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肺复苏
✍ dations ◷ 2024-11-05 14:53:25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术(英语: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救助心搏骤停病患的急救措施,通过人工保持脑功能直到自然呼吸和血液循环恢复。心肺复苏术并非单一的技术,它包含了一系列的评估及行动(哈姆立克法亦为心肺复苏术训练之一个环节)。另外,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可能需要根据不同的心跳停止之病因而有所变通。国际复苏联合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在联合制定的心肺复苏指南中,将心肺复苏的内容制定为: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复苏,4~6分钟后就会造成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即所谓的“黄金四分钟”。患者心搏骤停时提供基本生命支持的链条:故综合:患者一般可得到较高的救活率。在施行心肺复苏前,急救者应对环境和患者进行评估,并向外界求助。对于非专业急救人员,不强调脉搏检查,只要发现无反应,无自主呼吸的患者就应按心搏骤停处理。对于医务人员,一般以一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颈动脉以感觉有无搏动检查脉搏(搏动触点在甲状软骨旁胸锁乳突肌沟内)。时间一般不能超过10秒,如10秒内仍不能确定有无脉搏,应立即实施胸外按压。
在检查一个无反应成年人的呼吸时,所该判断的是正常的呼吸;在检查婴儿或儿童的呼吸时,应该判断的是呼吸的有无,因婴儿及孩童常会有与成人不同却是正常的呼吸。急救员抵达现场后,需按照D.R.A.B.C口诀为伤病者进行检查和评估:如伤者无呼吸及脉搏,应着旁人立即报警及提取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缩写:AED),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缩写CPR)程序。根据美国心脏协会2010年最新之心肺复苏术程序指引,应进行30次心外压,然后2次人工呼吸吹气,此项更改令效率提升,亦提高了救活率至80%。CPR程序如下:重复一次后,即完成一组心肺复苏术程序。如伤病者情况未有改变,应重复程序。除了以下情况外,心肺复苏术一经施行便不应停止:如伤者脉搏及呼吸已经恢复但未清醒,应将伤者置于复原卧式(让伤者侧卧,头部后仰保持气道畅通,离地较远的手垫于脸颊之下,将离地较远的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摆放成直角,固定体位),并留意其脉搏及呼吸。如伤者转醒,便应处理其他伤处,如骨折及出血。无论如何,急救员应留在现场协助伤病者直至救护人员抵达。部分国家如美国鼓励市民无论有否正式学习心肺复苏术亦应尝试为伤病者进行心外压,但仍建议已考获受公认急救证书的人士进行,其他人士如不肯定伤者情况,不应对伤者进行心肺复苏术,并立即报警或呼叫求助;伤病者清醒则作出安慰,使伤病者情绪得以稳定。快快压、用力压、胸回弹、莫中断、勿过度通气、要换手针对婴儿及儿童,不管是非专业性急救员或医护人员,按压部位:一手掌根部压于剑突上5CM左右,另一手按于此手,例如,直接按压胸骨如为右手,请将左手按压于右上背上,令右手各手指离开受压人胸壁,双臂不可弯曲,应当绷直双臂,以肩部或上半身力量下压,目前建议按压幅度要到达5CM以上。小儿下压幅度约4-5CM。针对所有的患者,施救者应用力且快速地按压,并在每一下按压间,让胸部回复至原本的形状,并且将压胸的中断减到最小的程度;急救员应在施予两次急救换气后试着去感觉脉搏,此动作不能超过十秒钟。若急救员无法在十秒钟内判定眼前的病患有脉搏,应当立即继续心肺复苏;按压时可能会导致的并发症有: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血心包、心包积液、张力性气胸、胸腔积血等,急救者应在复苏后关注复苏过程中有否导致并发症状出现。每按压30次,吹两次气,为一个循环。5个循环后(约两分钟),各用5秒钟的时间,分别检查颈动脉是否恢复搏动。如果脉搏未恢复,继续按压,以后每5分钟检查一次颈动脉搏动。对于成人的心肺复苏,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一般为30:2;对于婴儿、儿童,或进行双人CPR时可采用15:2的比例。双人或多人施救时应每2分钟(或5个周期CPR)更换按压者,并在5秒钟内完成转换。