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酶

✍ dations ◷ 2024-11-05 19:44:42 #发酵酶
发酵酶(Zymase)是一种可以催化糖类发酵成乙醇和二氧化碳的酶复合物。它天生就存在于酵母菌之中。发酵酶的活性在不同的酵母菌株之间也会有不同。发酵酶(写成英文Zymase)也是一个药物的品牌──Pancrelipase(胰脂肪酶)的名字。发酵酶最早是在1897年由德国化学家爱德华·比希纳(Eduard Buchner)首次进行与酵母细胞分离,并且在没有活细胞的状况下,置于实验室进行对糖类的发酵,因此他于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 比希纳获得诺贝尔奖的这个实验内容包括对酵母细胞进行无细胞萃取,并且这个“榨汁(press juice)”能进行发酵糖类这个作用。这个实验也推翻了活力论(vitalism)因为这实验证明了在进行发酵时,并不需要活酵母菌的存在即可发生作用。无细胞萃取经由干燥酵母细胞和石英与硅藻土结合,然后再用研钵和研杵磨碎该酵母细胞。然后在磨碎时,若酵母菌破碎,其中的胞液被压出,该混合物会变得比较湿。该步骤完成后,将湿润混合物经过挤压过程放并且当这个“榨汁”顺势加入葡萄糖,果糖,或麦芽糖,二氧化碳会产生演变,有时这会耗时数天。之后微观调查(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显示在萃取物中没有活酵母细胞。 比希纳推测酵母细胞分泌蛋白质进入他们自身四周环境,以利发酵糖类。后来也因此得知发酵其实是发生在酵母细胞内。 英国化学家阿瑟•哈登( Arthur Harden )于1905年将发酵酶分为两个类型──透析(dialyzable)和非透析(nondialyzable)两类。 有一些科学历史学家(science historians)认为爱德华•比希纳在他1897年所得的成就,只不过是再重复做一次安托万•贝尚(Antoine Béchamp)于1857年做过的实验而已。事实上不是这样:比希纳制得酵母菌发酵酶时,并没有酵母细胞参与,此为酒精发酵;相对地,贝尚的实验已明确地指出,在不存在酵母细胞的情况,而且也有使用当时也被他称为“zymase”的东西,但他仅得到了糖反转(sugar inversion)但无酒精发酵。根据K.L.曼彻斯特(K.L. Manchester),贝尚所说的“zymase”其实是蔗糖。

相关

  • 白内障白内障(拉丁语:cataract)是因为眼睛水晶体混浊而造成视力缺损的疾病,可能侵犯单眼或双眼。症状包含彩度降低、视线模糊、光源产生光晕、无法适应亮光,以及黑暗环境下视觉障碍。白
  •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英语:vagus nerve)是脑神经,故亦称第十对脑神经(tenth cranial nerve), 编号X。迷走神经属混合性神经,是人的脑神经中最长和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组神经,含有感觉、运动和副交感
  • 干细胞治疗干细胞疗法是通过利用对干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定向诱导分化等,能够培养出一种全新的、正常的、更年轻的细胞、组织、器官等。通过特殊的移植技术移植到体内,代替那些正常
  • CD562E3V, 2HAZ, 2VKW, 2VKX, 3MTR· extracellular region · plasma membrane · external side of plasma membrane · cell surface · integral to membrane · axon
  • 发声发声态(英语:phonation)指发声时声门活动的状态。最常见的两种发声态,是清声(喉开态)和浊声(常态浊声),其差异在于声带是否振动,清声不振动,而浊声振动。带清声的音,叫清音;带浊声的音,叫
  • 围栏,又叫篱笆、栅栏、护栏,于中国北方则多称杖子。为用来保护院子、田园及园艺的一种设施,一般都是由棍子、竹子、芦苇、灌木、石头构成,依种类不同上有其他材料(如:金属栅栏、塑
  • 基础科学基础科学(Basic research)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事物与作用和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规律的科学。按照还原论的逻辑,一切的现象都可以追溯到基础科学的研究。生物学、化学、物理学都
  • 结扎结扎是指使用一定的手段(例如使用羊肠线)将人体或者其他生物体的某些管道(例如血管、输精管或者输卵管等)扎住或者起到同样的效果,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小手术。有时候,“结扎”被用于
  • 蜡疗蜡疗,属于物理治疗中热疗的一种。主要用于于治疗慢性关节炎,神经病变等。原理为使用石蜡包覆患部,传导热能以进行热疗。蜡疗在中国医学中已行之有年,《本草纲目/虫部》中记载:“
  • 平民会议平民会议(拉丁语:Concilium Plebis)是古代罗马共和国的主要大会和立法机构,平民可以通过该机构通过法律,选举地方行政官,审理司法案件。唯有平民保民官有权召开大会。会议可选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