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陀洹

✍ dations ◷ 2025-09-19 08:53:13 #须陀洹
上座部佛教须陀洹(梵语:Srotāpanna,巴利语:Sotapanna),又译为须陀桓、须陀般那,窣路多阿半那,窣路陀阿钵囊等,义译预入、沟港、至流、预流、入流等,佛教术语,是佛的四双八辈弟子中的最初位阶,上座部和部派佛教至大乘佛教都设沙门四果中的果位。须陀洹(巴利语:Sotapanna)是由巴利语:sota(意为河流),与巴利语:āpanna(进入者、胜者),合成,字面意义为进入河流者、于河流中的胜者。释迦牟尼佛以河流来比喻八正道,遵行八正道即是入流。能够入流的要素(入流支)有四个: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惟以及遵行正法(法、次法向)。遵行以上四者,就能够成就向须陀洹。成就四不坏信,就可证须陀洹果。证初果的先决条件是四预流支:因此成就四不坏信者,就证得须陀洹果。须陀洹果与斯陀含果的成就,代表三无漏学中的戒行圆满,虽尚不能够永远脱离轮回,但已永远不会坠落至三恶道,在于人、天中,至多往返投生七次,就可以究竟解脱,因此又称七有。在说一切有部的《杂阿含经》中说, 要得到须陀洹果,要修行五根,断三结。在巴利圣典中, 初果的质素是:“那些断除了三结的比丘,能得须陀洹,不会堕落恶道,肯定会得到觉悟。”断三结(即三缚结),即有身见、疑见、戒禁取见三种:但在上座部的巴利圣典中, 要得到须陀洹果, 须具有七种智:得须陀洹果的圣者,有两个特点:其已断见思烦恼中八十八品见惑,所具断德相当于大乘别教初地菩萨或圆教初信菩萨;然而因为发心不同(发小乘心为初果罗汉,发大乘心为别教初地、圆教初信菩萨),故所证智德不相等。

相关

  • 伤口愈合伤口愈合或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是创伤后人体皮肤和表皮组织再生的自然过程。正常来说,皮肤的表皮(最外层)和真皮(内部或深层)存在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以形成一个保护伤口的屏障。
  • 身体意象身体意象是指一个人心目中对自己身体的美学。所有时代的人类社会对人体美学寄予了很大的价值,但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可能不符合社会的标准。身体意象的概念应用在许多学科
  • 性暴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性暴力是指施暴者透过暴力或胁迫等强迫手段,企图强迫他人跟自身发生任何形式的性关系、性骚扰、性暗示、贩运等行为。这些行为不论受害者跟施暴者的关系
  • 红海红海(阿拉伯语:البحر الأحمر‎;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
  • 主食主食是指传统上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也是人类维系生命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由于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淀粉)的主要摄入源,因此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稻米、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马铃
  • 鳞翅学鳞翅学是昆虫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鳞翅目的生物分类中,各种蛾类和蝶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在后文艺复兴时期,因着当时对科学、自然和周遭环境的探究兴趣开始增加,对于鳞翅目生物
  • 海胆纲海胆是棘皮动物门分类下的一个纲,其正式学名是海胆纲(Echinoidea),意思是“像豪猪般的动物”),又名“海刺猬”。海胆生活在海洋中,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洋,从潮间带至数千米的深海
  • 下川文化下川文化是发现于中国山西省西南部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以主要的遗址所在沁水县下川镇作为命名,其分布范围在山西沁水、垣曲、阳城,该文化的年代约在3万6千年-1万3千年前之间
  • 340110 数学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30 力学 140 物理学 150 化学 160 天文学 170 地球科学 180 生物学210 农学 220 林学 230 畜牧、兽医科学 240 水产学310 
  • 游离辐射电离辐射(英语:ionizing radiation)是指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的射线(粒子或波的双重形式)。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可以从原子或分子里面电离过程(Ionization)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