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决策理论

✍ dations ◷ 2025-11-26 23:49:07 #社会科学理论,人力资源,组织,管理学,公共行政

理性决策理论(决策理论 decision-making theory),是一套将行政定义为研究组织中决策制定过程的学问,如何制定理性的决策就决定了组织及管理的品质。决策过程包括三个步骤(活动):

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 A. Simon)。他受行为主义影响,以“行政行为”(Administrative Behavior)一书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赛蒙认为所谓行政行为即组织之中决策制定的整个过程。原因如下:

行政人员和行政组织各个阶层都从事这三方面的决策活动,但是花在任何活动方面的时间较多则由地位高低而不同。以全部决策活动而言,花费在“抉择活动”方面的时间最少。此外由于组织决策受资讯、时间、计算、惯例的限制,只能做到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组织之存在有赖成员间互相的贡献和诱因达到平衡,甚至诱因大于贡献,组织才得以维持。

1. Define the problem. 定义问题.

2. Identify the decision criteria. 找出决策准则.

3. Allocate weights to the criteria. 为各项决策准则赋予权重.

4. Develop the alternatives. 发展各种解决方案.

5. Evaluate the alternatives. 评估各种解决方案.

6. Select the best alternative. 选择最佳解决方案.

理性决策模型的假设:

1. 决策者有完整的资讯

2. 决策者有能力以没有偏见的方式找出所有的解决方案.

3. 决策者有能力找出效益最高的解决方案.

根据赛蒙(H. A. Simon)的理性决策理论,一般行政人员的行政决策应追求:满意的决策。

为了要求组织的最高理性或著最佳效率,组织各成员在做决策时应追求“最适的”、“满意的”的决策方法、技术。前者是最高目的,不能获得时退而求其次,能达到令人满意的决策也属不错的行政行为。一般而论组织成员是“行政人”(Administrative Man)而非“经济人”(Economic Man),因为人的理性充其量是有限理性,原因如下:

丹哈特(Denhardt)把赛蒙形容成:传统时期以来,理性模式行政理论的大师。赛蒙虽然攻击传统时期的行政原则,但是仍然同样关注效率并且流露出对权威和层级的相同旨趣。

相关

  • 调味剂调味料或调味品是指加入其他食物中,用来改善味道的食品成分。如果细分,调味料可以分为作料和佐料。作料指的是在烹调食物之前和过程中加入的调味料,比如腌制食物的料酒、炒菜时
  • XP极限编程(英语:Extreme programming,缩写为XP),是一种软件工程方法学,是敏捷软件开发的一种方式。如同其他敏捷方法学,极限编程和传统方法学的本质不同在于它更强调可适应性而不是
  • 罗孙燿罗孙燿,字乃远,广东顺德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进士,官至都匀府推官。著有《石湖集》。
  • 蒙哥马利·伯恩斯查尔斯·蒙哥马利·伯恩斯(Charles Montgomery Burns),通常也叫做伯恩斯先生或“蒙蒂”·伯恩斯,台湾翻译为郭董(影射台湾真实人物),是美国动画情景喜剧《辛普森一家》中一位虚构的
  • 彰武彰武县是中国辽宁省阜新市下辖的一个县。连接沈阳和阜新两市的沈彰高速公路2007年10月10日通车。彰武县处在沈阳与阜新市途中,与沈阳环状高速公路连接,达到阜新市彰武县。工程
  • 有虞氏有虞氏,又称虞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可能存在过数百年的王朝,在夏朝之前。虞朝位于今山西平陆西南,舜是虞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在《左传》、《国语》中,虞夏商周四代连称的文句不胜枚
  • 绍成绍成(1401年—1402年),是越南大虞国胡朝胡汉苍的年号,共计2年。
  • 胡安·拉蒙·洛佩斯·卡罗胡安·拉蒙·洛佩斯·卡罗 (Juan Ramón López Caro,1963年3月23日 - )是一名西班牙足球教练。胡安·卡罗出生于安达卢西亚塞维利亚省的莱夫里哈。他不到30岁就开始在家乡球
  • 李凤奎李凤奎(?-1861年5月15日),直隶承德府朝阳县(今辽宁省朝阳市)南腰而营子村人,生于清道光年间,清代反清起义领袖。李凤奎少年家贫,为生计所迫,李凤奎尚未成年便给富户做长工,后又到金厂沟
  • 星期一综合征星期一综合征,现被用来表示一种时间性的精神疾病,一般从星期一开始发作。发作时通常会没精神,没力。常见发生在学生,上班族等。但该词最早出现在1860年代工业革命时期。 18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