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式碳酸铜

✍ dations ◷ 2025-07-19 20:13:01 #碱式碳酸铜
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也有写作CuCO3·Cu(OH)2,颜色翠绿,在自然界中铜通常以此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它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反应产生的物质。不溶于水。碱式碳酸铜一般常称为铜锈或铜绿。碱式碳酸铜的结晶为孔雀石,是一种名贵的矿物宝石。反应方程式: 2Na2CO3 + 2CuSO4 + H2O → Cu2(OH)2CO3↓ + CO2↑ + 2Na2SO4具体方法:按体积比V(CuSO4):V(Na2CO3)=1:1.2取0.5mol/L的碳酸钠溶液和0.5mol/L的硫酸铜溶液,同时置于70℃的水浴中直到恒温。然后将两者混合,置于70℃的水浴环境下搅拌。可以观察到有浅蓝色沉淀产生。调节pH值为8.50~8.88,不断搅拌悬浊液直到沉淀变为绿色。此时停止搅拌,静置,待沉淀沉降之后进行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直到不含硫酸根离子(硫酸钠)为止。然后将沉淀至于烘箱中以100℃烘干,即可得到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反应方程式: 2CuSO4 + 4NaHCO3 → Cu2(OH)2CO3↓ + 3CO2↑ + H2O + 2Na2SO4碱式碳酸铜加热会分解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式:碱式碳酸铜放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式:Cu2(OH)2CO3+4HCl→2CuCl2+CO2↑+3H2O.

相关

  • 戊糖戊糖(英语:Pentose),又称为五碳糖,是一种含有5个碳原子的单糖。在1号碳上有醛基的称为五碳醛糖(戊醛糖);2号碳上有酮基的称为五碳酮糖(戊酮糖)。戊醛糖有3个手性中心,因此可能有8种旋光
  • 脸部脸(“脸”通“面”、脸又称脸孔、脸庞、颜脸)是人类和动物的多种感觉器官的集合。脸通常位于头部的正面,而且通常只有一个。脸的范围约为额至颔。包括额、眉、睫毛、眼、鼻、耳
  • 博拉-维托托语系博拉-维托托语系是一个分布于秘鲁东北部、哥伦比亚西南部和巴西西部的语系。博拉-维托托语系还可能包括以下语言:
  • 科达树见内文科达树(学名:Cordaites)是一属已灭绝的树状植物,与种子蕨类同样由前裸子植物演化而来,为现今银杏类与松柏类植物的祖先。生长在与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地相似的湿地中,常在其树
  • 腓力四世美男子腓力四世(法语:Philippe IV le Bel,1268年4月28日-1314年11月29日)卡佩王朝第11位国王(1285年—1314年在位),纳瓦拉国王(1284年起,称腓力一世)。他是卡佩王朝后期一系列强大有力
  • 印度北部印度北部是印度的一个地理区域。印度北部的主体地形是印度河-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气候方面则涵盖亚热带气候、热带莽原气候、干燥气候与高山气候。主体民族为印度-雅利安
  • 鸡蛋鸡蛋,又称鸡卵,是鸡所生、带有硬壳的卵,受精之后可孵出小鸡。鸡蛋由蛋壳保护,而当中的蛋白和蛋黄被各种薄膜包裹,并且是人类重要食物。新鲜鸡蛋密度较水更大些,会沉入水底。随着呼
  • 海因里希·施利曼海因里希·施里曼(德语:Heinrich Schliemann,1822年1月6日-1890年12月26日),德国商人和考古业余爱好者。出于一个童年的梦想,他毅然放弃了商业生涯,投身于考古事业,使得荷马史诗中长
  • 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英语:Build–operate–transfer,缩写:BOT),港澳称为兴建-营运-移转模式,台湾称为民间兴建营运后转移模式,中国大陆又称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是民间参与公共建设的运用模
  • 葛利斯163c格利泽163c(Gliese 163 c 或 Gl 163 c,发音: /ˈɡliːzə/)是一颗可能适合居住的太阳系外行星,母恒星是红矮星格利泽163。母恒星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49光年或15秒差距,位于剑鱼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