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理文物厅
✍ dations ◷ 2025-08-13 03:06:35 #物理文物厅
坐标:25°01′01″N 121°32′10″E / 25.016933°N 121.535992°E / 25.016933; 121.535992台大物理文物厅位于国立台湾大学校总区椰林大道上的二号馆(原台北帝国大学理农学部理化学教室校舍,为台大物理系旧馆),是台大博物馆群的其中一个展览馆,由台大物理系负责日常维运,2005年正式成立。台大物理文物厅所在位置,原先为物理系原子核实验室。台北帝国大学时期,当时的物理学讲座教授荒胜文策,追随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西实验室,领导木村毅一与植村吉明等人建造考克饶夫-瓦尔顿加速器(英语:Cockcroft–Walton generator),于1934年7月25日成功做出人工撞击原子核实验 ,为亚洲第一次、世界第二次成功实验。1947年,国立台湾大学物理系主任戴运轨与留任的荒胜团队成员太田赖常(帝大助理教授)一同带领刚从台大电机系毕业的许云基,以及三位技师许玉钏、周木春、林松云,筹设重建加速器。戴运轨与蒋中正的同乡关系,让重建原子核实验室能够顺利进行。1948年5月13日,再度成功做出人工撞击锂原子核实验。日后原子核实验室由许云基接手管理,随后原子核研究室研究如何制造重水,生产重氢及中子源,从事人工放射性和其他核反应实验。另发展碳十四年代定年技术,协助地质系、人类系之研究。1985年许云基教授退休,加速器遭到拆解。技师们将之分藏各处近二十年。2005年6月22日,台大校长陈维昭主持台湾早期核物理纪录片四方合作签约仪式,在其他三方代表-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副馆长陈训祥、远流出版社总经理李传理、台大物理系暨中华民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张庆瑞-见证下,宣布将重建原子核实验室。2005年11月21日,台大校庆时,台大物理文物厅正式成立。2006年10月16日,记录原子核实验室加速器建造过程以及重建过程的科学史纪录片《冲破原子核》在台大首映。周二至周日9:00~16:30,周一及国定假日休馆。
相关
- 血管张力素受体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II receptor antagonist),也被称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RBs)或AT1受体拮抗剂,是一类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
- 灭绝灭绝是指一个物种完全消失的自然过程。由于生存竞争的关系,灭绝消灭了一部分物种,但同时也为其他物种的发展和新物种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例如白垩纪末期的大灭绝事件,导致了恐龙
- 俗语俗语就是惯用语,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于某时某地的口语。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并不通俗和古雅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
- 弹道学弹道学(英语:ballistics)是一门研究抛射物飞行、受力及其它运动行为的应用物理学科。通过弹道学,子弹、炮弹、重力炸弹、火箭等非制导武器可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弹道学是兵器类专
- 法拉语法拉语(Fala)是罗曼语族的一门语言,通常被认为是葡萄牙-加利西亚语的下属语言之一。法拉语在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靠近葡萄牙国界的部分地区使用,使用人口约有10,500人。2015年,
- 发酵酶发酵酶(Zymase)是一种可以催化糖类发酵成乙醇和二氧化碳的酶复合物。它天生就存在于酵母菌之中。发酵酶的活性在不同的酵母菌株之间也会有不同。发酵酶(写成英文Zymase)也是一个
- 军火武器是在暴力冲突中用来增加攻击效果的工具,武器被大量使用的暴力冲突也通常被称为武装冲突。武器一般会用来伤害或攻击其他人或设施,当被有效利用时一般会遵循“期望效果最大
- 1801年1801年逝世人物列表: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埃列什基伽勒其他传说在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埃列什基伽勒(楔形文字:DEREŠ.KI.GAL,“Ereshkigal”,“冥世女主宰”)是伊里伽尔(Irkalla,地府或阴间)的女神,别名基伽勒(Kigal)。有时,她的名字直接就叫
- 董恂摄于户部尚书任内董恂(1810年-1892年),初名醇,避文宗讳改恂,字忱甫,号韫卿,江苏扬州府甘泉县人。晚清政治人物,仕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官至户部尚书。董恂生于仁宗嘉庆十五年(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