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贝洛

✍ dations ◷ 2025-11-14 22:22:56 #1881年出生,1945年逝世,匈牙利作曲家,20世纪作曲家,罹患白血病逝世者,葬于芬克里夫墓园,在美国的匈牙利人,民族音乐学家,安葬于法尔卡什雷蒂公墓者,移民

巴托克·贝洛·维克托·亚诺什(匈牙利语:Bartók Béla Viktor János,1881年3月25日-1945年9月26日),匈牙利作曲家,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匈牙利现代音乐的领袖人物。他的很多创举剧烈震动了整个20世纪艺术圈。

巴托克出生于匈牙利东部的一个小镇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一所农业学校的校长,但酷爱音乐,喜爱钢琴、大提琴,客串乐队指挥,还尝试音乐创作。母亲是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自幼跟随母亲学习钢琴,少年时随作曲家费伦茨·埃凯尔的儿子学习作曲。8岁时,父亲去世。10岁首次登台演出,1899年进入李斯特音乐学院(又称布达佩斯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四年后毕业,1907年任该院钢琴教授。

毕业后,巴托克结识了作曲家佐尔坦·科达伊 ;并且从1905年开始对于民间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收集匈牙利民歌。之后,他的采样范围扩大到东欧各国、埃及和土耳其。对于他所收集来的数量众多的民间音乐,巴托克作了科学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结构来源以及变迁,并写了三部论著和数篇文章。这些研究对他后来的音乐创作有着很深的影响,一方面作曲家又受着现代音乐的冲击,他逐渐形成了一种充满了活力的新鲜的作曲风格,即融合了古朴的民间音乐因素,反映了宏伟博大的民族意识,也包含着现代音乐的多变与个性。他的作曲风格也由此远离了浪漫主义风格,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民族乐派作曲家。

1909年,巴托克与玛塔·齐格勒结婚,此后他的音乐地位在国际上愈加稳固。巴托克的治学态度朴素严谨,在布达佩斯音乐学院任教30年期间,达到了他音乐创作的颠峰。随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公开反对法西斯而被迫流亡美国,虽然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整理民间音乐,生活却缺乏保障。他的作品很少演出,也没人请他演奏,加上他母亲去世的双重打击,在异乡的生活十分孤独贫困,疾病缠身,最终因白血病逝于纽约。在他逝世后,他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世界各地广泛上演。

(1902年-约1906年)巴托克早期的音乐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晚期,风格上受到勃拉姆斯,李斯特和理查·施特劳斯的影响。以交响诗《科述特》(1903年)为代表。

(1907年-1939年)1906年巴托克和科达伊把他们采集民间音乐的工作成果第一次公诸于世,之后他写了大量的以民歌曲调为基础的钢琴曲,其中包括钢琴曲集《献给孩子们》(1909)、《匈牙利地区的罗马尼亚舞曲》(1915)、《十五首匈牙利农民歌曲》(1918)。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在民间音乐的启示下,在和声上作了许多极有意义的创新。巴托克中期的音乐风格兼具原始主义和新民族主义风格。原始主义的作品突出不协和与野蛮、粗暴。代表作品《粗野的快板》(钢琴)以及《神奇的满大人》(芭蕾音乐),被称为当时最为听众所厌恶的作品,因而很少上演。而新民族主义作品带有鲜明的匈牙利舞曲风格,是现在大多数管弦乐团的保留曲目。

(1939年-1945年)巴托克在晚期将自己先前的两种音乐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作手法愈发熟练。他的大多数代表作都属于这一时期内创作的。

巴托克本人给出的作品编号只到Op.20(即兴曲),之后的作品使用Sz.编号(由学者András Szöllösy在1957年编辑)。

相关

  • 弗拉·安杰利科安杰利科修士(意大利语:Fra Angelico,1395年-1455年2月18日)本名圭多·迪·彼得(Guido di Pietro),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画家,艺术史学家瓦萨里在其巨著艺苑名人传中称赞其拥有“稀世罕
  • 伊丽莎白·诺伊费尔德伊丽莎白·方达儿·诺伊费尔德(英语:Elizabeth Fondal Neufeld,1928年9月27日-),美国遗传学家,其研究集中在人体代谢性疾病的遗传原因而著名,并因此获得沃尔夫奖、拉斯克临床医学研
  • DNA夹DNA夹(英语:DNA clamp,又称滑动压板、滑行夹)是一种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为DNA复制过程中的持续性-启动因子(processivity-promoting factor),是DNA聚合酶III全酶的必要组成,可避免DNA聚
  • 匡廷云匡廷云(1934年12月29日-),四川资中人,中国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1962年于苏联莫斯科国立大学生物系研究生毕业,获副
  • 地基主地基主可以指:
  • 中性pH,亦称pH值、氢离子浓度指数、酸碱值、(音ㄌㄧㄥˊ)标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这个概念是1909年由丹麦生物化学家瑟伦·索伦
  • 朱兰成上海交通大学学士(1934年) 麻省理工学院硕士(1935年)朱兰成(英语:Lan Jen Chu,1913年8月24日-1973年7月25日),生于江苏淮阴,电气工程师,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教授,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学会(现
  • 北投梅庭北投梅庭是台北市北投区的一栋日式宿舍,为建于台湾日治时期1930年代末期的高级民宅。于右任自1952年起常居住在此,作为避暑的别馆,且在大门门柱上题有“梅庭”两字。北投梅庭在
  •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简称“广院”、“中传”(英语: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位于北京市定福庄,是一所由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和教育部直属高等
  • 芦 苇芦苇(学名:Phragmites communis),又称普通芦苇(common reed),是生长于沼泽、河沿、海滩等湿地的一种禾本科植物,遍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芦苇属的植物大约有10种,有的分类学家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