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旁氏表
✍ dations ◷ 2025-11-28 12:33:52 #旁氏表
旁氏表(Punnett square),又称棋盘法,是用于预测特定杂交或育种实验结果的一种图表。这种图表以发明者Reginald C. Punnett的姓名来命名,并被生物学家用于确定后代中拥有特定基因型的概率。旁氏表是杂交中研究的每个基因的母系等位基因和父系等位基因的每一种可能组合的汇总。在这个例子中,两个生物都有基因型Bb。他们可以产生包含等位基因B或b的配子(依遗传学惯例,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每个后代个体拥有基因型BB、Bb及bb的概率分别为25%、50%及25%。需要注意的是旁氏表只能给出基因型的概率,而不是表现型。B和b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如何影响后代的表现,取决于基因的产物(蛋白质)之间的互作(参见孟德尔定律)。对于经典的显性/隐性基因,如老鼠的黑毛(B)或白毛(b),显性基因将掩盖隐性基因。因此这个例子中75%左右的后代将是黑色(BB或Bb),而只有25%会是白色(bb)。表现型的比例为3:1,为典型的单基因杂交.更复杂的杂交方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组成。只有基因之间相互独立分配时,才能使用旁氏表。这意味着基因之间没有相互影响。以下的例子是两个杂合体豌豆的双基因杂交。R代表外形的显性基因(圆粒),而r代表隐性基因(皱粒)。Y代表颜色的显性基因(黄色),而y代表隐性基因(绿色)。如果每个植物的基因型都是Rr Yy,由于形状和颜色基因的等位基因相互独立,分别可能产生以下四种组合类型的配子:RY、Ry、rY及ry。由于显性性状会掩盖隐性性状,共有9个组合会产生黄色圆粒的表现型、3个组合为绿色圆粒、3个组合为黄色皱粒及1个组合为绿色皱粒。比例9:3:3:1是典型的双基因杂交。另一种解决双基因和多基因杂交的方法是使用树方法。这个方法在杂合体生物杂交时优势较为明显。3:1和9:3:3:1的表现型比例是基于等位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假设的理论预测。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会出现偏离期望比例:
相关
- 单鞭毛生物后鞭毛生物 Opisthokonta 变形虫界 Amoebozoa单鞭毛生物(英语:Unikont)是指细胞中拥有(或其祖先拥有)单个鞭毛的真核生物。现今的研究猜测单鞭毛生物会是后鞭毛生物(动物、真菌和
- 人类偏肺病毒人类偏肺病毒(hMPV)是副黏液病毒科下的一种单链核糖核酸病毒,于2001年在荷兰被首度发现。病毒主要令儿童受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征包括发烧、咳嗽、气促及呼吸困难等。抵抗力弱的成
- 天仙子胺天仙子胺(Hyoscyamine)是一种托烷类生物碱,作为次级代谢产物存在于天仙子,曼德拉草,曼陀罗花,番茄和颠茄等茄科植物。药物阿托品就是天仙子胺经提取处理后得到的消旋产物,因此天仙
- 呼吸频率过度换气综合症(英语: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简称:HVS、 chronic 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 (CHVS)、dysfunctional breathing 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是由过快或过深的
- 硫血红蛋白血症硫血红蛋白为一种血红蛋白的变体,本身呈绿色,当它形成后便不能转回正常的血红蛋白。即使很少分量的硫血红蛋白在血液中存在,亦会造成发绀。其出现是罕见的现象,硫化氢(或硫离子)和
- 手术刀手术刀,在中文也常称柳叶刀,是根据它的形状来称呼的名字。是一种做外科手术时用来切割的一种医疗器械。一把手术刀由一个刀柄和一个刀刃组成,大部分都以不锈钢制造。刀刃可以有
- 巧人能人(学名:Homo habilis),台湾称巧人,是灵长目动物里第一种被认为属于人类的生物,是人科人属中的一个种。1960至1963年,玛丽·利基于东非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发现。生存在大约两百万
- 蒌叶蒌叶(学名:Piper betle),又叫做蒌子、蒟酱、荖叶、荜茇、荖藤、槟榔叶,是一种胡椒科藤本植物,茎为蔓生,全株无毛,叶子呈椭圆形,花为绿色,有香味。原产地是印尼,中国大陆在南方有人种植,
- 普罗透斯普罗透斯(.mw-parser-output .Polytonic{font-family:"SBL BibLit","SBL Greek","EB Garamond","EB Garamond 12","Foulis Greek",Cardo,"Gentium Plus",Gentium,"Theano Did
- 表面径流地表径流是指雨水或是冰雪融化后的水流经地表产生的水流。表面径流可能是因为土壤已经吸饱水,无法再吸收水分,或者是一些不透水的表面(例如屋顶或是路面(英语:Road surface))使水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