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尔特语族
✍ dations ◷ 2025-11-26 13:31:42 #凯尔特语族
凯尔特语族是印欧语系下的一族语言。古时曾在西欧广泛使用,但今日使用此族语言的人口只存在于不列颠群岛上的一些地区和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上。主要存在着四个族群,至于如何分组学界一直辩论不休,前两个族群的语言已经灭绝:一般这四族划归进两个阵营之下,但是有影响的分法有两种。第一种将高卢语和不列颠语放在一起,称作“P凯尔特语”,凯尔特伊比利亚语和盖尔语放在一起,称作“Q凯尔特语”。 P、Q语言之间的不同从“儿子”这个词就能看出来:P语言中为“map”,Q语言中为“mac”(发硬音K)。另一种分法将盖尔语和不列颠语放在一起组成“海岛凯尔特语”,剩下的归为“大陆凯尔特语”。(这种分类认为Q和P音之间的变化是各个语言单独发生的)。此种分法的支持者也指出海岛凯尔特语内有普遍的变化,包括介词曲折变化和VSO的语序等。不过并没有人认为大陆凯尔特语支是从一个“原始大陆凯尔特语”衍生出来,这样分只是为了方便将非海岛凯尔特语的语言统统扫进其它一组而已。下面是“海岛/大陆凯尔特语”这种分法的具体细节:若依照“P凯尔特语/Q凯尔特语”的假说,则其分类如下:这些辩论纯在学术界进行,日常生活中没有权威非要把盖尔语和布立吞语硬划分开。当仅仅涉及现代凯尔特语时,有时候“Q凯尔特语”就指盖尔语,“P凯尔特语”指布立吞语(不过这样做一般意味着说话者实际上是支持P凯尔特语假说的)。有时候讨论印欧语系时,凯尔特语族和意大利语族会放在一起,组成“凯尔特-意大利”或“意大利-凯尔特”语族。此族下语言形态各异,但仍然有很多共同点。这些共性不一定是凯尔特语族独有的:就语形方面,凯尔特语的名词与形容词与其上层语并无什么显著的改变,但相较于其他实存的印欧语言,海岛凯尔特语的动词就拥有一种独特且未解的特征:其动词的词形变化会随着该动词是否位于一个句子的绝对首位(海岛凯尔特语为动主宾即 VSO 语言)或该动词之前是否有一个动词前置质词而有所不同。这样的特色在古爱尔兰语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但在后来的苏格兰盖尔语和中古威尔士语里也有一些相同的例子。位于句首的形式称为“独立型”(absolute),置于质词后的称为“连接型”(conjunct)。下面词形变化表以古爱尔兰语动词 beirid“携带”的现在主动直述语气为例;连接型的部分由前置的质词 ní“不”表现。这样的区别在苏格兰盖尔语的未来式中仍然存在:在中古威尔士语里,这样的区别在一些以“X 发生,Y 不发生”形式的谚语中最常看到(Evans 1964: 119):关于这种现象,以前由 Thurneysen(1946, 360 ff.)这些学者所提出的解释是认为独立型语尾乃派生自原始印欧语的“主要语尾”(primary endings,用在现在式及未来式),而连接型则派生自“辅助语尾”(secondary endings,用在过去式)。因此照这样的逻辑,古爱尔兰语的独立型 beirid“他/她携带”乃追溯至 *bʰereti(相较于梵语的 bharati“他/她携带”),而连接型的 beir 则需追溯至 *bʰeret (相较于梵语的 a-bharat“他/她携带了”)。但今日多数的凯尔特语言学者都比较同意 Cowgill(1975)的说法。后者根据 Pedersen(1913, 340 ff.)曾提出的想法,发现这种因独立型或连接型而有不同动词变化的独特现象的正解:一个发生在句中次要位置的附属质词。根据构拟的结果,这个附属质词在子音后是 *es,在母音后则为 *s。如果在句子中的第一个字是另一个质词,则附属质词 *(e)s 就会紧接在该质词之后,变成在动词之前;但如果这个动词是一个句子的第一个字,那么附属质词 *(e)s 就会紧接在在该动词之后。因此根据这个理论,古爱尔兰语的独立型 beirid 乃从原始凯尔特语的 *bereti-s 派生而来,而连接型的 ní beir 则是由 *nī-s bereti 派生来的。这个附属质词 *(e)s 的真正意义到现在还未确定。Cowgill 猜测它可能是 *esti "is"“是”的退化形,但 Schrijver(1994)则认为该附属质词乃由在高卢语中发现的另个质词 *eti "and then"“然后”派生来的。大陆凯尔特语没有显现任何类似这种“独立型/连接型”的现象。但大陆凯尔特语言就跟其他印欧语言一样,只有主宾动和主动宾的字序,也因此这种“独立型/连接型”的特色大概只能在海岛凯尔特语这样拥有动主宾字序的语言中找到。在纪元后爱尔兰人使用独创的方式记录古爱尔兰语,称为欧甘字母,后因为改良了拉丁字母或索性使用英语而被废弃。
相关
- 荚膜荚膜是某些原核生物(例如:肺炎链球菌)细胞壁外一层厚度不定的黏液状物质。荚膜并非原核细胞的必需构造,荚膜菌在自然环境中或在宿主体内时,能保有最强产荚膜之能力;但用普通培养基
- ESR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也称为Biernacki反应,简称血沉,是指血红细胞在1小时内沉降的速率。红细胞沉降率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血液学测试,是炎症反应的非特
- 多黏菌素B多粘菌素B(英语:Polymyxin B,又名多黏菌素B)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药物。它是从一种名为Bacillus polymyxa的细菌中被分离出来的。多粘菌素B是多粘菌素的一种,由两
- 贫困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美国的贫困问题相对严重,贫困率也较高。美国政府对相对贫困的定义(英语:Poverty thresholds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是“缺乏主流社会拥有的生活物资
- 晒伤晒伤是一种由于过度暴露于紫外线(通常为日光)下导致的射线烧伤。它促进细胞凋亡,引起的症状为皮肤发红、发痛,在少数极端案例中会导致生命危险,而轻度暴露于紫外线下则只会导致晒
- 医院等级中国医院的等级划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其行政管辖范围内医疗机构的评审制度,包括了对医院资质的审核标准。目前中国实行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各个等级分为甲、乙
- 伊斯兰文明相关系列部分阿拉伯 · 阿塞拜疆 印度伊斯兰 · Iwan · 马来族 摩尔人 · 摩洛哥 · 莫卧儿 奥斯曼 · 波斯 · 索马里 苏丹-萨赫勒 · 鞑靼书法 · 细密画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英语: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简称MDS)又译为骨髓发育不良综合征、骨髓生成不良综合征、骨髓化生不良综合征,为一种因骨髓中未成熟血球不正常增生导致的血
- 事假事假是指劳工因个人事务,请雇主请假的假别。目前在包括中华民国等国在劳动法律中有规定天数。
- 宾语受词或称宾语(英语:Object)、受词,是指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例句“我写作业”中,“作业”即为受词。宾语分为直接受词和间接受词两大类,其中直接受词指动作的直接对象,间接受词
