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氟萘烷

✍ dations ◷ 2025-07-20 21:37:22 #卤代烃类溶剂,冷冻剂,氟代烃,萘烷,全氟化合物

全氟萘烷(C10F18)是属于氟碳化合物(英语:Fluorocarbon)的一种,将氟原子取代十氢化萘中所有的氢原子即可衍生出全氟萘烷。它在化学及生物方面有惰性性质,加热到400°C以下都具有稳定性。

全氟萘烷可做为气体的溶剂,其特性被用在某些产品上。

全氟萘烷的制作方法是使用福勒法(英语:Fowler process),即利用氟化剂三氟化钴对四氢化萘或十氢化萘进行氟化作用,即可制造出全氟萘烷。

多数的制程在合成出全氟萘烷后,需要进行数步骤的纯化作用。

全氟萘烷有顺式和反式异构体两种型态,两环之间的碳桥上所接的三级氟原子具有顺反易构的特性,若在同一侧上即为顺式全氟萘烷,位于相反的侧上即为反式全氟萘烷。

两个异构体在化学以及生物方面都有惰性性质,且其物理性质也非常相似。

其中最显著的差别在于他们的熔点, 顺式全氟萘烷的熔点为 -3.6°C,而反式全氟萘烷的熔点为 18°C,顺式反式全氟萘烷各取一半混合在一起的熔点则为 −6.7 °C。

顺-全氟萘烷

反-全氟萘烷

相较于全部的全氟碳化物,全氟萘烷在医疗应用上最受关注。而大部分的产品主要利用全氟萘烷可以溶解大量氧气的特性。(在标准状况之下,100 mL 的全氟萘烷可以溶解 49 mL 的氧气)。1980年代,全氟萘烷曾是日本绿十字有限股份公司研发的全氟化学血液代用品“Fluosol”的原料。

全氟萘烷也被研究它与液体呼吸(英语:Liquid breathing)的应用。 全氟萘烷可以外用,可以供应额外的氧气给特定部位,以加速伤口的愈合。

充氧的全氟萘烷可以使器官或组织保存更久,“双层法”(two-layer method)就是利用全氟萘烷以及保存移植用器官的保存液来保存胰腺移植的胰腺组织。

它是Perftoran的一种原料,一种含有全氟-N-(4-甲基环己基)哌啶以及表面活性剂 proxanol-268 的人造血液代用品。 俄罗斯研发出这个人造血并在2005年上市。

因为全氟萘烷有携带气体的能力,所以在细胞培养上,利用其特性来增加氧气的传递。

全氟萘烷也可大幅提升活体内显微镜对于含有空气的组织(如叶肉)的分辨率。

将叶子置放于全氟萘烷中会显著地提高叶子的视觉品质,

因此,使用全氟萘烷所处理的叶肉标本,其分辨率可以比用水处理的高上一倍。

相较与水,将样本放置于全氟萘烷中所造成的生理影响也比较小。这个化合物有时会被拿来分解铁氟龙AF。 (铁氟龙AF属于聚四氟乙烯的一种产品)

相关

  • 陈述在逻辑中,一个陈述可以是:若陈述是指后者,陈述和语句是不同的,语句只是一种陈述的逻辑型式(英语:Logic form),也有可能存在许多可以表达同一陈述的不同语句。&    ∨    ¬   
  • 停用词在信息检索中,为节省存储空间和提高搜索效率,在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或文本)之前或之后会自动过滤掉某些字或词,这些字或词即被称为Stop Words(停用词)。不要把停用词与安全口令混淆
  • 多环芳烃多环芳香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PAH或PAHs)又称多环性芳香化合物或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式超过100多种。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一种特例。由不包含
  • 暗绿绣眼鸟暗绿绣眼鸟(学名:Zosterops japonicus)是一种小型雀形目绣眼鸟科鸟类,平均寿命约15年。台湾多称其作绿绣眼,台语称青笛仔、青啼仔,广东人多称其为相思仔、白眼圈。日本称为目白。
  • 双锥台在几何学中,双锥台又称双平截头体(英语:Bifrustum)是指三个相似的平形的平面图形如同锥体或柱体构造其侧面使图形封闭,通常中间的面最大,上下二个面等大,但较中间面小,或是指一个双
  • 英国犹太人英国犹太人(British Jews)是指拥有英国国籍,且在种族或宗教上属于犹太人的人群。据2011年英国人口普查,英国有263,346名犹太人。而据2010年估计,英国有29.2万名犹太人,拥有世界第
  • 季国平季国平(1956年8月-),男,汉族,江苏泰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戏剧理论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副主席。
  • 加拿大海洋省份加拿大海洋省份(英语:Maritimes)是加拿大地理的一个概念。该地区由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和爱德华王子岛组成。三个海洋省份地处大西洋西岸,与后来加入加拿大联邦的纽芬兰与拉布
  • 鸡蛋面鸡蛋面是中国南方面食的一种,通过鸡蛋和面粉的混合作出鸡蛋面。鸡蛋面面质柔滑,在中国传统小吃中用的非常广泛,例如著名福建小吃拌面的主材料就是鸡蛋面。
  • 阿贝分辨率1873年,德国科学家E.Abbe揭示了传统光学显微镜由于光的衍射效应和有限孔径分辨率存在因此产生的分辨率的极限原理。由于可见光的波动性,其可以发生衍射,因此光束不能无限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