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光素

✍ dations ◷ 2025-08-02 21:05:11 #萤光素
萤光素(Luciferin,源于拉丁语:lucifer,意思是“光明带来者”,词根是:lux,“光明”的意思)是一个通用名称,泛指所有 在生物中发现,能产生生物光的化合物。萤光素一般透过由一种酶作催化的氧化过程,令化合物进入激发态的中间体,然后当衰变回到其基态时以可见光的形式放出能量。有关合物可能同时也是萤光素酶与发光蛋白的基质。早在17世纪,爱尔兰自然哲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就已发现任何生物发光系统都需要空气。在18世纪初,瑞尼·瑞欧莫发现:把干燥了和研磨的会发光微生物粉末加水,会令这些混合物再度发光。第一个有关“萤光素-萤光素酶系统”的实验报告可以追溯到法国的拉斐尔·杜勃瓦(英语:Raphaël Dubois)。他于1885年发现在萤火虫在光成像反应中使用时的一种物质。他从各种生物体中提取出可以产生生物光的物质。当中不会被热破坏的,他叫做萤光素;另外一种不耐热的,他叫做萤光素酶。接下来的是20世纪初由牛顿·哈维进行的实验。 他发现“萤光素-萤光素酶系统”的特异性。所以一个物种的萤光素不能由另一个物种的萤光素酶来实现。萤光素是一类小分子的底物(基质),在有萤光素酶的环境被氧化成为氧化萤光素和以可见光的形式放出能量。现在还不知道有多少种萤光素存在,但下方会列出一些有较好研究的化合物。萤光素有许多类型,然而所有类型都利用活性氧而发光。萤火虫萤光素是一种在多个萤科物种的身体内发现的萤光素,是萤光素酶(EC编号1.13.12.7)的底物。荧光素酶使荧光素发出特征性黄色亮光。 和其它的荧光素一样,萤火虫荧光素需要氧气来发光,ATP和镁也被发现是荧光素发光必需的。`一种新西兰北岛特有种的淡水螺Latia属物种在受到外界干扰时,会分泌出一种会产生萤光的黏液。会发光的细菌一般存在于特定品种的鱼类或耳乌贼目物种的身体里。这些细菌的萤光素的分子比较大,包括一个已还原的核黄素磷酸盐。腔肠素(Coelenterazine)存在于放射虫、栉水母、刺胞动物、鱿鱼、蛇尾(棘皮动物)、桡足类、毛颚动物、鱼类和虾之中。腔肠素含有水母发光蛋白,是令动物产生蓝光的辅基(prosthetic group)。甲藻荧光素是一种叶绿素衍生物(即一种四吡咯),并在一些腰鞭毛虫内发现。 这些甲藻类生物就是这些生物光的来源。文学上往往说在海上看到的“点点磷光”,就是来自这些甲藻。此外,在某些磷虾亦有发现类似的化合物,但化学结构略有不同(见右图)。介形虫萤光素(Vargulin)可在特定的介形虫和;一种深海鱼类(准确来说:光蟾鱼属)发现。就像腔肠素那样的化合物,它是一种imidazopyrazinone并主要令动物发出蓝光。

相关

  • 发热发烧(英语:fever),又称作发热(英语:pyrexia)或发热反应(英语:febrile response),其定义为:体温在调节时超过了平常体温。现在医界并没有一致认可的正常体温上限,文献从37.3到38.3℃都有。
  • 院内感染医疗照顾相关感染(英语: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HAI or HCAI)),旧称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医院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HAI))是指在医
  • 心胸外科手术胸腔外科学或称心胸肺外科(英语:Cardiothoracic Surgery),是一门医学专科,专门研究胸腔内器官,包括心脏、肺、气道与呼吸系统、胸壁、纵隔、膈肌和食道等,以及这些器官与部位的诊断
  • 惊恐发作恐慌发作(Panic attack)的意义为患者在强烈恐惧下,表现出一系列的身心症状。(常见换气过度或气喘)当恐慌发作,患者会感受到强烈不适,因此常求助于急诊室。一个人在一生中可能出现极
  • 失控减压失控减压(Uncontrolled decompression),简称失压,是指在密闭系统(例如飞机客舱)中气压无预期的降低,并且通常是因为人为错误、金属疲劳、工程缺陷或是撞击,导致压力容器泄压至比其周
  • 血清学血清学(serology)的诊断原为研究血清反应的一门医学分支,如今则多用来观察患者的血清以判断、分析相应的疾病。血清检查是医学上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除了可以诊断细菌、病毒外
  • 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法语:L'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Alimentation et l'Agriculture,缩写为ONUAA; 英语: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
  • 氧气中毒氧气中毒(Oxygen toxicity)是指吸入高浓度高压氧气的不良反应,又称氧气毒性症,氧气毒性。这种症状历史上曾称以发现及描述此病症的19世纪研究员命名,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称为
  • 灰黄霉素灰黄霉素(英语:Griseofulvin),是一种抗真菌的口服药物。在动物和人类中,它是用来治疗真菌感染的皮肤(癣的俗称)和指甲。它是在1939年由灰黄青霉被分离的部分菌株所培养而成。灰黄霉
  • 菌丝体菌丝体(英语:Mycelium(-a),又称为菌丝球),指真菌的营养生长部分(相对于生殖生长部分的子实体),由许多分枝的菌丝组成。大块的菌丝体有时会被称为“shiro”,特别是可以形成仙女环的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