心肺复苏术的技术,会根据施救者是否具有医疗专业背景,而有不同的建议:在医院外,当一个儿童被发现时已经呈现心跳停止的状态,不管是非专业性施救者或医护人员,都应先给予五轮的(约两分钟)的心肺复苏术,之后再接上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因为大部分发生在儿童的心跳停止,病因并非心室颤动,若是立即接上并执行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需要停止一切动作以分析心律),将延迟急救换气及压胸的时机;而如果医护人员目睹儿童突然倒下,则该医护人员应以最快的速度,使用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面对一岁到八岁的儿童,若可行的话,急救员应使用儿科专用减轻电流量的去颤装置,这类针对儿科病人设计的减少电流量之装置,其适用年龄最大可至八岁(约25公斤重或约127公分高),传统的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则适用于八岁以上的小孩(重25公斤以上或高127公分以上)及成年人。而儿科专用的去颤装置则不该使用在八岁以上的患者,因这类装置所提供的电流量,对较大的孩童、青少年或成年人来说,是不足的。针对小于一岁的婴儿能否使用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的议题,目前没有明确赞成或反对的建议。在实施医院里的急救时,急救员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并在第一时间使用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或手动去颤器。使用手动去颤器时,首次电击使用每千克体重两焦耳的能量,而接续的电击使用每千克体重四焦耳的能量。1.意识没有丧失,气道部分阻塞:鼓励患者咳嗽观察是否演变成完全阻塞。此时患者应仍可以呼吸、咳嗽或说话。2.意识没有丧失,气道完全阻塞。(a1).站在患者背后脚成弓箭步,前脚置于患者双脚间一手测量肚脐与胸窝,另一手握拳虎口向内置于肚脐上方,远离剑突测量的手再握住另一手,两手环抱患者腰部,往内往上挤按,直到气道阻塞解除或意识昏迷当双手无法环抱患者或患者为孕妇时,挤按的部位移至胸骨心脏按摩处。(a2).气道完全阻塞的现象是患者无法呼吸、咳嗽或说话,此时通常患者两手按在喉部,脸部潮红,睁大双眼。两手应置于患者双手内侧每次挤按都要注意是否已有阻塞解除的现象(呕吐、咳嗽或讲话)注意是否患者已呈现昏迷, 若昏迷应以两手肘往上顶住患者腋下,靠在施救者的身上,再令其安全的往后躺下。3.意识丧失,气道阻塞。求救施行心肺复苏术流程。每当施行人工呼吸之前都要检查是否口中有异物,若有就要以手指扫除。一般用于心肺复苏术教学或练习的模特儿假人,女性的称之为“安妮”,男性称为“杰克”。
相关
-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特发性间质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简称IIP),又称非感染性肺炎(noninfectious pneumonia),属于一种间质性肺病。该疾病通常侵袭肺间质,有些也会侵袭气道(例如Cryptog
- 髓髓在中医药学的脏象上,是指奇恒之腑之一,包括骨髓和脊髓。髓由肾精所化生,与脑相通,有充养骨骼、补益脑髓的功能。《黄帝内经》将分为脑髓、骨髓、脊髓。中医认为髓与肾的关系密
- 脱臼脱臼是指骨头末端因跌倒或骨头受撞击等外力影响而脱离关节的位置,常发生在臀部、肩膀(肩脱臼)、肘部、指头和膝盖(膝关节脱位)。意外脱臼时须将患处以夹板或吊带等物固定,不可贸然
- 国际科学词汇ISV(英语: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vocabulary)指国际科技词汇或国际通用科技词汇,指的是欧洲语言为了科技术语的统—及科技术语的单义性,以吸收外来词为方法,以术语国际化为目标
- 医学史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医学史,又称医疗史或医药史,历史学的一
- 嗜热细菌嗜热生物,或者多数可被称作嗜热菌,是在相对高的温度下中生存的生物,温度范围在45和122 °C(113和252 °F),是嗜极生物的一类。很多嗜热生物是古细菌。在地球上,嗜热生物可以在很多
- 磷壁酸磷壁酸(Teichoic acid)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多糖,主要成分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由磷酸二酯键相连而成的多聚物。可以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细菌疾病 · 科莱
- 疹疹为皮肤感染疾病的病征之一,疹通常是皮肤上的红肿、痒或皮肤粗糙。疹并没有特定的病因,可以是任何疾病所引起的。通常的病因包括病毒、免疫系统过量、食物或环境过敏所引起的
- 柳氮磺吡啶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缩写为SSZ,是一种磺胺类药物,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以及克罗恩病。柳氮磺胺吡啶最早于1950年在美国获批上市,目前仍然是治疗类风湿
- 弥散量弥散量或肺扩散容量(Diffusion capacity)是一个测量肺交换气体的能力的指标。它通常是肺功能检查的其中一项指标,在欧洲也被称作“传输系数”("transfer factor")。其标准计算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