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森氏症

✍ dations ◷ 2025-11-03 01:02:42 #威尔森氏症
肝豆状核变性(英语: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亦称威尔森氏症(英语:Wilson's Disease),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的体内会积聚铜。典型的症状都跟脑部和肝脏有关,肝脏相关症状有呕吐、衰弱、腹水、腿部水肿、出现黄疸以及搔痒。脑部相关症状则有颤抖、肌肉僵直、说话有困难、人格变异、焦虑以及出现幻觉。肝豆状核变性系为一种肝豆状(英语:Wilson disease protein)(又称 ATP7B)基因内发生的显性突变。患者必然是从双亲之一遗传了突变复制基因。要确诊此症并不容易,而且常常会需要做许多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及肝脏活体组织切片(英语:biopsy);或许也需要患者的家人也接受基因检测。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方式以改变饮食和药物为主,改变饮食有低铜饮食及避免使用铜制炊具,使用药物为螯合物,如曲恩汀(英语:trientine)、D-青霉胺(英语:d-penicillamine)和锌补充剂。并发症有肝衰竭,肝癌和肾小管性酸中毒。若患者患有肝衰竭或其他治疗方式都不见效,或许会采用肝脏移植(英语:liver transplant)。约每30,000人中会出现一位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通常症状显现于5至35岁之间,患者的男女比例一致。早在1854年,Friedrich Theodor von Frerichs(英语:Friedrich Theodor von Frerichs)就留有肝豆状核变性的记叙,因山穆·威尔森(英语:Samuel Wilson)研究贡献卓越,此症的别名就以他之名广为流传。其常见症状可以分为肝脏与中枢神经系统两方面,可能只会有一种症状但也有患者两样症状同时出现。肝脏方面,会有近似肝炎、肝硬化的表现,发病年龄从2、3岁到40、50岁都有,是一种遍布患者年龄层的疾病。肝酵素的指数上升、黄疸、白蛋白降低、腹水、凝血机能异常、血中的氨含量增高或是由于肝异常所引起的脑病变等状况出现,或是以较缓慢的情况渐进。由于肝豆状核变性的肝脏症状与肝病患者的症状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所以肝病患者最好也接受肝豆状核变性的检验。少数患者甚至会以暴发性肝炎来表现,死亡率相当高。神经系统症状则有颤抖、不自主运动、步伐不稳、口齿不清、流口水、吞咽困难等,也有人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的行动迟缓,肢体僵硬。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全身的肌肉僵硬,导致脸面表情显得十分呆板;舌头肌肉不灵敏,自由转动受到障碍,使得说话发音含糊不清;口喉肌肉的僵硬化,导致患者正常的吞咽动作困难,口涎则常常会没有意识地流出口角;如果患者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全身肌肉则会僵硬,患者的动作显得笨拙缓慢,病后期则会导致患者无法行动,卧床不起,最终影响食物摄取,导致死亡。小脑铜沉积严重会导致不自主动作在患者中表现。譬如四肢出现有节律的震颤,无法控制手指做出指划动作,不自主且持久的强笑或强哭。后期会出现四肢肌肉僵硬,强烈痉挛并有剧痛伴随,甚至导致四肢骨折。这个病症可能也会影响患者的智能与情绪,使之衰退。也有患者出现妄想与幻觉的情况。最常见的症状有三分之一都是以早期精神病的型态显现,而这些精神病的症状有着非常大的多样化呈现,可能的病征为轻微的情绪不稳定到严重的忧郁、躁症等精神病的症状。在患者的角膜周边与巩膜的交界处,可观察到所谓的凯-费环(Keyser-Fleischer ring)棕绿色至金黄色的色素环,这即是沉积着的铜元素,是早期症状的主要诊断方式,不过不少其他的肝脏疾病也可发现此环。通常严重时肉眼即可见此环,轻微时则需要借助裂隙灯来检查。在肾脏方面,可见到肾小管异常症状,肾结石出现。内分泌方面的异常,包括低血糖、副甲状腺机能低下症、骨质疏松和停经都有可能。血液学方面会有贫血的现象产生,这是因为在血液中过多的铜会使得红血球细胞膜氧化而受损,形成成溶血性贫血。在心血管方面可能会有心律失常以及心脏肌肉萎缩等症状。此病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人工促使铜从患者身体中排泄出来。如果时久没有排泄出去,铜则会在患者体中沉蓄,对周围器官产生化学反应,使器官的器质性改变。这时再进行铜排泄人工协助治疗手段也仅能使器官不继续病变,但以前铜沉积所导致的质变损伤已无法救补,患者会留下终生的症状,仅能靠持续的治疗与服药维持正常动作。用来促使患者体内铜排泄的药物主要有青霉胺、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丁二酸钠等化学药物。其中最为确实的治疗手段则是长期口服青霉胺片,成人每日摄用量应当保持在0.6至1.5克范围内,儿童每日服用量保持在0.3至0.8克内。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尽量避免含铜量高的食物(硬壳果、贝类、蕈类、豆类食品及动物的血或肝部)。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肝豆状核变性是由于位于第十三对染色体上一个称为 ATP7B 的基因产生突变所引起的。这个基因的产物被认为是一种与传送铜有关的蛋白质,在肝脏中含量很多,它的缺乏导致从胆汁排出的铜减少,进而堆积在肝脏内导致肝细胞铜中毒而死亡。自肝脏大量释出的铜则借由血液循环至身体其他的器官,大量的铜便堆积在各个器官内。目前治疗的药物其作用就是在加速铜从体内排除,但若能避免食用含铜食物,例如豆类、有壳海鲜、巧克力、核果、糙米等外加维他命B6补充剂,也可帮助减缓病情。目前的疗法就是使用螯合物疗法(英语:Chelation Therapy)将铜自患者体内排出。摄取锌可以帮助减少小肠对铜的吸收。虽然已经有治疗方法,但是只有0.4%的患者对治疗产生有效反应。肝脏移植可以说是最有效的根治方法,因为绝大部分的基因缺陷所导致的蛋白质缺乏都是在肝脏内发生,所以移植肝脏通常可以治愈威氏症。威氏症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若不接受任何治疗,死亡率可以高达99.96%。威尔森氏症是以一名英国医生山姆·亚历山大·金尼尔·威尔森医生(1878-1937)命名,威尔森医生于1912年首个完整描述此症。1948年,J.N. Cuming医生发现了这些威尔森氏症与铜累积之间的关系。1956年,Dr. John Walshe成功发现了第一个有效治疗威氏症的方法,他使用螯合物疗法将铜自患者体内排出。威氏症与缺陷基因的遗传之间的关系则是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由许多研究团队所发现。

