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须陀洹
✍ dations ◷ 2025-04-04 08:03:35 #须陀洹
上座部佛教须陀洹(梵语:Srotāpanna,巴利语:Sotapanna),又译为须陀桓、须陀般那,窣路多阿半那,窣路陀阿钵囊等,义译预入、沟港、至流、预流、入流等,佛教术语,是佛的四双八辈弟子中的最初位阶,上座部和部派佛教至大乘佛教都设沙门四果中的果位。须陀洹(巴利语:Sotapanna)是由巴利语:sota(意为河流),与巴利语:āpanna(进入者、胜者),合成,字面意义为进入河流者、于河流中的胜者。释迦牟尼佛以河流来比喻八正道,遵行八正道即是入流。能够入流的要素(入流支)有四个: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惟以及遵行正法(法、次法向)。遵行以上四者,就能够成就向须陀洹。成就四不坏信,就可证须陀洹果。证初果的先决条件是四预流支:因此成就四不坏信者,就证得须陀洹果。须陀洹果与斯陀含果的成就,代表三无漏学中的戒行圆满,虽尚不能够永远脱离轮回,但已永远不会坠落至三恶道,在于人、天中,至多往返投生七次,就可以究竟解脱,因此又称七有。在说一切有部的《杂阿含经》中说, 要得到须陀洹果,要修行五根,断三结。在巴利圣典中, 初果的质素是:“那些断除了三结的比丘,能得须陀洹,不会堕落恶道,肯定会得到觉悟。”断三结(即三缚结),即有身见、疑见、戒禁取见三种:但在上座部的巴利圣典中, 要得到须陀洹果, 须具有七种智:得须陀洹果的圣者,有两个特点:其已断见思烦恼中八十八品见惑,所具断德相当于大乘别教初地菩萨或圆教初信菩萨;然而因为发心不同(发小乘心为初果罗汉,发大乘心为别教初地、圆教初信菩萨),故所证智德不相等。
相关
- 腓力二世 (马其顿)腓力二世(希腊语:Φίλιππος Β' ο Μακεδών,前382年-前336年),为马其顿国王 (前359年-前336年),是阿敏塔斯三世和欧律狄刻最小的儿子,出生于佩拉。他是亚历山大大帝和腓
- 训诂学训诂学(英语:Philology 或 Exegesis)是指传统研究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是
- 雅利安人种雅利安人种或译为亚利安人种,是在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中期划分出的一个人种,属高加索人种,该人种身材较高大,淡色皮肤,面长多毛,鼻骨高窄,瞳孔颜色浅,虹膜多成浅灰至蓝色,发色多变
- 拉斯克公共卫生特别奖拉斯克奖(英语:Lasker Award),始自1946年的年度奖,奖励取得了重大医学科学贡献的在世医学研究者。拉斯克奖素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美誉,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
- 巴比妥酸盐巴比妥类药物(Barbiturate)是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剂,属于巴比妥酸的衍生物,其应用范围可以从轻度镇静到完全麻醉,还可以用作抗焦虑药、安眠药、抗痉挛药。长期使用则会
- CAM光合作用景天酸代谢(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简称 CAM)是部分植物的一种精巧的碳固定方法。代表性的植物有仙人掌、凤梨和长寿花等。要在干旱热带地区生存下来,CAM植物演化出一套
- 邓肯二世参数所指定的目标页面不存在,建议更正成存在页面或直接建立下列一个页面(建立前请先搜寻是否有合适的存在页面可以取代):邓肯·麦克马尔科姆(中世纪盖尔语:Donnchad mac Maíl Col
- 桡足虫见内文桡脚类(学名:Copepods;/ˈkoʊpɪpɒd/,“桨足”的意思)是一类细小的甲壳类动物,生活在海洋及差不多所有淡水的栖地,亦是海洋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很多的桡脚类都是浮游动物
- 巴恩斯特布尔县巴恩斯特布尔县(英语:Barnstable County)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东南部的一个县,大部分范围属于鳕鱼角。面积3,382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222,230人。县治巴恩斯特
- 泛酸钙泛酸(Pantothenic acid)也称作维生素B5,耐热,能升华,是水溶性维生素。它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之一,动物需要泛酸以合成辅酶A,而辅酶A是动物代谢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必要物质。其共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