底烧瓶。支原体在所有细菌中独树一格,需要固醇才能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支原体所需的固醇来自外部环境,通常是动物宿主。支原体的基因组一般只有0.58-1.38百万碱基,使得它的生物合成能力薄弱,必须依赖宿主才能进行合成。此外支原体遗传密码中的密码子UGA能够编译成色胺酸,而不是一般的乳白色终止码。因其无细胞壁,故呈革兰氏阴性,且形态容易变化,对渗透压较为敏感,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菌落较小(直径0.1~1.0毫米),其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呈现特有的“油煎蛋”形。以二分裂或出芽等常见的方式进行繁殖。因无细胞壁,所以对青霉素等破坏细胞壁类药物不敏感,但对能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抗生素,如红霉素、四环素等,以及破坏含有甾体结构的细胞膜结构的抗生素(如两性霉素、制霉菌素等等)非常敏感。支原体的遗传基因组很小,仅在0.6~1.1Mb左右,约为大肠杆菌的1/4~1/5。肺炎支原体的基因组只有0.81Mb。生殖道支原体(英语:Mycoplasma genitalium)的基因组更小,只有0.58Mb,470个基因。1898年,诺卡德(Nocard)与儒克斯(Roux)两人培养了引起传染性胸膜性肺炎(英语:Contagious bovine pleuropneumonia)(CBPP)的细菌,该种细菌在当时造成了牛只严重的大规模感染。传染性胸膜性肺炎由丝状支原体(英语:Mycoplasma mycoides)中的丝状生物型小菌落(SC)所引起,而诺卡德与儒克斯是历史上首次培养支原体的人。然而由于支原体复杂的生长条件,菌体的培养至今仍困难重重。近来拜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的进步所赐,基因构造简单的支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及其近亲生殖道支原体(英语:Mycoplasma genitalium),已引起了较为广大的注意。科学家发表了生殖道支原体完整的基因组序列,指出该菌种是拥有最小基因组的生物体之一,能够独立存在。稍后肺炎支原体的基因组序列也得到了发表。肺炎支原体是基因定序史上首次以引物步移法(英语:primer walking)对黏质体数据库进行定序,而非以传统的霰弹枪定序法。科学家在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持续研究支原体,试图了解所谓的辛西娅人工生命、编目完整的细胞蛋白质结构,并继续利用这些生物体微小基因组的优势来进行浩如烟海的生物学研究。

相关

  • 主要死因之一下表所示为2002年全年对世界范围内的人类死亡及致死原因的统计,由上而下,按各致死原因导致的死亡人数在总死亡人数中所占比例排列。如该表所计,该年份世界死亡人口总数约为57,0
  • 嗜中性球中性粒细胞(英语:Neutrophil 或 Neutrocyte,或全称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亦称嗜中性粒细胞或嗜中性多核球,是血液白细胞的一种,也是哺乳动物血液中最主要的一种白细胞。中性
  • 生物修复生物修复(英语:Bioremediation)是一种使用生物体来移除或中和污染现场内污染物的技术。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定义,生物修复是一种“使用自然产生的生物体来把有害物质分解成
  • NAMN-乙酰胞壁酸(英语:N-Acetylmuramic acid,简称为MurNAc或NAM)是N-乙酰葡糖胺与乳酸形成的醚类,化学式C11H19NO8。它与N-乙酰葡糖胺共同为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单糖。细菌疾病 · 科
  • 免疫力免疫(英语:immunity),指生物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物质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中包括特异性免疫(后天免疫系统)与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系统)。“免疫”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明代医书《免疫类
  • 囊肿囊肿(Cyst)是一个封闭的囊,具有明显的膜组织,也会产生细胞分裂。囊肿内部可能包含空气、液体或半固体物质。脓液的集合体称为一个囊肿。囊肿有时会自行消失,也可能需要通过外科手
  • 钙离子通道钙通道(英语:Calcium channel,台湾极少数时亦称为钙径)是选择性通透Ca2+的离子通道,有时也是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英语:Voltage-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的同义词,而另外一种钙通
  • β详见细菌分类表β-变形菌网(学名:Betaproteobacteria)是变形菌门中的一纲,与γ-变形菌关系最近。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苗)
  • II型第二型致病免疫反应(tissue-specific or cytotoxic hypersensitivity),又称为抗体诱发型过敏 ,其起因为患者免疫系统所产生的抗体会对于患者细胞上的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细胞毒杀
  • 成人隐匿迟发性自体免疫糖尿病成人隐匿迟发性自体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 LADA),又称为1.5型糖尿病。是一种介于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糖尿病。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