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于汉语族吴语太湖片区临绍小片。绍兴话同上海话、苏州话、湖州话、杭州话、宁波话同属北部吴语,彼此间互通度较高,可大致进行交流,如相对来说绍兴话与苏州话相似程度较高,交流相对容易。但是与苏南浙北同属北部吴语的绍甬方言,由于地理上的阻隔等原因。在北部吴语中差异相对较大。讲上海话、杭州话的人群听绍兴人讲话相对较难,而反之则较易,绍兴与宁波话虽互有差异,但基本可以听懂。而丽水话、温州话虽属吴语,但同北部吴语差异较大,故无法与之进行交流。而绍兴话虽然无法与南部吴语地区交流,但却是北吴方言中较为接近南吴的一个小片。
绍兴话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绍兴话是指原明清会稽县、山阴县范围,大致是现在的绍兴市越城区和柯桥区,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原绍兴县划到周边县市的乡镇。狭义绍兴话内部差异很小,外人很难区分。广义绍兴话一般指绍兴地级市范围,但从语言上来讲应该是原来绍兴府范围(诸暨、萧山、 会稽、山阴、上虞、余姚、嵊州、新昌,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界变动。以原来县界为准)。除嵊州、新昌两个山区县区别较大之外,其余六县市沟通均没有问题。又以曹娥江为界,江西与江东区别明显。
绍兴吴方言是现代语言学上吴语四大传统方言基准点之一:苏州(太湖北苏沪嘉小片标准点),温州(温处台标准点),绍兴(太湖南临绍标准点),衢州(金衢婺州处州标准点)。
同绝大多数吴语一样,绍兴话有全浊声母,无舌尖后音;不分尖团,也不儿化;韵尾有n、但无辨字作用;声调保留古四声,各分阴阳;凡此形成绍兴话的发音响亮、清晰;吐字质朴、沉实;连读和谐、协律;声、韵、调排列严整等诸多特色。绍兴方言在语音,文白异读现象显著,读书音上和白话音差别大,而在白话音中保留着不少中原古音。
绍兴话共有29个声母
绍兴话共有57个韵母,其中阴声韵17个,鼻化韵9个,鼻尾韵11个,入声韵15个,声化韵5个。
绍兴话有8个声调:平上去入,各分阴阳。
绍兴方言的研究历史比较悠久。
清代,主要有康熙年间毛奇龄《越语肯綮录》、乾隆年间茹敦和《越言释》和光绪年间范寅《越谚》,其中尤以《越谚》为“分类考释派”代表作。此外,当时绍兴方志也已记录一些绍兴方言词语。
以现代语言学方法表述绍兴方言,始于20年代末赵元任编撰的《现代吴语研究》。该书记录了绍兴县、诸暨县王家井、嵊县太平、崇仁4个点的语音材料、少量词语和语法例句。
1959年,王福堂发表《绍兴话记音》,比较系统地介绍绍兴县东头埭土语的语音和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浙江省部分高等院校对绍兴地区方言作过几次普查,成果汇于《浙江方言分区》、《浙江方言词》以及绍兴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编的《绍兴市谚语卷》。
其后,钱乃荣对《现代吴语研究》中几个点进行跟踪调查,并补充嵊县城关镇、诸暨城关镇的方言材料,著成《当代吴语研究》。此外,尚有若干零星研究论文,如钱曾怡《嵊县长乐话语法三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