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线粒体嵴
✍ dations ◷ 2025-04-25 01:21:47 #线粒体嵴
1 线粒体外膜
2 膜间隙5 内层11 线粒体 DNA
12 基质颗粒
13 核糖体
14 ATP 合酶
15 孔蛋白线粒体嵴(英语:mitochondrial cristae)简称“嵴”,是线粒体内膜向线粒体基质折褶形成的一种结构。线粒体嵴的形成增大了线粒体内膜的表面积,让呼吸作用的耗氧化学反应可以更快进行。嵴膜上有很多蛋白质,包括ATP合酶和各种细胞色素。在不同种类的细胞中,线粒体嵴的数目、形态和排列方式可能有较大差别。线粒体嵴主要有几种排列方式,分别称为“片状嵴”(lamellar cristae)、“管状嵴”(tubular cristae)和“泡状嵴”(vesicular cristae)。片状排列的线粒体嵴主要出现在高等动物细胞的线粒体中,这些片状嵴多数垂直于线粒体长轴;管状排列的线粒体嵴则主要出现在原生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线粒体中。有研究发现,睾丸间质细胞中既存在层状嵴也存在管状嵴。某些形态特殊的线粒体嵴由于没有ATP合酶,所以不能合成ATP。目前不清楚这些形状的产生是否共用一种模式。泡状嵴等不合成ATP的结构可能不属于线粒体嵴。当科学家发现线粒体有两层膜之后,线粒体亚显微结构的先锋们提出了三种结构假说:线粒体嵴上有许多有柄小球体,旧称线粒体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或氧化体(oxysome),基粒中含有ATP合酶,能利用呼吸链产生的能量合成三磷酸腺苷(ATP)。所以需要较多能量的细胞,线粒体嵴的数目一般也较多。ATP合酶在膜内形成二聚体。这些二聚体会排成长条,让内膜形成弯曲,可能是嵴形成的第一步。这些二聚体处于嵴的最内侧。线粒体嵴口上排列着一种叫做线粒体接触部位嵴组织体系(contact site cristae organizing system, MICOS)的蛋白质复合体。OPA1(英语:Dynamin-like 120 kDa protein)等蛋白质负责嵴的重塑。线粒体嵴主要负责ATP合成。某个对数学模型的研究指出,丝状线粒体的线粒体嵴的光学性质可能影响该线粒体所属组织的光的产生与传播。
相关
- 丁酸丁酸,又称酪酸,是化学式为CH3CH2CH2-COOH的羧酸和短链饱和脂肪酸,存在于腐臭的黄油、帕马森干酪、呕吐物和腋臭中。丁酸带有难闻的气味,味先辣后甜,与乙醚类似。10ppb浓度的丁酸
- 蚯蚓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环带纲寡毛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细长,两侧对称,由很多环节组成,每节外形都很相似;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
- 指头的骨头趾骨(英语:phalanges,或Phalanx bone)或指骨是大多数脊椎动物手、脚指头处的骨骼。在灵长类动物身上,拇指(拇趾)通常有两节趾骨,而其余指头(趾头)则有三节。趾骨被归类为长骨(英语:long
- 亚显微细胞结构亚显微结构,又称超微结构,是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分辨的各种微细结构。根据阿贝理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为~200纳米,也就是说如果所观测物体的尺寸在200纳米附近或小
- 地球空洞说地球空洞说是一种认为地球是一颗中空星球的假说,该假说还通常认为地球有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内表面。虽然在过去某一段时期,有关冒险文学作品使此说流行,但现在这一想法只有很少
- 乔舒亚·莱德伯格乔舒亚·莱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1925年5月23日-2008年2月2日),美国分子生物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学、人工智能和太空探索。因发现细菌遗传物质及基因重组现象而获得1958年
- 动物志《动物志》(古希腊语:Περὶ Τὰ Ζῷα Ἱστορίαι,拉丁语:Historia Animālium,英语:History of Animals)是一本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学自然史著作。一般意义上说,动物志是对
- 个别化教育计划个别化教育计划(英语: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是美国于1975年规定学校须针对每一位身心障碍学生所设计的计划。为依照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学业成就、认知风格作综
- 西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商品名尔必得舒®(Erbitux®),是美商英克隆公司(英语:ImClone Systems)和美商百时美施贵宝的专利药。西妥昔单抗是一种对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
- 维思通利培酮(英语:Risperidone),常见商品名Risperdal,为一种精神科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郁症,以及自闭症症状者的易怒情形。本品可口服或肌肉注射给药。注射剂型的药效可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