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亚石器时代
✍ dations ◷ 2025-04-26 17:28:27 #南亚石器时代
南亚石器时代包含南亚的旧、中和新石器时代三个时期。这一时代最古老的智人(Homo sapiens)活动记录现在见于斯里兰卡的一些洞穴遗址(Batadombalena和Belilena)中,历史可追溯到32,000年前。梅赫尔格尔的新石器时代肇始于前7000年,结束于前3300年。印度南部的中石器时代持续到前3000年,新石器时代更是持续到前1400年,之后则是直接跳过了青铜时代发展出的巨石文化,印度北部和南部的铁器时代出现在前1200至前1000年间。更新世时,南亚的直立人(Homo erectus)存在于波特瓦尔高原(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北部)索安河流域。西瓦利克地区现在还有许多直立人化石点。 他们已经开始使用双面石斧和石刀,阿舍利也出现于这一时期。线粒体DNA研究表明南亚早期智人迁徙出现在75,000至50,000年前。对Y染色体单倍群的研究显示今马杜赖东部一村庄的居民是这些移民的直系后裔。 创造了比莫贝特卡石窟(历史可追溯至前30,000年)的人类一直生活到前一万至八千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巴基斯坦梅赫尔格尔为代表的南亚新石器时代无陶阶段出现在前7000至5500年,有陶阶段则延续至前3300年,继之以早期哈拉帕文明。印度较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于圣卡比尔那加尔县的“Lahuradewa”和安拉阿巴德县久西,均可追溯至前7000年,萨拉斯瓦蒂河流域的比拉纳化石遗址更可以追溯到前7600年。南印度的新石器时代开始较晚,出现在前3000年,延续至前1400年。安得拉-卡纳塔克邦的新石器时代文明始于前2500年,后来扩张到泰米尔纳德邦地区。而泰米尔纳德邦蒂鲁内尔维利县的“Adichanallur”和北印度的比较研究显示,前者文明可能来自后者。泰米尔纳德的巨石文明出现在前1000年左右。
相关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英语: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缩写为 英语:PVNS)也称为关节内的腱鞘巨细胞瘤(英语:intra-articular giant-cell tumor of the tendon sheath),是
-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英语:Cultural geography),是研究人类文化的空间组合,人类活动所创造的文化在起源、传播、宗教、经济、政府方面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旨在探讨各地区
- 列奥纳多·达·芬奇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语:Leonardo da Vinci;儒略历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又译达文西,全名列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意为“芬奇
- 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物非甾体消炎药(英语: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縮寫作NSAID),也译作非类固醇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效果的药物,在施用较高剂量时也具有消炎作用。“非甾体”一词用
- 死语绝迹语言(英语:Extinct language),又称灭绝语言、灭亡语言、死语,指一种已经不再有人以之作为母语的语言。根据估计,每两星期就有一种人类的语言灭亡,变成绝迹语言。但在一些特殊情
- 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英语:pepsin)是一种消化性蛋白酶,由胃部中的胃粘膜主细胞(gastric chief cell)所分泌,功能是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小的肽片段。胃蛋白酶的前体被称为胃蛋白酶原。1836年
- Bacillus subtilis枯草杆菌(学名:Bacillus subtilis),是芽孢杆菌属的一种细菌,为革兰氏阳性的好气性菌,普遍存在于土壤及植物体表,在人体亦可发现在肠道内共生的枯草杆菌。型态上的主要特征是菌体表
- 火山带火山带意指存在大量火山活动的大型区域。相对而言,较小范围的火山活动称为火山场。火山带在地下有异常高温(700-1400℃)区域的地方可以找到,那里的地壳及地幔上层的岩石部分熔化
- SbHsub3/sub锑化氢,是化学式为SbH3的化合物,是具有恶臭气味的无色剧毒气体,不稳定。与氨同类,是主要的锑氢化物。其为三角锥结构,H–Sb–H 键角为 91.7°,Sb–H 键长 1.707Å(170.7pm)。锑化氢
- 多胺多胺(英语:polyamines),又称多元胺,是一种具有两个或多个主要胺基(-NH2)的有机化合物。这类的化合物包含一些合成物质,可以做为化学工业中重要的原料,像是乙二胺(H2N–CH2–CH2–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