相关

  • 蓖麻毒蛋白结构 / ECOD结构 / ECOD蓖麻毒蛋白(英语:Ricin)是从蓖麻籽中所萃取出来的一种毒性蛋白质,几乎对所有的真核细胞都具有杀伤作用。蓖麻毒蛋白的纯品是一种白色粉末或结晶体,无味,可
  • 乳果糖乳果糖(英语:Lactulose)是一种不会被吸收的糖,用来治疗便秘和高血氨症。当治疗便秘时须以口服给药,治疗肝性脑病时则可以口服或直肠给药。乳果糖通常在口服8-12小时后起效,但是治
  •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英语:Charles Sanders Santiago Peirce,1839年9月10日-1914年4月19日;中文常译为皮尔斯,实际上读音应该是“purse”,“珀斯”)是美国的通才,实用主义学家。18
  • 内骨骼内骨骼是动物骨骼的一种,是动物体内的支撑架构,由矿物质的组织组成。内骨骼一般是在皮肤或是更深层的组织内。脊椎动物的内骨骼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组织,分别是骨和软骨。多孔动
  • 达尔马提亚语达尔马提亚语(Dalmatian)是一门已灭绝的罗曼语言,最初在克罗地亚的达尔马提亚和黑山共和国使用,其拉古萨方言还曾是拉古萨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尽管多数居民都讲克罗地亚语或意大利
  • 复数形式复数,或称众数(英语:plural,可简写为pl),在语言学中是词素的其中一种,常和单数相对,在没有双数概念的语言中用于标示多于一个的物件,在有双数概念的语言中则表示多于两个的名词数量。
  • 生物药理学生物药理学(biopharmacology)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透过利用生物技术产生药物(生物制药),以使之符合药代动力学的要求。在生物制药和医药生物技术是跨学科领域之间的药理学和生物技
  • 亚基蛋白质亚基(又称:蛋白质次单元,英语:Protein subunit)、蛋白亚基或亚基蛋白在结构生物学中是指参与组成蛋白质复合物(寡聚体或多聚体)的单个蛋白质分子。一个蛋白质亚基就是一条多
  • 鲁昂鲁昂(法语:Rouen,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
  • 对氨基苯磺酸对氨基苯磺酸 (4-氨基苯磺酸 )是一种广泛用于硝酸根和亚硝酸根的定量分析的白色晶体。这种酸的固态形式以内盐存在,并具有不寻常的高熔点。对氨基苯磺酸可通过苯胺的磺化反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