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玛莉·马龙
✍ dations ◷ 2025-04-03 17:34:02 #玛莉·马龙
玛丽·马伦(英语:Mary Mallon,1869年9月23日-1938年11月11日),爱尔兰人,1883年独自移民至美国,是美国第一位被发现的伤寒健康带原者,因此被称为伤寒玛丽(Typhoid Mary)。玛丽是一个厨师,并因此造成53人感染、3人死亡,但她坚决否认这项事实,也拒绝停止下厨,因此两度遭公共卫生的主管机关隔离,最后于隔离期间去世。玛丽·马伦于1900年至1907年在纽约市的七个家庭担任过厨师。1900年,他在西彻斯特郡的马马罗内克镇(Mamaroneck)内担任厨师,这段时间内她造成22人感染伤寒热,其中1人不治身亡。不到两周,(Mamaroneck)居民便开始受此病袭击。1901年,玛丽·马伦搬至曼哈顿,在新的家庭中帮忙厨务,该户成员开始发烧、腹泻,一位洗衣女孩因此死亡。随后玛丽改替一名律师工作,直到家中8名成员有7位染上伤寒,在照顾的过程中又将伤寒的感染向外扩散。1906年夏,她在长岛拿骚牡蛎湾找到一份新工作,从8月27日到9月3日两周内11个家庭中有6户因伤寒住院,玛丽便因此再转换工作,造成另外3个家庭的感染。在曾经因雇用玛丽而爆发地区流行病的家庭之一聘请伤寒研究员乔治·索珀(George Soper)调查卫生状况,经过仔细调查及推敲,确认玛丽最有可能是疾病的带原者。由于一般常见的感染者,多是经由食入带原者所烹调的饮食而致病,人类带原者常常是过去曾感染伤寒的患者在症状消失之后,体内仍存有伤寒杆菌,但可以在粪便或尿液中发现这种病原体。当乔治·索珀告将这项结论告诉玛丽时,她愤怒地拒绝配合提供排泄物的检体样本,随后索珀便将他的发现于1907年6月15日刊登在《美国医学联合会期刊》。索珀第二次约谈玛丽时,带着一位医师相伴,但仍然无功而返,玛丽基于某著名化学家的检验,否认自己是带原者,该份检验报告认为玛丽体内没有这种细菌;而索珀告诉她可能身为带原者时,健康无症状带原的现象在学界仍不明了。纽约市健康部门派遣萨拉·约瑟芬·贝克医师(Sara Josephine Baker)和玛丽约谈,但她却认定“法律是毫无理由地骚扰,因为她没犯下任何过失。”数天后贝克偕同数位警员至玛丽的工作场地,带走她且暂时监禁,随后调查员在检查过后发现她是一位带原者,因此将她安置在北兄弟岛(North Brother Island)的医院隔离3年,并且要求她在离开后不得任职与食物有关的职业。但她又改名为“玛丽·布朗”,在纽约的斯隆医院(Sloan)掌厨,于1915年使25人感染,其中2位不治,公共卫生主管机关再次将她逮捕,判处终身隔离。结果她因此声名大噪,接受记者们的访问,前提是不能接受任何她提供的饮食,即使是水。最后她被允许在此岛一处实验室当技术人员。终其一生她前后被强制隔离拘禁达26年,且此项隔离处置从未经过法院审查。伤寒玛丽1938年11月11日死于肺炎,而非伤寒,享年69岁,推测感染肺炎的原因是死前六个月中风导致她瘫痪在床 。然而,验尸后却发现她的胆囊中有许多活体伤寒杆菌,遗骸最后在布朗克斯的圣雷蒙德墓园(Saint Raymond's Cemetery)火化。玛丽造成的问题部分乃肇因于她不顾一切地否认自身的处境,即使身上带有足以致命的病原体,她仍保持健康状态,且毫无感染过伤寒的纪录。但有些学者的研究认为,伤寒玛丽所受待遇,与因其低下阶层爱尔兰裔移民的出身背景以致遭歧视不无关系。过去有段时间,人们以“伤寒玛丽”称呼类似玛丽·马伦这种身为带原者却拒绝采取适当防范措施的人,由于该词具有部分歧视、讽刺意味,现在一般将带有病原体却没有症状的人称为“带原者”。
相关
- 三氟胸苷三氟胸苷(INN:trifluridine)(又称屈氟尿苷、曲氟尿苷、trifluorothymidine或TFT)是一种主要用于眼睛的反疱疹病毒科抗病毒药物。商品名称为Viroptic,原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的前身Glax
- 白质白质(英语:White matter,拉丁语:substantia alba),又称为髓质(英语:medull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三个组成元素之一,与灰质、黑质并列。大脑剖面中的白质组织是由大量的髓磷脂(脂质)组
- 视黄醇维生素A(英语:Retinol)又称为视黄醇是维生素A的动物形式之一,它是一个二萜和醇的结构,它可以转换为其他形式的维生素A,并且以醇的衍生物视黄酯充当动物中维生素的储存形式。当转换
- 低聚果糖果寡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通常简写作FOS,亦作oligofructose或oligofructan)是一种天然的寡糖,亦有作代糖使用。一般市面上采用果寡糖作糖浆,其甜度约为砂糖的30~50%左右。能
- 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Medieval Philosophy)是指中世纪的哲学相关发展,时间大约从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4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开始为止。中世纪哲学从8世纪时被巴格达视为独立哲学议题,法国
- 性欲减退性欲,指对性的渴望。一般科学家认为,性欲是一种本能欲望,对于繁殖下一代有利。至于对大多数动物而言,性欲只存在于发情期时,而动物的发情期通常都是季节性的(例如春天)。对于某些宗
-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是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增减和结构的改变。畸变为可自然发生的。也有人工诱发。 一些物理因子(如电离辐射)和化学诱变剂能大大提高畸变频率。根据畸变的特殊遗传学
- 多音字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洗澡洗澡,又名沐浴,是个人卫生活动,但是也可能在社交场合,例如公众浴室、桑拿浴等。沐浴有分洗身和泡澡,前者用水与沐浴乳清洁身体;后者的主要目的并非洗身,而是浸泡身体。十四世纪中黑
- 别构位点别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源自希腊语allos——“其他”、stereos——“固态(物体)”)又称变构调节、异构调节或是异位调节,是酶活性调节的一种机制,也称为变构调节。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