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丝·希柏德

✍ dations ◷ 2025-04-04 23:50:57 #1963年出生,在世人物,美国小说家,女性小说家,美国女性作家,休斯顿大学校友,雪城大学校友,威斯康辛州人

艾莉丝·希柏德(Alice Sebold,1963年9月6日-)生于威斯康星州,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希伯德至今出版了3本著作,其中在2002年出版的小说《苏西的世界》()得到相当良好的社会评价,使她跻身为美国畅销作家之一。

艾莉丝·希柏德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出生后在费城郊区长大。她在1980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莫尔文镇的大峡谷高中。希伯德在高中毕业后就读雪城大学。她在一年级时被一名男子带到公园里强奸,事发后希伯德立刻前往警局报案,而办案警员表示,有名女子在同样的地点被同一人强奸并杀害。因此,警员告诉希柏德,她的情形算是“幸运的”。

在升上二年级前的暑假,希柏德回到宾夕法尼亚州与家人居住,数月后返回雪城大学继续完成她的学业,并开始学习写作。返回学校的几个月后,希柏德在路上发现强奸她的那名男子,她随即向警方报案举发,最后那名男子被判终身监禁。

希柏德大学毕业后,来到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大学的研究所就读。不过她并没有完成研究所的学业,而且开始吸毒。接着她搬到曼哈顿居住,长达十年。希柏德住在曼哈顿期间,于餐厅内担任服务员,并想要透过诗歌或小说写出她的故事,但是最后没有成功。希柏德曾经在一次小说研讨会上表示,自己曾经透过吸食海洛因来舒缓压力,但并没有上瘾。她还说:“我做了很多事情,但我并不特别感到自豪以及不敢相信我做到了。”

1999年,希柏德的第一本著作《折翼女孩不留泪》()正式出版,用回忆录的方式,描述自己18岁被人强奸、得知受害者不只她一人以及如何走出伤痛等。接着,希柏德于2002年发表小说《苏西的世界》(),内容描述一名14岁的女孩被奸杀和肢解,死后来到天堂看她凡间的家人与凶手之后的行径。《苏西的世界》出版后得到普遍良好的社会评价与回响,使艾莉丝·希柏德成为美国知名畅销作家,而改编电影由导演彼得·杰克逊执导,并于2009年上映。

2007年,希柏德的第三本著作《近月》()出版,该作品被知名杂志纽约客称作“希柏德式恐怖”,因为《近月》开头写道:“当一切都说过和做过,杀死我的母亲,确实来之不易”。

希柏德得到2003年美国书商协会成人年度小说奖和布拉姆史托克奖(Bram Stoker Award),2009年获得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相关

  • 肺泡肺泡是肺部的实质组织最末一级(24级)分支,外呼吸中气体交换的场所。成人肺中肺泡数目约为3亿。其大小约为0.2 mm。许多肺泡共同的开口于肺泡囊。肺泡的组成:肺泡与肺部毛细血管
  • 亮点《亮点》周刊 (德语:Stern) 是德国目前最大的时事社会生活杂志,创刊于1948年,杂志出版发行由欧洲最大的杂志出版商古纳雅尔(Gruner + Jahr AG & Co. KG)负责,主要面向德国及全欧洲
  • 基尔运河坐标:54°22′03.0″N 10°08′01.2″E / 54.367500°N 10.133667°E / 54.367500; 10.133667基尔运河 (德语:Nord-Ostsee-Kanal, Kieler Kanal,英语:Kiel Canal),又称北海-波罗的
  • ig 因子一般智力因素,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用于心理学(心理计量学)的构建物,用以量化智商测验的分数。一般智力理论为一个关于其的假说和结果,即其生物学依据,稳定性/可延展性,和现实世界任务的
  • 朝海浩一郎朝海浩一郎(日语:朝海浩一郎/あさかい こういちろう;英语:Kōichirō Asakai;1906年3月15日-1995年9月9日)是日本的外交官,曾任连络调整中央事务局(日语:連絡調整中央事務局)长官、日本
  • Febrifugine常山碱是一种喹唑啉酮类生物碱,最初从植物常山中提取得到,为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但是其副作用较大,多在中医中使用。目前有研究指出其适用领域可能会扩展到治疗癌症等。常山碱
  • 南高加索语系南高加索语系又称卡特维尔语系(格鲁吉亚语:ქართველური ენები),世界上主要语系之一,属于高加索诸语言。语言人口约520万,主要分布于格鲁吉亚,也有少量分布在土耳其、
  • Akt/PKB信号通路Akt信号通路或者PI3K-Akt信号通路是促进响应胞外信号的信号转导途径。涉及到的核心蛋白是PI3K (磷脂酰肌醇 3-激酶) 和Akt(蛋白激酶B)。一种生长因子的初始刺激引起细胞表面
  • 华 (光象)华(英语:Corona1)为一种自然光源透过薄云中的微细水滴所产生的特殊光象2。在太阳周遭形成一圈彩虹光环即为日华(Solar Corona);而在月亮旁绕成一圈的彩虹光环即为月华(Lunar Corona
  • 道德普遍主义道德普遍主义(moral universalism)是一种一元伦理学立场,认为存在对所有人普遍适用的普世伦理(universal ethic),不论其文化、种族、性别、宗教、国籍、性取向或其他不同特征。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